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中華 謝楊 牟文超肖勇 熊川 周續祥

摘要:目的:探究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療效以及對關節恢復優良率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間收治的113例踝關節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信封抽簽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6例,觀察組57例,對照組應用傳統的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應用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治療后,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所需時間、手術所用時間以及總出血量;并應用X線檢查評估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以美國足踝骨科協會的足踝評分標準對患者的關節恢復情況進行評估;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進行對比;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踝關節功能評分(Kofoed)改善情況。結果:經對比,觀察組骨折愈合所需時間、手術所用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同時總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關節及恢復情況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經對比,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的踝關節功能評分(Kofoed)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經治療,Kofoed評分有所改善,且觀察組評分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與傳統的切開復位治療技術相比,為踝關節骨折患者應用了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后,不僅僅縮短了患者骨折康復時間、手術治療所需時間,還減少了患者的出血量,同時在提升關節恢復優良率方面也有顯著作用,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踝關節骨折;臨床療效;關節恢復;優良率
【中圖分類號】R2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175-02
踝關節是人體關節組織當中最容易發生骨折或脫位問題的關節之一,因此此類型的骨折疾病也是臨床發生率比較高的關節內骨折,骨折發生后將給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骨損傷,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健康威脅。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各種意外事故的頻發,踝關節骨折的發生率逐年攀升,據相關研究數據統計,踝關節骨折已經占了全身性骨折的3.92%左右。為了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回歸正常生活,在踝關節骨折的臨床治療上,以手術治療為首選,可用于內固定的材料有克氏針、張力帶以及螺釘、金屬鋼板等。然而,傳統的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將延長患者的康復時間,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已算不上是理想的治療方案。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術作為骨科治療中的新型技術,僅憑2~4個長度約為0.5cm的切口即可為患者實施治療,且無須對患處進行大面積骨膜剝離,可減少對患者機體的損傷,便于在治療過程中為患者進行止血處理,同時應用加壓空心螺釘固定后,可增加骨皮質的把持力以及骨折端的穩定性,可促進患者更快的康復,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使其更快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及學習中[2-3]。本次研究將以我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間收治的113例踝關節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療效以及對關節恢復優良率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間收治的113例踝關節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信封抽簽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6例,觀察組57例。對照組男30例,女26例,年齡為19~65歲,平均年齡為(38.45±2.36)歲;觀察組男29例,女28例,年齡為20~63歲,平均年齡為(37.51±2.41)歲。本次研究中,左踝關節骨折患者有59例,右踝關節骨折患者為54例,其中因交通意外所致傷的患者為62例,摔跤致傷患者為28例,運動致傷患者為13例,其中問題致傷患者為10例。兩組患者間一般資料等對比無明顯統計學差異,可進行對比,P>0.05。
納入標準:①本次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醫學研究同意書;②經過影像學檢查后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踝關節骨折,且均為初次骨折[1];③身體功能良好。
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伴有肝腎功能衰竭者;③伴有惡性腫瘤者;④臨床血常規檢查結果存在異常者;⑤精神方面存在障礙,無法與外界正常溝通者。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為患者采取腰麻,在患者內踝前外側的位置開出一個約為4~5cm的切口,注意切口的方向要為下行,且繞過內踝遠端;若患者為外踝骨骨折,則切口方向要為其腓骨下端前緣且需繞過外踝處的下端。按照手術治療的要求,將踝關節處的皮瓣向后翻,確保骨折的病灶能夠被充分暴露出來,如果發現患者的病灶無法得到充分的暴露,則可以利用手術器械夾住骨折塊進行牽引,以此讓關節腔能夠充分的暴露出來,暴露后對關節腔中的血腫及碎散的骨頭組織進行清理,只有清理干凈后方可更好地觀察患者骨折病灶內部的情況,并將已經嵌頓進軟組織中的碎骨分離出來。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需由助手在一旁對骨折的部位進行牽引,主治醫生則要用器械夾住骨折塊,按照相應的要求對骨折端進行復位處理,等到復位成功后,再用螺釘將較大的骨折塊固定住,而相對較小的骨折塊則可以用克氏針來固定。固定好后在C臂X線設備下對骨折復位的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無誤后即可將切口縫合起來,然后對縫合創口進行加壓包扎,若是治療需要,還可以用U形的踝關節石膏托來對患者的踝關節進行外固定處理。
觀察組應用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為患者進行腰麻處理,麻醉成功后用C臂X線設備對患者病情進行實時監視。用常見的手術牽引復位術對患者的骨折患處進行復位處理,但是在手法復位時要注意牽引的方向以及損傷的受力方向等都與骨折的位置相反,慢慢對骨折位置進行推壓及復位處理,一般臨床上都是以內踝、外踝及后踝的順序來進行復位處理的。若是發現患者的骨折復位難度較大,那么則可以考慮在C臂X線設備的協助下用克氏針對骨折塊進行撬撥復位處理,盡量讓錯位的骨折結構符合或者說是接近人體正常的解剖位置,注意此時選用的克氏針多為8mm規格的。對患者的踝關節間進行平整處理,用2枚克氏針對復位好的骨折位置進行固定,并沿著克氏針的固定方向將加壓空心螺釘嵌入患者骨折的內部,進行內固定。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骨折端的愈合時間、手術治療所用時間及出血量,并應用X線檢查評估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以美國足踝骨科協會的足踝評分標準對患者的關節恢復情況進行評估;按照我院自制生活質量改善情況表檢測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生理機能、軀體疼痛、情感健康以及一般健康狀況。每項評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越好;采用踝關節功能(Kofoed)評分標準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踝關節功能進行對比,且滿分為100分,分值越是高則說明踝關節的功能改善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骨折愈合所需時間、手術所用時間及出血量對比
經對比,觀察組骨折愈合所需時間、手術所用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同時總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足踝評估情況對比
經對比,觀察組關節及恢復情況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經對比,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2.4 兩組治療前后Kofoed評分改善情況
兩組治療前的踝關節功能評分(Kofoed)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經治療,Kofoed評分有所改善,且觀察組評分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3 討論
踝關節是人體負重型關節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個關節,它主要的生理功能就是進行足部的屈伸,將機體所承受的垂直型重力直接轉移到足弓狀的平面上[4]。從生理解剖學的特點來分析,人體的踝關節是由脛腓骨下端與距骨共同組成的,這種結構就導致踝關節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暴力撞擊而出現骨折或脫位等問題,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因間接性的暴力傷害而出現扭傷后造成的,因此,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可根據暴力的方向、傷足位置、暴力程度等將骨折分為不同的類型[5-6]。人的踝關節一旦受傷,關節處就會出現明顯的疼痛、腫脹、皮下青紫及瘀斑等問題,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都無法再運動踝關節,由于觸地時有劇烈的疼痛感,故而患兒都無法再繼續行走。一般情況下,若是踝關節骨折問題嚴重,那么檢查時將發現踝關節存在有畸形,同時不管是內踝還是外踝,都存在壓痛問題[7-8]。大量的醫學研究及臨床治療發現,若是未能及時為患者實施復位操作,就很有可能誘發慢性創傷性踝關節炎,這意味著患者即便可以經由治療后正常站立行走,其受傷部位仍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僵硬或者麻木,在現實生活中,也確有患者因此而出現行走困難[9-10]。故此,為了幫助患者的踝關節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在臨床治療中,需要對踝關節進行復位重建,讓骨折的位置回到正確的解剖結構上,只有這樣,才是促進骨或者脫位愈合及功能恢復的先決條件[11]。
過去,踝關節骨折的治療以切開復位內固定為主,但隨著應用程度的加深及時間的推移,臨床發現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于患者而言傷害較大,甚至會損傷到骨膜上的血管網,不利于骨折端的愈合,并延長患者住院康復的時間[12]。而且,一般開放性手術都會給患者皮膚造成較為明顯的瘢痕,不少女性患者對此頗為介懷,不太愿意接受開放性手術治療[13-14]。而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術則完全不同,首先從治療效果分析,它不會給患者的骨膜等組織造成格外的影響,可保障骨折患處血液的正常循環,有利于康復階段骨折組織的自我修復,加快了患者康復出院的速度,縮短了患者整體的住院治療時間,且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術是一種典型的微創手術,并不會在患者的皮膚上留下太過顯眼的瘢痕,符合愛美人士的需求[15]。由于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術無須在患者的患處開具較大的創口,對患者機體的影響更小,患者不太容易出現嚴重的應激反應,故而治療完畢后患者的患處也能夠更快的恢復。本次研究結果提示,接受此術治療的觀察組骨折愈合的速度更快,故而患者的住院時間也更短,出血量也相對較少;兩組患者治療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要優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創口更小,患者機體恢復情況更好,故而生活質量的提升更為明顯。觀察組的足踝功能評估優良率高于對照組,與表4中的踝關節功能Kofoed評分改善情況相符。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雙側都進行了加壓固定,螺釘的拆除時間應當控制在1a之內,且在拆除的過程中要做到一氣呵成,避免治療時出現釘帽打滑、無法拆除等現象。
綜上所述,與傳統的切開復位治療技術相比,為踝關節骨折患者應用了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后,不僅僅縮短了患者骨折康復時間、手術治療所需時間,還減少了患者的出血量,同時在提升關節恢復優良率方面也有顯著作用,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GeorgeGumann, Gumann, 武勇. 足踝部骨折[J].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2]孫吉文. 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應用在踝關節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評價[J]. 中國保健營養, 2020, 030(008):85.
[3]張恒. 經皮雙側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對踝關節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及踝關節功能的影響[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20, v.41;No.507(17):19-21.
[4]張建軍. 經皮加壓鋼板內固定術對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療效[J]. 河南醫學研究, 2020, 029(007):1233-1234.
[5]徐可林、劉宇、王建偉等. 經皮加壓鋼板固定治療股骨頸骨折的療效研究[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0, v.34(11):13-17.
[6]趙亮, 郭珩, 趙曉暉等. 比較經皮加壓鋼板,空心加壓螺釘對股骨頸骨折的近期治療作用[J].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0, 018(002):P.54-54,56.
[7]劉振軍. 經皮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治療內踝骨折患者臨床對照分析[J]. 雙足與保健, 2019, 000(002):109-110.
[8]鄧訓訓, 何啟榮, 黃科等. 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治療老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臨床效果分析[J]. 黑龍江中醫藥, 2019, v.48;No.304(02):307-308.
[9]張延松, 左偉, 張希彥. 經皮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在踝關節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9, 030(006):P.698-699.
[10]林志鋁. 經皮加壓鋼板與空心加壓螺釘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J]. 醫療裝備, 2019, 32(05):61-62.
[11]劉永. 經皮加壓鋼板與空心加壓螺釘治療股骨頸骨折的近期療效對比分析[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9, 025(021):134-135.
[12]趙會存. 復位雙鋼板螺釘內固定術治療成人肱骨遠端復雜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0, 027(006):P.39-39.
[13]李強, 冷元曦, 周雄等. 跨踝關節外固定架聯合有限內固定治療復雜開放性Pilon骨折療效觀察[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20年35卷8期, 855-857頁, ISTIC, 2020.
[14]鄧偉奇. 鋼板螺釘內固定技術在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 醫療裝備, 2020, 033(004):123-124.
[15]谷滔. 鋼板螺釘內固定技術在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保健營養, 2020, 030(010):161.
武警四川省總隊醫院 ?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