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梅 鄺湖 周雪蘭 譚秋萍 何奕初
摘要:目的 研究維持性血液透析(MHD)血管內瘺功能喪失修復后的護理措施,并分析護理后臨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選取54例MHD血管內瘺功能喪失患者,資料選自2020年1月~12月,所有患者均給予相應的修復手術治療,以及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護理后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結果 54例患者內瘺修復均獲得成功,術后啟用內瘺實施血液透析時間為:術后0.5~~24h啟用占比77.78%;術后24~48h啟用占比18.52%;術后48~72h啟用占比3.70%。均順利完成術后早期內瘺穿刺、透析治療。術后均無出血、血栓、感染、血腫等并發癥發生。術后患者滿意度為98.15%。結論 MHD患者血管內瘺功能喪失修復后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促進治療進展,促使術后早期內瘺穿刺、透析治療順利進行,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可改善預后,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借鑒。
關鍵詞:維持性血液透析;血管內瘺功能喪失;針對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296-01
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治療方式,臨床多將其用于終末期腎衰竭(ESRD)治療中,近年來,國內行MHD治療人數逐年上升,有80%左右患者接受MHD治療[1]。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MHD的先決條件,可協助患者獲得理想的透析效果。但針對長期進行MHD患者而言,其血管內瘺可引發血栓與內瘺狹窄或阻塞,造成功能喪失,不僅會降低效果,同時對患者心理、生理均會帶來嚴重影響。故針對MHD血管內瘺功能喪失患者,需盡早采取有效的修復措施,并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以改善預后,確保修復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質量[2]。因此本文就本院選取54例MHD血管內瘺功能喪失患者進行分析,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20年1月~12月在本院選取54例MHD血管內瘺功能喪失患者,所有患者均給予相應的修復措施與護理干預。54例患者中男、女各31、23例,年齡在25~65歲,均值為(46.33±5.31)歲;住院時間在1~6d,均值為(4.35±0.48)d;內瘺喪失原因:12例急性血栓形成,42例內瘺狹窄。
1.2 方法
1.2.1內瘺修復方式
內瘺修復方式主要包括經皮血管成形術(PTA)與手術重建兩種。PTA主要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或彩超引導下實施經皮穿刺,利用導管、導絲以及球囊等修復病變段內瘺;手術重建則依據患者內瘺側患肢的血管條件,采取合適的動靜脈經過手術對內瘺進行重建。
1.2.2 護理方式
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方式如下:(1)術后監測: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宣教,以減輕其心理壓力,協助其保護術側肢體血管,并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術后相關注意事項,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并給予相應的情感支持。(2)補液護理:在血管內瘺修復術后,應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適當補液處理,特別是針對殘余腎功能患者,若無法飲水,應給予適當的靜脈補液。(3)促血液循環護理:在術后可協助患者取健側位或平臥位,將其術側肢體抬高;并及時為患者換上袖口寬松的病服,禁止對瘺口部位包扎過緊或實施環形包扎,盡可能避免術側肢體受壓,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肢體腫脹。(4)功能鍛煉:術后3d指導患者術側肢體進行手部訓練,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治療原則。(5)術后并發癥護理:針對出血,應盡量避免在同一部位進行反復穿刺;針對血栓,穿刺操作應依據規范實施,以免過早采取內瘺,以此避免加重術側手臂負荷,必要時可使用一定的抗凝治療;針對感染并血腫,針對早期血腫,應在患側進行冰敷,若為24h后血腫,應對患肢進行熱敷,同時立即匯報醫師處理,及時進行切開引流、沖洗,遵醫囑進行換藥,使用抗生素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護理后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統計患者術后啟用內瘺進行血液透析的時間;并觀察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使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護理后滿意度,量表分值在0~100分,0~60分:不滿意,61~80分:滿意,81~100分:非常滿意[3]。
2 結果
54例患者內瘺修復均獲得成功,術后啟用內瘺實施血液透析時間為:42例在術后0.5~~24h啟用,占比77.78%;10例在術后24~48h啟用,占比18.52%;2例在術后48~72h啟用,占比3.70%。均順利完成術后早期內瘺穿刺、透析治療。術后均無出血、血栓、感染、血腫等并發癥發生。滿意度分析: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分別為38、15、1例,滿意度為98.15%。
3 討論
MHD是目前臨床上治療ESRD的主要方式,血管內瘺是確保MHD順利進行的關鍵,但隨著血液透析時間、次數不斷增多,可造成血管內瘺肺功能降低甚至喪失[4]。目前針對MHD血管內瘺功能喪失,主要采取修復手術治療,但術后若護理不當,極易引起出血、感染等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恢復[5]。故針對MHD血管內瘺功能喪失進行修復手術患者加強護理干預至關重要。
針對性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護理干預措施,該護理措施是以患者為中心,以此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而促進臨床整體護理質量得以提升,確保患者預后恢復[6]。本文通過對MHD血管內瘺功能喪失修復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經過對內瘺功能進行細致觀察,并給予一定的健康宣教,可增加患者疾病、治療等方面認知,以此提升其治療配合度,緩解負面情緒;給予適當的靜脈補液,可有效預防脫水發生;協助患者保護術側肢體血管,引導患者術后抬高術側肢體,可有效預防手臂與吻合口被壓,促使血液回流與傷口早期愈合;加強術側肢體功能訓練,可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針對出血、血栓以及感染等,采取針對性預防、護理措施,可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日后恢復。本文研究顯示,護理后,54例患者內瘺修復均獲得成功,術后啟用內瘺實施血液透析時間以0.5~~24h最為常見,均順利完成術后早期內瘺穿刺、透析治療,且無發生并發癥發生,滿意度為98.15%。表明針對MHD患者血管內瘺功能喪失修復后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確保治療效果,促使早期內瘺穿刺、透析順利進行,同時在預防并發癥發生中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改善預后,促使患者更為滿意。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可改善預后,促使早期內瘺穿刺、透析治療順利進行,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余苑輝,陳翠清,高耀森,等.針對性護理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動靜脈內瘺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及預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4):739-741.
[2]楊麗,李艷鶴,董桂英.細節護理干預模式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內瘺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7):83-85.
[3]梁穎,付群英.可能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功能不良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貴州醫藥,2020,44(12):1979-1980.
[4]包越琴,羅玲,雷延蘭.責任制整體護理聯合木瓜酒濕敷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早期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32):3635-3639.
[5]吳方云.早期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9):1270-1274.
[6]王媛媛,唐林,蘇銀.基于FMEA模式的護理管理措施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并發癥、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4):193-196.
陽春市中醫院 ?廣東陽春 ?52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