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通過具體探索口腔正畸治療使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比傳統支抗具有較高穩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通過整理我院從2019年12月份 到2021年12月份期間需要進行口腔正畸治療使用微型種植體支抗的患者一般資料,根據實驗原則隨機選取實驗組和對照組一共150人。對照組患者進行口腔正畸治療采用傳統的口外弓加強支抗,實驗組患者在口腔正畸治療中使用微型種植體支抗的方法。根據在實驗中所搜集到的具體數據,分析比較兩組患者之間存在的差異。結果:實驗組患者使用微型種植體支抗進行口腔質量成功率為96.0%,而對照組進行口腔治療的成功率是88%,從而比較出實驗組比對照組成功率具有明顯升高。因此,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最后再比較兩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可,從實驗數據記錄中實驗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率為8%,實驗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率是21.3%。結論:在口腔正畸治療中使用微型種植體支抗可以有效增加治療的成功率,并且還能降低患者的風險。
關鍵詞:口腔正畸治療;微型種植體支抗;穩定性和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24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069-01
引言:口腔正畸治療是指醫生通過對患者的頜骨與牙齒進行手術,使其達到健康的解剖位置,支抗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個良好的支抗方法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微型種植體支抗是目前出現的最新型支抗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療過程中對其進行廣泛使用。因此這次實驗主要還是為了探索這種支抗方法具有的臨床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這次實驗從附院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期間需要統計口腔正畸患者數,根據患者的一般資料,遵循選取實驗對象原則,一共隨機選取了150例患者。然后遵循分組原則進行隨機分組,實驗組75例患者,年齡都在20~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6±4.1)歲。對照組患者75例,年齡都在21~4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7±3.6)歲。此次實驗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參加并能配合本次研究,并且都簽訂了醫療知情同意書,獲得了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實驗方法
對照組:醫生要特別注意在患者進行治療之前,要把患者兩側口腔內清洗干凈,才能夠對患者進行局麻。局麻完成之后,對患者進行口腔正畸采用傳統支抗,醫生在將牙齒之間的縫隙進行關閉之后,采用口外弓支抗,支抗的牽引力量大約是250g每側。為了確保治療能夠順利進行,要注意口腔內的安全衛生情況。實驗組:醫生要在患者治療之前充分將患者兩側口腔清潔干凈,對患者采取局麻,對口腔正畸治療選擇微型種植體支抗。
2.結果
通過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可明顯知道實驗組的成功率明顯比對照組的要高。兩者對比存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最后據統計發現在整個觀察組中,口腔炎癥反應有三例,術中口腔不適有一例。同時還出現軟組織浮腫一例,一共發現不良反應人數共有6人,不良反應發生率是8%。而在觀察組中發現不良反應的病例大幅度增加,出現口腔炎癥反應的有7例,術中口腔不適有5例,軟組織水腫出現有4例。在觀察組中,有7人出現口腔炎癥反應,5個人出現口腔不適,4個人出現軟組織浮腫,最終一共發現發生不良反應的人數有16人,不良反應發生率是21.3%。通過數據對比,可以顯著知道實驗組出現不良反應情況顯著少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實驗討論
目前來說,牙齒畸形在人群中發生率比較高,而且出現牙齒畸形不僅影響人的牙齒美觀度,而且還有可能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飲食,這時候人們往往去口腔選擇正畸治療。正畸治療一般是通過一些設備糾正牙齒的位置和形狀,然后患者通過長期的佩戴支抗固定牙齒。傳統強支抗一般是口外支抗,但是最近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醫學技術的進步出現了微型種植體支抗。微型種植體支抗與傳統的支抗比較:在口腔治療過程中使用微型種植體支抗非常簡單易操作,同時由于支抗結構體積較小,可以采用微創手術,給病人留下較小的傷口,也不需要一些特殊的輔助設備進行操作,麻醉也較為簡單,患者一般無明顯疼痛,給人的舒適度一般比較高,因此很受到廣大患者喜歡。微型種植體支抗因為對手術要求并不是很高,醫生在操作時能夠干凈利索清除遺留凝血塊,避免造成口腔炎癥的發生,所以一般術后感染率較低。微型種植體支抗在種植的過程中一般是考慮患者牙根的緊密情況,合理選擇種植體的大小,傳統的口外支抗只是在牙齒縫隙關閉之后進行固定,所以微型種植體支抗的穩定性高。另外,根據在一線口腔科室中對口腔正畸患者進行調查,發現微型種植體支抗比較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滿足了患者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孫霞,羅建軍.微型種植體支抗與常規矯正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12):116-117+120.
[2]朱利娟,張立娜.青少年口腔正畸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的應用效果及對骨橋蛋白Fascin蛋白水平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07):1120-1122.
[3]張義仁,周小勤,張敏.口腔正畸臨床治療運用微型種植體支抗對磨牙移位及上中切牙凸距差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1,27(10):43-45.
[4]關紅輝.運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口腔正畸的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20,26(11):1850-1853.
作者簡介:鄧世超,1970年6月,男,漢,湖北人,職務/職稱: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本科,研究方向:口腔正畸、口腔修復,單位:江漢大學口腔門診部
江漢大學口腔門診部 ?湖北武漢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