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芳 周濤 陳順瓊 張鴻玲 李斌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系統疾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方法 將我院呼吸內科2018年3月-2020年3月進行送檢的共313份患者痰液標本作為分析對象,對其進行病原菌鑒定及藥敏實驗。結果 在313份痰液標本中,總共分離出病原菌計313株,分別為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及真菌,占比分別為總數量的48.56%、38.34%、13.10%,其次,分離率較高的病原菌依次分別為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及白色念珠菌等。由此可見,菌種具有多重耐藥性且分布范圍較為廣泛,其中主要集中在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等多種病原菌。結論 在臨床中對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造成嚴重威脅的病原菌主要是具有多重耐藥性質的銅綠假單胞菌及鮑曼不動桿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關鍵詞:呼吸系統疾病;病原菌;菌種分布;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R714.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169-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呼吸內科2018年3月-2020年3月進行送檢的共313份患者痰液標本作為分析對象,其中共分離出細菌313株,男性170例,女性143例,年齡22-89歲,平均為(42.35 ±5.36)歲。所有的痰液標本均按照醫院的標準流程進行留取與接種。
1.2方法
(1)儀器與試劑選擇:選擇的儀器為VITEK Ⅱ型全自動型(法國梅里埃公司產)微生物鑒定儀,選擇AST-GN09 VITEK 2板以及AST-GP67 TEST Kit VITEK 2板進行相關的細菌鑒定與藥敏試驗工作,所使用的血瓊脂為鄭州安圖綠生物有限公司所產。(2)質控菌株:質控菌株分別為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及大腸埃希菌(ATCC25922)。(3)檢測方式:藥敏試驗與細菌鑒定均采用VITEK Ⅱ型全自動式微生物檢定儀,檢測人員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要求進行使用,保證試驗與鑒定工作的科學性與可信性。
1.3觀察指標
(1)菌種分離結果觀察:對從痰液標本中所分離出的菌種進行表示,以數量結合百分比的方式進行量化展示;
(2)耐藥性菌種分析:依據試驗及鑒定結果對菌種對各類藥物的耐藥性以百分比的方式進行量化展示。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23.0分析數據,s表計量資料,行t檢驗;%表計數資料,行X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菌株分布情況
其中,革蘭陰性菌共計152株,總占比為48.56%;鮑曼不動桿菌共40株,占比為26.32%;銅綠假單胞菌共39株,占比為25.66%;肺炎克雷伯菌33例,占比為21.72%;大腸埃希菌29例,占比為19.08%;其他菌株11例,占比為7.22%;革蘭陽性菌共120株,總占比為38.34%。分離率較高的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42例,占比為35.00%;凝固陰性葡萄球菌33株,占比為27.50%;肺炎鏈球菌25株,占比為20.83%;腸球菌20例,占比為16.67%;此外共分離真菌41株,總占比為13.10%,其中分離率最高的菌株為白色念珠菌,共32例,占比為78.05%。
2.2菌株耐藥性情況分析
革蘭陰性桿菌、革蘭陽性球菌及真對各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具體如表示1所示。
3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一直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常見性疾病之一,各種類型的致病菌株導致多種類型的呼吸系統疾病[3]。為了對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用藥提供指導,科學規范分析各種菌株的耐藥性及類型,本次研究對我院呼吸內科所收集的患者痰液進行菌株分離、菌種鑒定及耐藥性分析。結果表明,呼吸系統疾病中常見的菌種類型有革蘭陰性桿菌、革蘭陽性球菌與各類真菌,在革蘭陰性桿菌中所占比最高的菌株分別為鮑曼不動桿菌與銅綠假單胞菌,在革蘭陽性球菌中所占比最高的菌株分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真菌中菌株主要以白色念珠菌為主。總體菌種分布上,革蘭陰性桿菌占比最多為48.56%,革蘭陽性球菌占比次之為38.34%,真菌最少為13.10%。在耐藥性方面,各類菌種分別對各種抗菌藥物呈現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反應,由此可見菌株的耐藥反應分布較為常見。
參考文獻:
[1]郭娟,李瑩瑩,黃憶鶴,等.某綜合性教學醫院連續三年病原菌分布特點與耐藥性分析[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20,41(1):54-58.
[2]詹秀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學及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20(20):39-41.
[3]周云春,董文斌,李世福,陳黎躍,張繼華.呼吸系統疾病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20,41(9):92-98.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〇醫院 ?云南昆明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