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鑫
摘要:在護理工作中護士經常遇見各種難點,而大多難點出自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不足及其心理狀況,這恰是藥物或醫療技術難以解決的。評估和了解患者生活背景及心理狀態,與患者及家屬建立有效的溝通能幫助護士順利開展臨床護理工作。
關鍵詞:大眾心理;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304-01
良好的就醫環境及就診次序能提高患者的就醫感受和滿意度,在護理工作中,護士與患者關系的好壞與護理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也有莫大的聯系,良好的護患關系能幫助護士有效地完成每日護理工作。患者從患病到就醫,期間摻雜諸多心理變化,疾病分輕重,大部分患重疾者,往往心理承受力薄弱,焦慮的心理更是顯而易見,其自身社會角色迅速轉變,部分患者未能順利完成病人角色的轉換,繼而出現角色適應不良。作為患者每日接觸最多的人,護士可以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予以相應的心理支持,促使其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早日恢復健康。同時,這樣的心理溝通也會增加護患之間的信任度,對護理工作的整體實施也起到了促進作用。本文將對根據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運用有效心理支持及合理溝通解決護理工作難點談一談自身體會。
1、共建文明和諧社會已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人際關系則是紐帶
身處社會,人際關系無處不在。護理的服務對象是人,護士每天遇見的那些人,他們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面對這些需求,如何妥善予以心理支持和安撫患者及家屬的情緒都需要護士去求索和學習。護士通過掌握人際交往的理論知識,打開人際關系的大門,把握建立與發展良好人際關系的策略,為建立和諧文明的護患關系奠定基礎,并讓護理事業發展更深遠,共同維護人類健康。在現人類社會中,情感是人際交往的動力,同時情感也被賦予了積極性和消極性的特點,往往護理工作中的難點都出自情感消極的一面。這一類分離性情感會使患者產生疏遠、脫離、回避、緊張等情緒,也會間接導致護患之間產生不信任,這些消極情緒無形中給臨床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但人際關系的另一特性—變動性,恰為我們提供了解決方法。因人際關系的變動性特點,我們可以利用有利的社會環境、改變人際關系主體的態度及行為來誘導消極關系轉變為積極關系,繼而重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2、根據需要層次理論,有效識別患者的心理需求是護患溝通的橋梁
人際交往是人類的本性,群體的存在為人類滿足心理需求提供了基礎。需要層次理論中愛與歸屬的需要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患者因身體不適就診,來到醫院這個陌生的環境,加之疾病原因,心理上尤其希望得到醫護的關注,甚至特別渴望與人親近,與人傾訴,這種需求不僅是為了解除疾病痛苦,更是為了滿足有人可以親近,給予同情和陪伴。我們把這種交往動機稱為親和動機。在醫療服務工作中,護士應學會識別服務對象未滿足的需要,繼而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通過運用需要層次論來更好的領悟和理解患者的言行并能預測患者尚未表達的需要,甚至預測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及時采取預防性措施。患者入院時,護士一般會從常見的應激源開始評估患者,比如患者對周圍環境熟悉度、對醫護人員的了解度,對醫院的作息制定是否適應,日常生活方式突然改變等,針對這些問題,護士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能讓患者在入院時通過護士的耐心講解得到有用信息,從而減少焦慮的發生。當護士能正確識別患者的心理需求時,護患間的良好溝通便有了一座橋。
3、溝通不僅能獲取信息,也是情感分享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減少沖突、改善人際關系的重要途徑
3.1非語言溝通
3.1.1目光交流 眼睛是心靈的門戶,是內心情感的靈敏指示器。人很難隨意控制目光,瞳孔的變化可反映出一個人的情緒情感及態度的變化,情緒從中性向愉悅轉變時,人的瞳孔一般會放大,當看見厭惡刺激之物時瞳孔則縮小。目光接觸是人與人交往重要體語溝通方式之一。護士可以通過眼神的交流來傳遞對患者的理解與同情,鼓勵患者并予以溫暖和尊重。
3.1.2手勢語 現代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感情信息有一半以上是憑借人體的外部動作來傳遞的,其中主要是手部動作。護理工作中,護士經常會遇見情緒焦慮的患者,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沒有充分的誘因及實際的威脅存在的情況下,對自身的疾病及健康問題感到憂慮不安、緊張害怕,猶如大禍臨頭,且惶惶不安,即使家屬耐心解勸,醫護用心解釋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亦不能使其焦慮被削減。護士在護理這類患者時可以在交流時握住患者的手來傳遞安全信息,主動傾聽患者宣泄情緒,不時用點頭示意,使患者感受到真誠,從而拉近護患關系,增加護患溝通的有效性。
3.1.3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一種精細的非語言形式,是非語言溝通中最豐富的情感源泉。微笑自帶強大的吸引力,是最有價值的面部表情,也最能表達禮貌與關懷。在護理工作中,護士帶著真誠溫暖的微笑為患者服務能夠幫助消除護患關系間的緊張感,讓患者心情放松,并在陌生環境中感受到安全。反之,護士表情冷漠、態度生硬、面對患者不耐煩的行為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悅,同時也有損護士形象,讓患者不愿接近,不積極配合治療,甚至導致護理糾紛的出現。可見,護士給予的真誠與溫暖能夠促使護患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2語言溝通
語言是傳遞信息的最基本方式。于護士而言,掌握語言溝通技巧與提高專業技能及業務水平同樣重要。言為心聲,氣隨情動,護士的語言可以傳遞出對患者的關注和愛心,護士在工作中用到禮貌性語言如“您好”“謝謝”“對不起”等,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親切感,便于溝通的進行。患者需要護士提供專業的健康指導和解釋說明,對于護士來說專業知識的儲備非常重要,只有專業知識根基牢固,護士才能言辭達利,如只是給一些空洞不著重點的安慰和解勸,這樣的溝通終將是蒼白無味的。
綜上所述,護理工作中,除了護理疾病本身,患者的心理狀況也是護士工作中的重點,有效識別患者消極的心理情緒,并運用恰當的溝通技巧來為患者做心理護理,同時良好的溝通也能幫助護患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最終實現護患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與支持。
參考文獻:
【1】史瑞芬,史寶欣.人際溝通:尋找心靈相通的密碼《護士人文修養》2012.06
眉山市中醫醫院 ?四川眉山 ?62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