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振媚

摘要:目的 淺析出血內痔采取內鏡下套扎術聯合透明帽輔助內鏡下聚桂醇注射液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囊括河池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內痔出血患者,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0例,對照組接受內鏡下套扎術治療,實驗組基于此聯合透明帽輔助內鏡下聚桂醇注射液治療,就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術后出血及復發率進行組間比較。結果 實驗組患者創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手術時間高于對照組,且術后出血及復發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出血內痔患者給予內鏡下套扎術聯合透明帽輔助內鏡下聚桂醇注射液治療,效果確切,能有效降低術后出血及復發率,促使患者快速康復。
關鍵詞:出血內痔;內鏡下套扎術;聚桂醇硬化劑;透明帽輔助
【中圖分類號】R65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207-01
痔瘡是肛腸科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1]。最新世界范圍內肛腸疾病流調結果顯示,我國≥18周歲人群,肛腸疾病發病率高達1/2,其中痔瘡占比高達98.09%,且以內痔最常見。內痔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痔核脫出、便血、疼痛等,好發于成年人群,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造成很大影響,需及時給予積極的治療。痔瘡的治療方法眾多,藥物及理療復發率高,外剝內扎術、PPH、TST效果尚可,但創傷大、恢復慢、并發癥多,給治療帶來一定局限。軟式內鏡下膠圈套扎術是一種微創治療方式,能保持肛門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修復肛墊,降低對肛門感覺功能的影響。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硬化術(CAES)是一種新的內痔微創治療技術,安全性高,經透明帽輔助胃鏡或結腸鏡治療與既往使用肛鏡的傳統硬化術相比,鏡下視野更廣闊、清晰,手術操作范圍更大、空間更足,能優化手術操作流程,推動手術順利進行[2]。有學者指出[3],內鏡下套扎術聯合透明帽輔助內鏡下聚桂醇注射液治療,能進一步提升出血性內痔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故本文就該治療方式治療出血性內痔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囊括河池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內痔出血患者,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0例,對照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20~60歲,平均(41.52±5.17)歲,病程1~15年,平均(6.14±2.17)年。實驗組男10例,女20例,年齡24~60歲,平均(41.63±5.13)歲,病程1~15年,平均(6.18±2.11)年。患者基礎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 納入標準
①入組患者均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4]中出血性內痔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均具有手術指征:Ⅰ期 ~ Ⅲ期出血內痔;③患者及其家屬對實驗知曉,并簽訂知情同意書;④患者臨床檢查資料完整、無缺失。
1.1.2 排除標準
①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慢性代謝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包括正在進行抗凝治療、嚴重免疫功能缺陷;②伴有認知障礙、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③合并炎癥性腸病,伴有直腸、肛門感染性疾病、肛裂患者。
1.2 方法
術前常規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凝血、血糖、胸片、腹部B超、腸鏡。對照組接受內鏡下套扎術治療,即做好術前準備,清潔腸道。協助患者選取側臥位,潤滑肛門,在軟式內鏡上裝置COOK六環套扎器,于鏡頭端及裝有套扎器透明帽外部涂以潤滑油,緩慢于肛門置入胃鏡。注氣,擴張直腸,使用倒鏡的方式對內痔進行分析,前端透明帽與內痔全面接觸,于痔核基底部套扎,負壓吸引(8~13kPa),逆時針旋轉套扎器柄釋放套扎內痔,一般套扎母痔,也可套扎明顯的子痔,最多不超過6環。
實驗組基于此聯合透明帽輔助內鏡下聚桂醇注射液治療,內鏡下正鏡或在直腸壺腹部進行U型反轉反鏡對內痔進行探查,旋轉痔核,確立注射點,使用一次性內窺鏡注射針,在內鏡透明帽輔助下于痔核根部黏膜下注入聚桂醇注射液(陜西天宇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445,10ml:100mg)邊注射藥物邊退針,如有輕微出血可予透明帽前端壓迫止血幾秒鐘可出血停止。每點0.5~1.5ml聚桂醇注射液原液,通常3~6個點,不超過10ml,術畢按對照組進行套扎治療。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手術相關指標、術后出血及復發率,并進行組間比較。①手術相關指標包含:手術時間、創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②對患者開展為期6個月的隨訪,詳細記錄復發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對
實驗組患創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手術時間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時間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出血及復發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出血及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其他不良反應:肛門疼痛1例,尿潴留1例,腹脹1例,肛周不適3例,癥狀輕微經對癥處理均可緩解。
3 討論
內痔是肛門齒狀線以上,直腸末端粘膜下的痔內靜脈叢擴大曲張和充血而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病因發病機制普遍認為兩個學說,靜脈曲張學說和肛墊下移學說,前者主要是由靜脈擴張、淤血所致;直腸靜脈屬門脈系統,無靜脈瓣膜;直腸上下靜脈叢管壁薄,位置淺;末端直腸粘膜組織松弛,周圍缺乏支架固定;站立或坐位,肛門直腸位于下部,靜脈回流易受障礙。 后者主要是盆底動力學改變、Treitz肌退行性變、動靜脈吻合調節障礙;該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甚至部分患者因反復出現出血繼發性貧血,引發大出血[6]。
本文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創口愈合時間,手術時間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內鏡下套扎術可無需給予麻醉處理,可在患者清醒狀態下開展,但密集套扎可能易引起肛周不適及術后肛門狹窄、術后有膠圈脫落出血風險,且內痔出血點較為廣泛,單一套扎術后便血的風險較高,加予輔助治療,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內痔的治療注射術由Morgan于19世紀60年代末提出,內痔注射藥物包括消痔靈注射液、無水酒精、5%魚肝油酸鈉及5%鹽酸奎寧等,但傳統硬化劑注射液治療是在肛鏡下進行,術后出現疼痛、糜爛、潰瘍、醫源性狹窄、排便異常等并發癥多。新型硬化藥物聚桂醇是 CFDA批準可用于“靜脈腔內、黏膜下化學消融”的國內唯一一個藥用硬化劑。該藥物具有止血、硬化雙重作用,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促使其形成血栓,與注射部位血管內沉積,引發組織纖維化、炎性病變,造成血管病理性閉塞(永久性),從而達到硬化和止血的目的。內鏡下套扎術聯合透明帽輔助內鏡下聚桂醇注射液治療同時兼顧了靜脈曲張、肛墊下移兩種痔瘡形成學說,能顯著提升內痔治療效果,且不會增加住院時間。另外,本文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術后出血及復發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可能是因聚桂醇對痔核內血管造成破壞,注射后于曲張靜脈周圍形成纖維化組織,能對血管造成壓迫,從而進一步達到止血和改善脫垂等作用。
總而言之,針對出血性內痔患者開展內鏡下套扎術聯合透明帽輔助內鏡下聚桂醇注射液治療,創傷少、痛苦小、恢復快,能有效降低術后出血及復發率,治療效果確切,能促使患者快速康復,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沈峰,瞿春瑩,張毅,等. 腸鏡下泡沫硬化劑治療出血性內痔的療效評估[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9,36(12):917-922.
[2] 榮榮,汪曉紅.評估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硬化術治療痔瘡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外醫療,2019,38(29):56-58.
[3]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結直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 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463.
[4] 王軍民,馬歡,趙文娟,等. 內鏡下套扎術治療內痔54例前瞻性研究[J]. 中國內鏡雜志,2020,26(4):50-54.
[5] 張健濤,劉晨,羅長琴. 內鏡下聚桂醇硬化對老年痔瘡術后康復進程及肛門疼痛的影響[J]. 貴州醫藥,2020,44(7):1102-1103.
[6] 駱川云,李剛,陳富軍,等. 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器加聚桂醇注射治療直腸脫垂療效觀察[J]. 中國肛腸病雜志,2018,38(6):31-33.
河池市第三人民醫院 ?廣西河池 ?54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