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岸

摘要:目的 研究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納入的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的產婦4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劃分成兩組各20例,研究組接受陰道分娩,對照組接受剖宮產,記錄兩組產程時長、產后失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住院時長,并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在入院時、產后1d、2d、3d進行視覺模擬(VAS)評分,比較兩組分娩結果。結果 研究組產程時長、產后失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住院時長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10.00%低于對照組40.00%(P<0.05)。入院時兩組VA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產后1d、2d、3d研究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陰道分娩在瘢痕子宮再次妊娠中效果顯著,若能夠嚴格掌握其指征,可有效保障產婦的安全,減少并發癥出現,并快速緩解疼痛,保障預后。
關鍵詞:陰道分娩;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剖宮產
【中圖分類號】Q4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431-01
瘢痕子宮表示以往存在剖宮產手術史,再次妊娠后可能隨著胎兒體積的不斷擴大,子宮瘢痕組織受壓明顯增加,進而導致瘢痕組織纖維彈性降低,直接提升產褥感染、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給產婦及胎兒帶來嚴重危害[1]。相關數據顯示[2],我國剖宮產率極高,占54%左右,受到醫療界重點關注。尤其是近年來,我國全面推行二胎政策,初次接受剖宮產后再次妊娠者無法避免的面臨分娩方式的選擇,如何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在減低剖宮產率、保證母嬰安全中具有重要意義[3]。本文對此展開實驗,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納入的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的產婦4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劃分成兩組各20例。研究組年齡26-43歲,平均年齡(34.25±1.18)歲,孕周30-40周,平均孕周(35.61±0.54)周;對照組年齡24-43歲,平均年齡(34.71±1.23)歲,孕周30-42周,平均孕周(35.08±0.60)周。兩組基本資料相比無差異(P>0.05)。
1.2 方法
研究組:接受陰道分娩,期間密切關注產婦體征變化,當宮口開至2cm后送至待產室,第二產程由護理人員指導產婦配合宮縮,指導其用力娩出胎兒。若分娩期間發現陰道異常出血、胎心異常、宮頸停止擴張時長超出2h、先兆子宮破裂等現象,應立即轉為剖宮產。陰道分娩后選擇縮宮素(10U)進行肌內注射,檢查胎盤黏膜是否完整,予以床邊B超觀察原瘢痕位置是否完整。
對照組:接受剖宮產,選擇腰硬聯合麻醉,常規消毒鋪巾,在原瘢痕位置進行切口,進入腹腔,吸盡羊水,取出胎兒,持續縫合子宮切口。手術后進行預防性抗菌藥物以及縮宮素進行靜滴。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產程時長、產后失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住院時長,并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在入院時、產后1d、2d、3d進行視覺模擬(VAS)評分,比較兩組分娩結果。
VAS評分[4]:0分無痛;0-3分輕度,能忍受;4-6分中等,尚可忍受;7-10分劇烈,難以忍受。
Apgar評分[5]:0-3分嚴重窒息;4-7分輕微窒息;8-10分正常。
1.4 統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選擇SPSS 20.0系統計算,表達計量數據,選擇t檢驗;百分比表達計數數據,選擇X2檢驗,P<0.05為兩組數據存在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相關指標的對比
研究組產程時長、產后失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住院時長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10.00%低于對照組40.00%(P<0.05)。見表2。
2.3 兩組VAS評分的對比
入院時兩組VA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產后1d、2d、3d研究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幾年,我國剖宮產率不斷升高,從而使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的數量也隨之升高。當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的產婦分娩時,其風險極大,稍有不慎可能出現不良妊娠結局,危及母嬰安全[6]。針對此,臨床應選擇合理安全的分娩方式,進而規避生產風險。因此如何抉擇成為產科難題,部分醫生因為擔心瘢痕子宮陰道分娩時出現子宮破裂,進而喪失瘢痕子宮陰道分娩的信心,最終使得剖宮產率居高不下[7-8]。
從本次研究結果中看到:研究組產程時長、產后失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住院時長、并發癥低于對照組(P<0.05);入院時兩組VA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產后1d、2d、3d研究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研究組可減少失血量,縮短產程,快速減輕疼痛,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安全性高。經分析發現,剖宮產的手術難度較大,切口通常伴有疼痛、感染或者愈合不良等現象,加上手術作為常見應激源,可能引發羊水栓塞、休克或者出血,另外術后可能牽連產婦輸尿管、膀胱等組織受損,進而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直接影響產后康復[9-10]。而陰道分娩則可以有效規避上述現象,直接減低產婦的創傷,促進產后快速恢復,同時避免機體組織受損。但值得注意的是,醫護人員操作期間需嚴格按照流程實施,予以全程監護,一旦出現難以生產的情況,應立即轉為剖宮產[11]。另外還應準確掌握相關適應癥,全面了解初次剖宮產指征、種類以及切口愈合情況等,并對子宮瘢痕上肌肉化程度、子宮耐受性進行觀察,最終保證產婦與胎兒的安全[12]。
綜上所述,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時選擇陰道分娩的效果更突出,并掌握其具體指征,可有效減少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率,保證母嬰安全,避免嚴重并發癥出現,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柯蘭,葉小琴,毛永兵.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患者經陰道分娩成功率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4):880-884.
[2]李晨宇,許哲.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經陰道分娩與剖宮產的母嬰結局[J].臨床研究,2021,29(1):11-12.
[3]J?R?MY SROUSSI, NABILAH PANCHBHAYA, SIHEM BOUJLEL, et al.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with deep serosal invasion at 16 weeks: Uterus-sparing surgery with posterior hysterotomy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J].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2018,44(9):1824-1827.
[4]農煒煜,唐偉裳,周美珍,等.瘢痕子宮足月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孕婦陰道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J].當代臨床醫刊,2021,34(2):19-20.
[5]任開萍.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選擇經陰道分娩的可行性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1,34(2):202-203.
[6]陳冰容,姚麗汾.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1(1):167-169.
[7]楊雋,蔡貞玉,盛威,等.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189例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0,31(4):408-411.
[8]羅建華,溫劍文,黃曉超.瘢痕子宮足月妊娠孕婦陰道試產及分娩結局[J].青島醫藥衛生,2020,52(6):458-460.
[9]崔風云.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足月妊娠陰道試產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J].河南外科學雜志,2020,26(6):164-166.
[10]何雅婷,陳敏紅,劉轉琴.分析瘢痕子宮產婦再次妊娠經陰道試產的分娩結局[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3):97-98.
[11]程啟勝,王琳.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的臨床分析[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20,42(5):440-443.
[12]劉春苗,孟雁欣,李霞,等.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J].河北醫藥,2020,42(19):2939-2942.
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 ?廣西南寧 ?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