【摘要】在現今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各行業都在不斷朝經濟全球化的方向發展,英語作為一種全世界通用的語言類型,被列為重要的高考必考科目,高中英語閱讀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利用題海戰術進行教學訓練,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為此,基于現階段的教學現狀,站在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著重對學生素質和人格的培養,需要對普通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學原則
【作者簡介】王智玲,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第一中學。
前言
眾所周知,閱讀是我們獲取信息,了解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學科的重要內容,能為英語的口語和寫作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能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意義和價值,所以一直被教師當作教學的重難點來看待,也是學生能充分感受到英語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通過英語閱讀,對學生的語言掌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人格素養進行培養,從而對閱讀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創新。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在當前的高中英語考試中,閱讀理解的分值在試卷中占據著較大的比重,所以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而言,閱讀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階段,大多數英語教師還是采取題海戰術,在閱讀問題的解答方面,只是通過簡單的尋找答案來解決閱讀問題,教學重點僅僅放在一些文章的詞匯以及語法方面,沒有很好地拓展英語閱讀學習的維度和廣度,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對于學生而言,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做題,沒有學習的主動性,更不會自己動手查閱工具書來理解閱讀文章,最終只是一知半解。通過這樣的英語閱讀學習方法,學生僅僅掌握了應對英語考試的能力,難以了解中外文化和其中的文化價值內涵,無法在生活中對其進行實際應用,也無法很好地讓英語語言能力得到鍛煉。因此,需要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對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基于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閱讀文本教學不僅要符合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要求,又要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幫助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提升核心素養。另外,也要堅持人文性原則,體現英語閱讀教學的雙重優勢,讓學生可以充分掌握閱讀技巧,避免分數損失,降低錯誤率,最終提升核心素養。
現今社會,人才競爭十分激烈。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質量和能力需求也在不斷提高。英語作為現階段國家間業務開展的通用語言,需要英語教師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體驗到英語的閱讀樂趣和感受通過教育工作的開展,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是一種順應現階段社會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推動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學科核心素養下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措施
1. 問題導入式教學引發學生興趣和思考。高中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嚴格遵守英語教學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多開展具有較高創造性、體驗性以及啟發性的英語教學活動 ,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充分進入到課本情景內,配合教師進行各種類型的實踐活動,并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入的認知。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興趣一直都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一件事物,只有擁有較高的興趣,才會在接受教育的時候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所以教師要對問題進行合理的設計,使問題貼合文章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又能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英語所帶來的魅力與價值,從而進一步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
教師要有效地利用一些報紙、網絡媒體等媒介,選取一些與課本內容貼近、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文章,進行英語閱讀課程的多樣化導入,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又能讓學生在思考英語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多方面的知識。例如,在外研版必修二Unit1“ Food for Thought”中講的是多元飲食文化,教師就可以利用“老外逛中國”或“舌尖上的中國”等視頻或文章作為導入,吸引學生的眼球,并從中提出一些有關對所涉及飲食文化的感覺和看法的問題,這樣既能有效地導入課本所要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還能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使學生心情愉悅地主動思考并解決問題。閱讀過程中,難免會碰到一些生僻詞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生詞在這個語境下的意思進行分析和理解,以此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英語的理解以及解讀水平,加深其對于所學內容的記憶和掌握,是一種有效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
2.多樣化的閱讀文化素養提升閱讀思維和技巧。閱讀文化素養也是近幾年才提出的,主要是指學生為取得個人目標,形成個人知識和潛能以及參與社會活動而理解、運用形成反思、書面材料的能力,包含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兩個方面,其主要提倡以學生為主導,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以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為最終目的的素質教育。英語閱讀教學應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深挖教材,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各種閱讀技巧,針對各種不同的閱讀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提升閱讀的效率和準確性。
教師可以采用一些科普性的文章,或者一些閱讀敘事類型的文章進行教學。在安排學生進行閱讀時,可以讓學生先進行粗略的閱讀,掌握文章的大意,能夠說出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之后再安排學生進行細讀,給學生提出一些有關文章內容的細節問題。這樣通過不同的閱讀節奏,就可以掌握文章的整個脈絡。最后,再對文章的重難點和核心進行分析總結,這樣就可以解決學生對文章理解不足的問題。例如,外研版高中必修二Unit1 Understanding ideas“ A Child of Two Cuisines ”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根據課本中安排的活動進行設計:讓學生們先快速瀏覽一下文章,說出對題目的理解:作者是一個混血兒,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中國人,作者從小就能夠享受到來自這兩個國家的飲食;再讓學生粗讀,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How the family combines food from two cultures;然后讓學生通過精讀填表,掌握作者和他的爸爸媽媽對各種飲食的態度以及在文中的體現;最后通過分析“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這句話,對文章進行總結。細讀環節還可以讓學生說出每段的大意,然后利用思維導圖對文章脈絡進行總結,給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還可以借助對文章提問問題或填寫表格的形式展開閱讀活動。所有這些活動的設置,主要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
英語閱讀教學需要教師積極地進行引導,結合實際教學情況精心設計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優秀的思維引導下,進行閱讀方面的深度挖掘,形成思維導向,進而起到提升閱讀能力的效果。例如:可以讓學生從一些時事新聞當中,了解一些具有時代性、趣味性的文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較高程度的提升,與此同時,大大強化自身的學習效果。在對這類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一種較強的語言文化習慣,進而提升閱讀的文化素質,增加學生在文化方面的認同感,形成一個較為開放的思維意識。
3.中外對比閱讀增強學生認知和素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并不是在短期內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學生在持續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對中西方文化進行認知和對比,不斷地深化文化內涵和價值,從而形成跨文化的閱讀素養。
學科核心素養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是一種完全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學工作,也是一種提升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際的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語言規律的學習,讓學生在實際的閱讀學習中,不斷積累一些閱讀方面的知識。中西方的文化,有著較大的差異性,所以只有讓學生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才可以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盡可能地了解到作者的實際意圖。這就需要教師多利用一些西方著名的文學作品或介紹西方文明、習俗類的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教師從中引導和點撥。例如可以選擇學生們感興趣的《魯冰遜漂流記》《基督山伯爵》《簡·愛》等文學作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英語能力,并培養文學能力。還可以選取一些介紹西方節日以及餐桌禮儀方面的文章,讓學生從文學、文明等不同角度去認識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從中汲取知識和樂趣。
對于英語這種語言而言,其實際特征就是一種文化的重要傳播載體,本質上并不是一種基于考試而出現的語言類型,所以就需要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開展時,真正重視起語言本身的屬性,能夠讓學生接受正確的教學模式。
四、總結
綜上所述,新課改、新高考形勢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地創新教學方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進一步提升閱讀教學工作的效率性、合理性,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趙強.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初探[J].學周刊,2020(32):33-34.
[2]陳麗仙.抓主線構建信息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探析[J].考試周刊,2020(86):91-92.
[3]羅苑.聚焦學習能力培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英語教師,2020,20(18):11-13.
[4]胡譯文.構建以圖式理論為基礎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探討[J].考試周刊,2020(81):107-108.
[6]楊寧.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J].中學生英語,20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