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基層糖尿病教育者培訓中應用護理小組工作模式的臨床效果。方法 以2019年4月-2021年4月作為研究時段,給予基層醫護人員糖尿病教育培訓,比較醫護人員培訓前后的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及患者生化指標改善情況。結果 醫護人員培訓后比培訓前的書寫計劃、多媒體操作、血糖儀、胰島素筆操作及理論知識掌握效果更好(P<0.05);患者培訓后的各項生化指標明顯優于培訓前(P<0.05)。結論 基層糖尿病教育者培訓中應用護理小組工作模式,可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保證健康教育效果,臨床實踐價值較高。
關鍵詞:基層糖尿病;教育者;培訓;護理小組工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6-332-01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2019年4月-2021年4月作為研究時段,納入本研究的基層醫護人員共34例,均具備??埔陨蠈W歷,從事5年以上的臨床工作經驗。其中專科、中專學歷各15、19例,住院醫生、護士及公共慢病管理人員各11、10、13例,并于培訓前后分別評估34例患者生化指標。
1.2方法
1.2.1創建糖尿病工作小組:小組成員包括1名主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任護師、1名糖尿病教育者和1名糖尿病專科護士。
1.2.2實際培訓:(1)培訓形式:本研究所應用的培訓形式包括臨床實習、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播放視頻、理論授課、實際操作及小組討論。(2)培訓內容:相關內容包括健康教育措施、臨床醫學知識、人文社科知識及糖尿病發病原因、發生機制、常見并發癥、臨床表現、血糖儀操作方法、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胰島素注射技術等糖尿病??浦R。(3)培訓方法:創建微信群,在集中學習理論知識后可引導培訓者進行討論,討論內容包括糖尿病理論知識、及時追蹤培訓者的學習情況,并為其發放教育工具,組織小組共同于??茖嵉剡M行四周培訓、1次1-2人,由糖尿病專科護士給予1對1指導并制定相應計劃,包括如何正確使用胰島素筆及血糖儀、正確計算糖尿病飲食、如何開展糖尿病活動,并給予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導。小組每位成員在實習期間均需負責有效管理內分泌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情況,并在門診工作中開展健康教育。完成培訓后,考核所有培訓人員的??撇僮髂芰屠碚撝獣阅芰?,從而撰寫培訓小結。
1.3評價指標
1.3.1糖尿病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評估指標包括書寫計劃、多媒體操作、血糖儀、胰島素筆操作及理論知識。
1.3.2生化指標:評估指標包括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
1.4統計學方法
臨床數據使用SPSS24.0分析,以()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對比數據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 糖尿病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
醫護人員培訓后比培訓前的書寫計劃、多媒體操作、血糖儀、胰島素筆操作及理論知識掌握效果更好(P<0.05),見表1:
2.2 生化指標評估
患者培訓后的各項生化指標明顯優于培訓前(P<0.05),見表2:
3討論
現階段,基層醫護人員并未完全了解糖尿病知識,缺乏專業的糖尿病專科醫生、臨床護士。本研究采取護理小組工作模式,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培訓,通過集中學習理論知識、醫院內部臨床實踐及網絡的良好支持,有效加強基層醫護人員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合理掌握相關操作技能,從而有效給予糖尿病患者臨床教育。有研究學者[2]認為,在糖尿病護理期間應注重多學科合作,基于糖尿病互助小組給予良好支持,并實現網絡資源共享、網絡管理的良好干預。實施護理小組工作模式是基于基層醫療單位的糖尿病護理小組,開展集中培訓和互聯網1月1次的網上培訓,從而持續性給予支持,輔助院間互相鼓勵、交流。完成培訓后,可于單位內開展教育工作,比如一對一大課堂教育、針對性教育及小組教育等活動[3]。本次實驗結果顯示,醫護人員培訓后比培訓前的糖尿病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更理想,各項生化指標更優(P<0.05)??梢姡o理小組工作模式可提供給基層醫護人員專業的理論教育,不斷規范教育工作,保證健康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在基層糖尿病教育者培訓中應用護理小組工作模式,可培養醫護人員專業技能,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臨床實踐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潘臖, 鄭娟, 董華,等. 糖尿病胰島素治療適宜技術在基層醫院的推廣[J]. 浙江醫學教育, 2018, 75(2):61-63.
作者簡介:張云秋(1981-11-),女,漢族,本科,云南昆明人,主管護師,現工作單位:昆明市西山區??谏鐓^衛生服務中心。
昆明市西山區海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云南昆明 ?6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