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峰
(琿春市醫療保障局,吉林 琿春)
就目前的醫療水平來說,在高血壓患者中多數都屬于原發性高血壓,要確診原發性高血壓,首先就要排除是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性。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該病的比例會不斷下降,這就意味著更多的高血壓疾病都能找到確切病因,有助于擬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對于廣大高血壓患者來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1]。原發性高血壓的主要誘因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常見于中老年人群,病程較長,初期無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發展,可能會產生頭暈、失眠多夢、乏力、心悸等癥狀,并且還會出現靶器官如心、腎、腦等器官損害癥狀,有繼發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并發癥的可能性[2-3]。根據近年來的相關臨床研究資料表明,原發性高血壓與各種心律失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因此,本文就選取的100例患者展開了與心律失常之間的相關性研究,意在探討分析原發性高血壓與心律失常之間可能發生的危險因素,詳細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2019年收治的1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根據患者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分為參照組(無左心室肥厚組)和觀察組(有左心室肥厚組)兩組各50例,其中參照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8:22,年齡40~75歲,平均(56.73±9.52)歲,病程2.5~6年,平均(4.1±1.8)年,觀察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7:23,年齡42~76歲,平均(57.33±9.16)歲,病程2.8~6.5年,平均(4.3±2.1)年。通過檢查表明,入選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皆未出現精神疾病史,皆是在神志清晰的狀態下知悉此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研究資料比較中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兩組患者皆采取24 h動態心電圖監測,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跳動情況,運用飛利浦公司生產的動態心電圖分析儀識別各種各樣的心率異常情況,做好數據的記錄工作,計算出正常的竇性心律的R-R間期和計算出時辰指標。
(2)兩組患者均采取超聲心動圖進行檢測,首先,讓患者保持左臥位或平臥位姿勢,根據世衛組織的標準測量出兩組患者的左心房內徑、室間隔、左心房舒張末期內徑以及左心室的后壁厚度,每項指數都需測量至少3次,取其平均值。左心房肥厚的診斷標準為室間隔或者左心室的后壁厚度≥12 cm。
按照Lown's標準對室性心律失常進行等級劃分,0級:無室性期前收縮反應;Ⅰ級:偶發室性期前收縮,每小時發作≤30次;Ⅱ級:室性期前收縮頻發,每小時發作≥30次;Ⅲ級:發生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縮;Ⅳ級:反復出現成對或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縮;Ⅴ級:室性期前收縮的R波段出現于前一個竇性激動T波段之上。分析觀察兩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與失常失常之前的相關性[4]。
數據納入SPSS 23.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研究顯示,兩組患者的室間隔和左心室的后壁厚度指標對比數據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的左心房內徑、左心房舒張末期內徑指標對比數據差異小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超聲檢查指標對比(±s, mm)

表1 兩組患者的超聲檢查指標對比(±s, mm)
images/BZ_174_385_1493_386_1496.png組別 例數 室間隔 左心室的后壁厚度 左心房內徑 左心房舒張末期內徑觀察組 50 11.8±0.8 14.7±7.9 32.1±6.8 45.2±6.3參照組 50 8.4±0.5 10.2±4.8 29.7±5.5 44.7±5.6 t 25.484 3.442 1.940 0.419 P 0.001 0.001 0.055 0.676
通過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在室性期前收縮分級的0級、Ⅰ級和Ⅴ級的對比情況優于參照組,數據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Ⅱ級、Ⅲ級和Ⅳ級的對比中,兩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縮,數據差異小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縮分級對比[n(%)]
原發性高血壓是指依據現有醫療檢查手段不能發現導致血壓升高的確切病因的高血壓疾病,反之,能夠在檢查中發現確切病因的就被稱為繼發性高血壓。就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原發性高血壓占高血壓總數的大多數。在我國,基于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上升,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率逐漸增高且已經發展成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了,要想為廣大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就必須盡快研究出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有效方式,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6]。
原發性高血壓除了有并發冠心病、心腦血管病等可能之外,還常伴有心律失常的情況,根據近年來的許多臨床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出現心律失常的概率高于其他正常血壓水平的患者,血壓的水平與發生心律失常的危險性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7]。原發性高血壓引發心律失常大多時候表現為陣發性,常見的危害是引發患者產生胸悶、心悸等不適反應,但一旦心律失常過于嚴重或頻繁,很容易會引發室性心動過速和室顫等高危心率問題,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導致患者發生猝死的概率增高[8]。因此,研究分析原發性高血壓與心律失常之間的相關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本文通過24 h動態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的監測分析,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相對于無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前者發生心律失常的概率更高,尤其是在室性期前收縮Ⅱ級以上級別的概率也更高。這表明左心室肥厚就有很大可能是導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發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依據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縮級別和24 h內的室性期前收縮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參照組,原發性高血壓伴左心室肥厚與無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發生有顯著的差異,組間數據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分析,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與發生心律失常之間存在密切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