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放

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不同氣管插管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生命體征恢復時間及血氣指標的影響。方法 從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急診科收治心肺復蘇患者中隨機擇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達法均分成兩組,每組50例患者。對照組急診患者到達急救科后進行氣管插管,觀察組急診患者在達到急救現場第一時間接受氣管插管,對比兩組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的生命體征恢復時間和血氣指標。結果 據統計,觀察組心跳恢復時間、呼吸恢復時間、意識改善時間均比對照組所用時間短;觀察組動脈壓、血氧飽和度水平均比對照組水平高,兩組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的救治情況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診心肺復蘇患者接受早期氣管插管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復蘇成功率,盡快改善生命體征恢復時間和血氣指標,是一項值得積極推廣的應用。
關鍵詞:急診心肺復蘇;不同氣管插管時機;生命體征;血氣指標
【中圖分類號】R541.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023-01
對于心肺復蘇患者來說,最為重要的一個救治措施為氣管插管,能夠確保患者呼吸通暢爭取更多搶救時間,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預后效果[1]。但是,從臨床累積病例上看,不同氣管插管時機對復蘇成功率有著一定的影響,更早期接受氣管插管能夠提升搶救成功率,對心肺復蘇患者的救治效果明顯高于達到醫院后氣管插管的效果[2]。所以,本文以100例急診心肺復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就診時間段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間,對不同氣管插管時機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詳細研究過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急診科收治心肺復蘇患者中隨機擇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達法均分成兩組,每組50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最小的27歲,最大的72歲,平均年齡(56.5±2.6)歲;觀察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最小的30歲,最大的80歲,平均年齡(60.6±2.4)歲。兩組心肺復蘇患者一般資料納入軟件SPSS20.0系統發現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1)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滿足《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與心臟驟停相關的診斷標準[3];(2)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3)本次研究入選患者均為院外發病。
1.2.2排除標準
(1)存在惡性腫瘤疾病患者排除;(2)存在口腔、咽喉部解剖生理異常患者排除;(3)臨床資料不完善患者排除;(4)存在自身免疫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排除。
1.3方法
兩組心肺復蘇患者均按照心肺復蘇指南進行搶救,具體操作如下:醫護人員不間斷持續對急救患者進行胸外按壓,與此同時,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呼吸機呼吸頻率調整為10次/min、吸氧濃度為(80.0±15.0)%、氣道峰壓為38-42cmH2O、潮氣量為(10.5±2.5)ml/kg。對照組心肺復蘇患者送至醫院急診科后主治醫師對患者氣管插管,快速建立人工氣道,確保患者呼吸暢通;觀察組心肺復蘇患者則接受醫護人員達到急救現場后,立即進行喉鏡明視檢查并氣管插管。
1.4觀察指標
兩組心肺復蘇患者在不同時機接受氣管插管后,記錄并對比治療7天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和血氧飽和度,然后對比并記錄兩組心肺復蘇患者心跳恢復時間、呼吸恢復時間和意識改善時間。
1.5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納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進行對比和檢驗值計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檢驗和計算患者計數資料之間的數據差異,如性別、百分比等,平均年齡、病程數據比較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當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心肺復蘇患者生命體征恢復情況對比
據統計,觀察組心跳恢復時間、呼吸恢復時間、意識改善時間均比對照組所用時間短,兩組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的救治情況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兩組心肺復蘇患者血氣指標對比
據統計,觀察組動脈壓、血氧飽和度水平均比對照組水平高,兩組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的救治情況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討論
對心肺復蘇患者進行病情搶救時,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氣管插管,通過快速建立人工氣道來確保患者呼吸通暢。氣管插管能夠降低誤吸的情況,還能夠改善患者的換氣功能和通氣功能。從相關研究上看,大腦缺氧或者處于缺血狀態超過10-15s,則可能損傷神經功能喪失,超過60s以上則可能使內源性葡萄糖全部消失,導致腦死亡[4]。為了避免腦死亡的情況發生,需要立即在心臟驟停后實施氣管插管,及時回復大腦循環氧供應。本次研究分別從兩個時間點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從本次研究結果上看,越早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更能夠縮短患者生命體征回復時間。有研究表明,心臟驟停患者4min內接受心肺復蘇搶救治療,搶救成功率為50%;搶救時間在4-6min內,搶救成功率則只有10%[5]。充分證明越快進行心肺復蘇搶救,氣管插管措施具有明顯優勢,能夠幫助心肺復蘇患者盡快恢復會洗,改善血氣指標。本次選擇的兩個時間點分別為患者達到急診科后以及醫護人員達到急救現場時,更早改善心肺復蘇患者的機體缺氧情況,可以有效預防酸中毒情況發生,為患者爭取更多搶救時間,促進血氣指標改善,降低心肺復蘇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6]。
綜上所述,急診心肺復蘇患者接受早期氣管插管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復蘇成功率,盡快改善生命體征恢復時間和血氣指標,是一項值得積極推廣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侯建軍. 觀察不同氣管插管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的影響[J]. 中國社區醫師,2021,37(9):27-28.
[2] 劉茂生,李紅. 不同時機氣管插管對急診心肺復蘇患者成功率的影響[J]. 特別健康,2020(8):145-146.
[3] 袁穎. 氣管插管不同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患者成功率的影響[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12):97-98.
[4] 王趙存. 不同氣管插管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患者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學,2020,32(12):118-119,122.
[5] 黃強. 探討氣管插管不同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患者成功率的影響[J]. 飲食保健,2019,6(16):16-17.
[6] 劉樹峰,陳東方,陳國濤. 氣管插管不同時機對急診心肺復蘇患者成功率的影響[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8):102-104.
南京江北人民醫院急診科 ?江蘇南京 ?2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