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建鵬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大體積腎上腺腫瘤的療效。方法:將我院在2017年8月-2020年6月收治36例大體積腎上腺腫瘤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核心,依據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經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對照組經腹入路腹腔鏡手術,對比兩組患者出血量、并發癥、住院時間、引流管保留時間等指標。結果:觀察組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以及引流管保留時間與對照組對比,有顯著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鎮痛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不同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大體積腎上腺腫瘤,后腹腔入路手術治療效果更對更好,可將住院時間、引流管保留時間、鎮痛時間等縮短,并減少術中出血量,值得臨床廣泛推薦。
關鍵詞:不同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大體積腎上腺腫瘤的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206-01
腎上腺腫瘤是常見臨床疾病之一,包括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征、皮質醇增多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腎上腺皮質癌、腎上腺偶發瘤、腎上腺性征異常癥,大體積腎上腺腫瘤可能會造成手術時間增加、難度增大、大出血風險高,威脅到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需關注對該疾病的治療。常見的治療方式為手術[1]。傳統手術治療會用到開腹手術,可由于開腹手術對患者傷害較大,且容易產生并發癥,因此應探索新型手術形式。腹腔鏡手術目前在臨床已被廣泛認可,其創傷小且康復較快等優勢,使其被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療[2]。針對大體積腎上腺腫瘤治療,本研究選擇經腹膜后入路腹腔鏡手術以及經腹入路腹腔鏡手術,探析兩者手術對疾病的療效,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我院在2017年8月-2020年6月收治36例大體積腎上腺腫瘤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核心,分組后每組18例,兩組基線資料有均衡性(p>0.05)。參與以及排除標準:參與標準:經過醫院明確診斷;患者已經與醫院簽訂同意書,愿意參與本研究;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以及認可。排除標準: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依從性差患者。
觀察組資料:男女10例、8例,年齡范圍是28-68歲,平均年齡是(45.62±2.39)歲;對照組資料:男女11例、7例,年齡范圍是29-68歲,平均年齡是(45.74±2.36)歲.
1.2方法
觀察組:經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
全身麻醉后實施頸靜脈穿刺,并在中心靜脈置管,創建輸液通道,并進行指標紅心靜脈壓以及心電圖監測。采取健側臥位,切口位置可選擇在髂嵴上方、腋中線以及腋前線間隙,切口長度是3cm,,之后推開腹膜,將一腔隙分離。在其中置入橡膠手套,其可當做手套起到擴張效果,注氣500ml-600ml,半分鐘后退出氣囊,創建氣腹成功。之后置入腹腔鏡,縫合切口。可在患者的腋前、腋后線將皮膚切開,并在腹腔鏡下插入Trocar,之后辨認腰大肌緣。在腹腔鏡下找到腫瘤并沿著邊緣用吸引器、超聲刀等將腫瘤游離,用通過電凝等措施將腫瘤切除,之后檢查患者的腎上腺腺窩,電凝止血。確認無獲得性出血之后關閉切口,在體內留置引流管2d左右。
對照組:經腹入路腹腔鏡手術
與觀察組不同的是其第一穿刺點是鎖骨中線肋緣下切口。之后在腹直肌旁臍上方穿刺,在腹腔鏡下在氣腹點與臍水平患側腋前線至腋中線位置均需用到 Trocar。若是右側腎上腺腫瘤,一般是在劍突下重新創建操作通道,暴露手術視野。找到腫瘤并沿著邊緣用吸引器、超聲刀等將腫瘤游離,用通過電凝等措施將腫瘤切除,之后檢查患者的腎上腺腺窩,電凝止血。確認無獲得性出血之后關閉切口,在體內留置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1)兩組手術指標
手術指標有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鎮痛時間、住院時間、引流管保留時間
(2)并發癥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行t檢驗、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兩組手術相關指標
觀察組住院時間、引流管保留時間、鎮痛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價值(p>0.05),見表1。
2.2兩組并發癥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腎上腺腫瘤是常見臨床疾病之一,包括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占高血壓病人的0.1%~0.6%)、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征、皮質醇增多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腎上腺皮質癌、腎上腺偶發瘤、腎上腺性征異常癥[3,4]。大體積腎上腺腫瘤在臨床上惡變幾率高(>5cm者76%,≥5cm者24%)。大體積腎上腺腫瘤若是不及時進行治療,可能會錯過最好治療機會,威脅到患者身體健康。針對該疾病治療需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確定治療方案。本次對患者采取手術類型分別是腹腔鏡手術中的經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經腹入路腹腔鏡手術。
腹腔鏡手術主要是在腹腔鏡與相關器械共同作用下開展的手術,冷光照明將腹腔鏡頭在患者腹腔內部插入,之后通過數字攝像技術將拍攝到圖像以光導纖維形式傳至后繼信號處理系統,并在監視器上顯示[6]。醫生在監視屏幕上可看到患者器官各個角度圖像,掌握患者病情并判斷疾病嚴重程度[7]。由于該手術屬于微創手術,醫生可清晰看到患者腎臟內部腫瘤以及周圍組織,并在腹腔鏡下實施手術治療,減少不必要的損傷,安全性相對較高。腹腔鏡手術對腎上腺腫瘤實施治療最初于1992年,獲得較好效果。由腹腔鏡手術并發癥少等優勢獲得臨床認可。剛開始,一般認為腹腔鏡手術適合對直徑低于6cm大體積腎上腺腫瘤的治療,可隨著該技術逐漸升級以及科技的進步,大于6cm腎上腺腫瘤也可通過腹腔鏡進行疾病治療,且獲得成功。經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經腹入路腹腔鏡手術是治療大體積腎上腺腫瘤常見手術類型。兩種手術均有其優勢。經腹入路腹腔鏡手術可將腎上腺靜脈在早期處理,并保證雙側病變處理,保證手術空間拓展,手術視野清晰,醫生可以腹腔鏡下清晰看到解剖標志。但是該手術會受到醫護人員操作以及周圍臟器的影響,還需將腹膜打開,并推開附近腸管與鄰近器官,對腹腔臟器以及大血管容易造成損傷。也可能刺激腸道,干擾患者胃腸功能正常發揮,出現腸粘連以及腸梗阻概率會增加。而經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對腸道功能不會有太大影響,醫生在腹腔鏡下手術出血量少,且手術時間相對較短。經腹腔后入路,從腰部進入后腹腔,可更直接、迅速地到達手術部位,避免腹腔臟器遮擋或腹腔粘連對上尿路手術的影響,也減少了上尿路手術對腹腔器官的擾動,降低腹腔臟器損傷或造成腹腔粘連概率。
觀察組手術各項指標與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尤其是住院時間、引流管保留時間、鎮痛時間,而手術時間卻無明顯區別。可見觀察組經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可將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引流管保留時間縮短;但是經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對經腹入路腹腔鏡手術的時間基本相同,可看到兩者在手術時間這一層面基本無差別。觀察組并發癥與對照組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價值。可看到觀察組經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對照組經腹入路腹腔鏡手術并發癥例數基本一致。可見兩種手術預后相似。
綜上所述,經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下在治療大體積腎上腺腫瘤后,患者出血量減少,住院時間以及引流管在體內保留時間明顯縮短,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治療安全,值得臨床廣泛推薦。
參考文獻:
[1]李世杰, 吳斌, 陳小楠. 不同入路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大體積腎上腺腫瘤療效比較研究[J]. 中國腫瘤外科雜志, 2018, 10(5):30-33.
[2]李世杰. 經腹入路與經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的療效比較[D]. 中國醫科大學, 2018,15(11):82-84.
[3]張武合, 蔣遙, 蘇燕勝,等. 經腹入路腹腔鏡下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中腎上腺中央靜脈的處理體會[J]. 國際外科學雜志, 2021, 48(3):159-163.
[4]倪安, 郭波, 郭昕,等. 兩種不同路徑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 中國實用醫藥, 2020, 15(1):27-28.
[5]楊卓. 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11(7):170-171.
[6]高海良. 不同入路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治療腎上腺腫瘤患者的臨床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 2020, 15(6):26-28.
[7]楊麗芬, 陳思, 麥惠洪. 不同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大體積腎上腺腫瘤臨床效果分析[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0, 33(8):1286-1288.
廣西南寧市賓陽縣人民醫院 ?廣西南寧 ?5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