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忠 廖玉池 羅思念 閉盛友

摘要:目的 淺析中心靜脈-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central venous.arlerial carbondioxide difference,Pcv—aC02)對膿毒癥休克患者早期液體復蘇指導價值。方法 研究時間:2019年1月-2021年4月間;研究樣本:30例膿毒癥休克患者;分組: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根據Pcv—aC02進行液體復蘇治療)與B組(根據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ScvO2)進行復蘇治療)各15例,評價兩組療效。結果 治療前兩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心指數(CI)、動脈及中心靜脈血乳酸水平(Lac);計算12、24 h 時氧輸送(DO2)、氧耗(VO2)指標值結果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治療后HR、Lac指標值均低于B組、DO2、CI指標值高于B組,P<0.05。結論 膿毒癥休克患者依據Pcv—aC02指標進行液體復蘇指導有助于改善組織灌注,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中心靜脈-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
【中圖分類號】R36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216-01
危急重癥患者疾病診治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為不穩定血流動力學表現,本質上即指機體組織灌注量低于需求量,影響細胞氧代謝,組織器官灌注量低下的情況下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糾正,則可能最終發展為多器官功能紊亂表現,部分病情嚴重者會影響疾病預后效果,因此臨床診治過程中關注組織灌注水平并給予糾正指導對治療有著重要意義[1-2]。文章納入30例膿毒癥休克患者作為研究樣本,評價Pcv—aC02與ScvO2對早期液體復蘇指導價值,現作以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A組中男女占比10/5,年齡范圍在50-80歲,平均為(65.1±5.7)歲,感染部位:肺部5例、腹腔4例、泌尿道3例、血源性2例、膽道1例;B組中男女占比9/6,年齡范圍在50-80歲,平均為(65.8±6.0)歲,上述感染部位占比4例、5例、3例、2例、1例。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均對研究表示知情同意;均符合膿毒性休克診斷標準(液體復蘇后仍存在低血壓表現;收縮壓<90mmHg;平均動脈壓<70mmHg)[3];研究已上報本單位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
排除標準: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婦女;排除臨終狀態者;排除合并不可逆的慢性疾病狀態者;排除中心靜脈、PICCO 動脈導管禁忌證者;排除依賴呼吸機者;排除嚴重肝功能衰竭者;排除長期免疫抑制治療者。
1.2 方法
2組均建立上腔深靜脈導管與股動脈PICC導管進行監測;A組根據Pcv—aC02進行液體復蘇治療,6h復蘇目標:CVP8-12mmHg、尿量≥0.5 m1/(kg·h)、MBP≥65 mmHg、Pcv—aC02<6mmHg;未達標前每隔1h評估1次,如Hb<90 g/L且Pcv—aC02≥6mmHg時則輸注濃縮紅細胞至Hb≥90 g/L。
B組根據ScvO2進行復蘇治療,6h復蘇目標:中心靜脈壓(CVP)8-12mmHg、尿量≥0.5 ml/(kg·h);ScvO2≥70%、MAP≥65 mmHg;如ScvO2未達目標則需要輸注血紅蛋白達到90g/L;維持復蘇目標時間至少24h。
1.3 統計學處理
這次研究中各項與所選取病人相關的數據都導入到SPSS 19.0中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則使用百分數的形式來表示,數據資料用卡方分布來檢驗,P< 0.05,證明具有明顯差異性,符合統計學要求。
2 結果
2.1 評價兩組治療前后循環及氧代謝指標
A組治療后HR、Lac指標值均低于B組、DO2、CI指標值高于B組,P<0.05;見表1。
3 討論
ScvO2指標值是常見的監測指標,ScvO2水平可體現氧供氧耗的關系,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無法有效體現休克患者機體微小循環表現[4],因機體休克狀態下可大量開放微循環直接通路、動-靜脈短路,關閉迂回通路,機體通常會伴隨嚴重的缺氧、缺血表現,而ScvO2水平則會表現為上升趨勢[5-6]。
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組治療后HR、Lac指標值均低于B組、DO2、CI指標值高于B組,P<0.05。分析原因發現,B組依據ScvO2指標進行液體復蘇指導,但ScvO2對機體氧供需失衡現象無法準確判斷,ScvO2水平高并不代表可排除組織缺氧狀態,原因與發生膿毒癥休克后機體存在劇烈的炎癥反應,會影響正常的細胞線粒體功能,影響細胞內ATP生成,影響線粒體利用氧,這時可出現微循環內ScvO2水平正常或偏高,但此時機體卻依然存在著細胞缺氧狀態,影響器官功能,因此ScvO2水平無法有效反映機體微循環變化與組織細胞氧攝入[7-8]。A組依據Pcv—aC02指標進行液體復蘇指導,PcvCO2和PaCO2水平可反映中心靜脈血與動脈血中CO 2的含量,兩者之差具有實際生理學意義,膿毒癥休克復蘇早期階段可通過Pcv—aC02指標判斷微血管血流充分性,可有效體現組織微循環灌注量、組織細胞攝取氧的情況,結合指標值進行液體復蘇指導有助于改善灌注情況,解除組織缺氧狀態,幫助病情恢復,降低死亡風險[9-10]。
綜上所述,膿毒癥休克患者依據Pcv—aC02指標進行液體復蘇指導有助于改善組織灌注,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馮開俊,宋秋鳴,武道榮,等. 中心靜脈血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乳酸清除率對感染性休克預后不良的預測[J]. 實用醫學雜志,2021,37(2):210-214.
[2] 王新存,王建偉,葛保國. 膿毒癥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心靜脈血-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與預后的相關性[J]. 中國實用醫刊,2020,47(9):41-44.
[3] 程書立,柳彩俠,許繼元. 中心靜脈-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動脈-中心靜脈氧含量差在膿毒癥休克患者復蘇中的指導作用[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0,15(1):71-74.
[4] 朱建宏,鄧佳慧,鄭詠儀,等. 靜-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聯合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對膿毒癥患者灌注情況評估的意義[J]. 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20,25(4):326-328.
[5] 劉曉峰,胡瀅,劉欣,等. 潮氣量對膿毒癥患者中心靜脈—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的影響[J]. 贛南醫學院學報,2020,40(12):1199-1203.
[6] 吳泳亮,李躍東,李壯麗. 呼吸頻率對容量控制機械通氣膿毒性休克患者動脈血和中心靜脈二氧化碳分壓差的影響[J]. 中國急救醫學,2020,40(3):250-253.
[7] 王雪婷,高雪花,曹雯,等. 血乳酸聯合中心靜脈-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與動脈-中心靜脈血氧含量差比值預測膿毒性休克患者預后的應用價值[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20,32(1):39-43.
[8] 伍敏益. 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聯合中心靜脈—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在感染性休克的意義[J]. 臨床研究,2020,28(10):41-43.
[9] 程書立,柳彩俠,曹健鋒,等. 中心靜脈-動脈CO2分壓差/動脈-中心靜脈氧含量差比值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復蘇中的應用[J]. 徐州醫科大學學報,2020,40(7):524-527.
[10] 劉春峰,徐朝暉,施紅偉,等. 動脈、靜脈二氧化碳分壓差指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液體治療的價值[J]. 交通醫學,2020,34(3):262-264.
融安縣人民醫院 ?廣西柳州 ?54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