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全興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闌尾炎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的效果。方法 將15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抽簽法分作參考組(采用傳統闌尾切除術)和試驗組(采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每組各75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1-2021.1收治我院,對比兩組手術指標(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長)、并發癥情況(創口感染、切口破裂、出血、腸梗阻、腸粘連、腹腔膿腫)以及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結果 試驗組手術、排氣、住院時間均短于參考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考組,切口長度短于參考組,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33%,低于參考組26.67%,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手術前兩組疼痛評分基本一致,P>0.05,手術后6h、12h、24h試驗組評分均低于參考組,P<0.05。結論 相比較傳統闌尾切除術而言,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療效更加確切,可縮短手術、排氣以及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縮短切口長度,加速患者康復,同時降低并發癥風險,減輕患者疼痛,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傳統闌尾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R65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157-01
闌尾位于人體腹腔右下部,當其發生炎癥反應,出現疼痛、腫脹時,則形成闌尾炎,是導致急腹癥發生的最常見疾病之一。主要癥狀表現為腹部突發疼痛,同時在數小時內向右下腹轉移,且隨著炎癥進展疼痛癥狀不斷加重。其發病沒有年齡限制,以10-30歲兒童及青壯年人群為高發對象,占比約發病總人數的40%[1]。其病因尚未明確,主要誘發因素有身體其他部分發生感染,導致腸壁淋巴結腫大,或由于一小塊糞便堵住闌尾入口,使闌尾內管腔發生梗阻,導致細菌繁殖迅速,造成闌尾內細菌感染,引發炎癥、膿液,甚至穿孔[2]。目前臨床多采用闌尾切除手術進行治療,主要包括開腹手術與腹腔鏡微創手術兩種,其中腹腔鏡微創手術對患者創傷較小,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縮短患者住院及康復時間,被更多患者所接受[3]。本文對此展開研究,對比兩種手術方式的應用效果,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20.1-2021.1收治的15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隨機分為參考組與試驗組,每組各75例,參照組男女各40、35例,年齡8-64歲,平均(34.2±5.3)歲;試驗組男女各38、37例,年齡9-65歲,平均(33.5±5.3)歲。兩組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急性闌尾炎診斷標準[4];(2)符合手術治療適應癥;(3)無感染或其他臟器并發癥;(4)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參加;(5)本次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臟器嚴重疾病者;(2)意識模糊、溝通障礙或伴有精神類疾病者;(4)存在藥物禁忌癥者;(5)無法配合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兩組均進行術前常規檢查及宣導。嚴格監測生命體征,告知手術治療方式及重要性,保持輕松的心情,提高手術配合度。
予以參考組傳統闌尾切除術,協助患者取平仰臥位,行硬膜外麻醉,常規消毒、鋪手術巾,于麥氏點部位做一5-8cm左右切口,分離腹橫肌、腹內斜肌,切開腹膜,暴露手術部位,查看腹內組織及闌尾情況,游離闌尾系膜,結扎闌尾動脈、根部后實行闌尾組織切除,若腹腔內存在膿液,應先吸凈膿液,對闌尾殘端進行處理,沖洗腹腔,逐層縫合。試驗組予以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協助患者取平仰臥位,行硬膜外麻醉,常規消毒、鋪手術巾,于麥氏點部位做一1.5-3cm左右切口,切開皮膚、腹外斜肌腱膜以及皮下組織,并分離分離腹橫肌、腹內斜肌,若腹腔內存在膿液,應先吸凈膿液,切開腹膜,暴露手術部位,查看腹內組織及闌尾情況,游離闌尾系膜,結扎闌尾動脈、根部后實行闌尾組織切除,對闌尾殘端進行處理,沖洗腹腔,逐層縫合,術后予以適當抗生素預防感染。
1.3觀察指標
(1)兩組手術指標對比。包括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長。
(2)兩組并發癥情況對比。包括創口感染、切口破裂、出血、腸梗阻、腸粘連、腹腔膿腫等。
(3)兩組疼痛評分對比。依據(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評分標準[5],對比兩組手術前及手術后6h、12h、24h各階段疼痛情況。0分:無痛;<3分:輕微疼痛;4~6分:中度疼痛,可忍受;7~10分:疼痛難忍,影響正常生活。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試驗組手術、排氣、住院時間均短于參考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考組,切口長度短于參考組,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情況對比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33%,低于參考組26.67%,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2。
2.3 兩組VAS疼痛情況對比
手術前兩組疼痛評分基本一致,P>0.05;手術后6h、12h、24h試驗組評分均低于參考組,P<0.05。見表3。
3討論
闌尾炎作為常見外科疾病,患者發病時表現為伴有發熱、惡心嘔吐,右下腹轉移性疼痛,有固定壓痛點,大部分患者在早期及時接受治療后,可短期內快速康復,如若延誤診治,易引發嚴重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其死亡率約0.1-0.2%[6]。
急性闌尾炎一旦確診,應盡早進行切除,早期手術既安全、簡單,同時可有效降低并發癥風險。目前臨床針對急性闌尾炎多采用闌尾切除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傳統的開腹及微創腹腔鏡兩種[7]。傳統開腹手術切口長,術后疼痛明顯,且具有較高的感染可能性,患者所需康復時間較長。相比之下,腹腔鏡具有創口小、并發癥少,患者恢復快、出院早、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低,以及腹腔沖洗更加容易、徹底等優勢[8]。本文研究結果得出,試驗組手術、排氣、住院時間均短于參考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考組,切口長度短于參考組,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33%,低于參考組26.67%,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研究還證實,手術前兩組疼痛評分基本一致,P>0.05,手術后6h、12h、24h試驗組評分均低于參考組,P<0.05。是因為小切口手術通過腹腔鏡先對腹腔進行探查,排除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明確闌尾病變情況后,借助腹壁的腹腔鏡燈光可以指引術者用更小的腹壁切口完成闌尾切除術,對患者創傷更小,術后疼痛感相比傳統開腹手術更輕,并且減少對腹腔組織的損傷,減少術后發生并發癥可能性,縮短住院時間,加快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相比較傳統闌尾切除術而言,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療效更加確切,可縮短手術、排氣以及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縮短切口長度,加速患者康復,同時降低并發癥風險,減輕患者疼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楊士東.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9):112-114.
[2]呂青峰.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臨床療效[J].中外醫療,2021,40(1):23-25.
[3]樸玄.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3):96.
[4]劉立輝.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8):48.
[5]石金忠,管志濤.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J].中外醫療,2019,38(11):16-18.
[6]吳遠宏.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6):131-132.
[7]徐國卿.對比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與傳統手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5):63-64.
[8]肖國勇.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2):134-135.
天等縣人民醫院 ?廣西崇左 ?5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