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姣
《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 (以下簡稱“《指引(2021)》”)近日正式發布。為對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突出“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相比去年4月份印發的第一份文件,《指引(2021)》又有哪些新變化呢?
從架構上看,兩份文件都由“總體要求”“鼓勵投資的重點產業和領域”“創新投入方式”“打造合作平臺”“營造良好環境”5部分組成,其中的細分要點也基本保持了穩定。這一定程度上凸顯了政府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原則方面,強調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鼓勵各地根據農業農村實際發展情況因地制宜創新投入方式。
文件最明顯的變化有三個地方。第一個明顯變化,是發文單位的不同。今年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成立,主要負責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統籌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關工作。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自然也離不開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指導和支持。這不,《指引(2021)》就是由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聯合發文。
第二個明顯的變化,是鼓勵投資的重點產業和領域增加了“農業對外合作”一項。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鼓勵社會資本加強對外農業合作,與國內農業生產形成有益補充,必然是應有之義。
通過仔細對比,不難發現,《指引(2021)》對標“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點目標任務,對社會資本下鄉的重點產業和領域進行了修訂。
在“現代種養業”“現代種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等條目里,新增了“支持社會資本投資積極發展牛羊產業,增加基礎母畜存欄”“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創新型種業企業,推進科企深度融合,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支持社會資本推動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工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專業市場和田頭市場”等內容。
同時,《指引(2021)》還根據前不久發布的《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將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農機生產、銷售、應用等新納入其中。
第三個明顯的變化是“供應鏈金融”“鄉村振興票據”等創新性金融產品被寫入文件。據了解,今年3月以來,新希望六合、北京順鑫控股等公司成功發行鄉村振興票據,通過市場化手段拓寬了鄉村振興戰略融資的渠道。甘肅等地探索將“供產銷”相關企業和農戶作為一個整體,提供資金支持和理財服務,提升農業供應鏈的群體競爭力,有效緩解了農戶融資困難以及農村金融抑制加劇等問題。這些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是當前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保障措施發生積極變化的一個縮影。此次《指引(2021)》明確提出,鼓勵信貸、保險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主體發行鄉村振興票據,發展供應鏈金融。這既是對這些積極探索的一種認可,也是鼓勵社會資本加快投融資模式創新應用的體現。
此外,去年《指引》發布之后,農業農村投資領域又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的意見》,提出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到50%以上。二是農業農村部加快推進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明確提出今年落實1665億元地方債用于農業農村。對此,《指引(2021)》就明確提出要落實土地出讓收益提高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政策要求,集中用于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推進增加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專項債券用于現代農業設施和鄉村建設行動的規模與比例。
我們相信,有了《指引(2021)》,更多優質社會資本將加速進入農業農村,人才、技術、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將加快注入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動力和活力將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