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 周俊, 周杰
(1.上??臻g推進研究所,上海201112;2.上海空間發動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201112)
隨著航空、航天、武器裝備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對于材料性能的要求越來越苛刻[1-2],而TC4鈦合金具有耐腐蝕、比強度高、高溫性能良好等優點,在航天、航空、武器等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3-4]。隨著對材料研究的深入和加工技術的發展, TC4鈦合金的綜合性能被逐步得到更全面的認識和更廣泛的應用,因此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5]。
目前,國內外主要采用氬弧焊、激光焊[6-7]、電子束焊[8-9]、釬焊[10]、擴散焊等焊接方法進行TC4鈦合金材料的連接。但氬弧焊、激光焊、電子束焊作為熔焊方法,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產品顯然無法滿足,且其無法實現一些特殊部位的焊接;釬焊作為一種TC4鈦合金材料連接的常見方法被廣泛使用,但釬焊漫流性過大,易導致母材熔蝕,堵孔等缺陷;擴散焊作為一種新型的TC4鈦合金連接方法,日益引起了學者的重視,成為該材料連接領域的新熱點。擴散焊與熔焊及釬焊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①擴散焊接頭的顯微組織和性能與母材相同或接近,不存在各種熔焊缺陷,不存在過熱組織的熱影響區;②可以進行內部及多點、大面積構件的連接,以及電弧可達性不好或熔焊方法不能實現的連接。
目前,上海空間推進研究所主要采用Ti-Zr-Ni-Cu材料作為中間層進行鈦合金擴散釬焊連接,但該種中間層脆性大,加工困難,同時材料有較多孔洞缺陷,且價格昂貴。Ni箔與Ti-Zr-Ni-Cu材料相比,材料塑韌性較好,組織致密,可以采用激光切割加工方法,加工效率高,且價格便宜。文中結合TC4鈦合金材料的性能,研究采用加Ni箔中間層材料的擴散焊技術。
文中采用的材料為TC4鈦合金。TC4鈦合金材料為α+β雙相組織,晶粒為等軸晶。擴散焊試驗采用的中間層為純Ni箔片,箔片厚度為14 μm。表1為TC4鈦合金材料的化學成分。

表1 TC4鈦合金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將TC4待焊表面用Keller試劑(1.0 mL HF + 1.5 mL HCl + 2.5 mL HNO3+ 95 mL H2O)清洗去除TC4氧化膜,經去離子水清洗后,將其與中間層材料Ni箔一起置于無水乙醇中清洗 5 min,冷風吹干。
試驗選用的擴散焊設備為真空輻射加熱擴散焊爐(MOV353HP),主要參數如下:最高工作溫度1 350 ℃;有效工作區:300 mm×300 mm×200 mm。焊后采用電子掃描顯微鏡對接頭界面形貌進行觀察。
結合國內外文獻及二元相圖,TC4鈦合金材料中主要元素Ti與Cu,Nb,Ni元素相容性較好,因此TC4鈦合金間接擴散焊一般采用以上3種箔狀材料進行焊接。Cu箔材料塑性較好,與Ti元素擴散速度快,擴散溫度低,可以實現固相和液相擴散連接,但Cu元素揮發明顯,且與航天產品推進劑不兼容,因此限制了其使用范圍;Nb與Ti無限固溶,但在低于鈦合金相變溫度以下進行的擴散連接主要為固相擴散連接,擴散過程無液相產生,要求擴散壓力較大,因此變形較大,不利于精度要求較高的產品。因此,文中選用純Ni箔作為中間層進行TC4鈦合金材料擴散焊。采用Ni中間層優點如下:①Ni箔材料高溫塑性比TC4鈦合金好,可以緩解鈦合金的變形,使接觸表面能很好的實現物理接觸,為實現良好的擴散連接提高條件,避免界面處孔洞的產生;②由Ni-Ti二元相圖可知,鈦與鎳會形成NiTi,NiTi2和Ni3Ti等金屬間化合物,但Ni箔較薄時,其金屬間化合物含量較低,此時金屬間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塑性,能夠緩解一定的接頭應力;③Ni箔中間層的加入形成了硬/軟/硬接頭,由于三向應力的作用,接觸強化,界面處的塑性變形受到高強母材的約束而提高了接頭性能。
由Ni-Ti二元相圖可知,Ni與Ti元素在942 ℃時形成低熔共晶,因此焊接溫度選擇在942 ℃附近。TC4鈦合金擴散焊是在鈦合金結合面上加入與其基體元素Ti生成共晶組織的Ni中間層。在擴散焊前期,中間層Ni與TC4本身并不熔化,但隨著Ni-Ti元素之間的相互擴散,發生接觸反應,形成低熔共晶,液相漫流,填充原始接觸孔隙,由于共晶液相的存在加速了擴散過程,使靠近界面區域逐層達到共晶成分而液化,直到中間金屬Ni完全擴散并溶于TC4中,形成成分均勻,組織相近的牢固接頭。
根據公式(1)阿倫尼烏斯方程可知:擴散系數D與焊接溫度T、激活能E有指數關系,溫度越高擴散系數越大,供給金屬原子擴散所需的能量越高,從而界面間互相擴散的程度越大。焊接溫度不僅影響鈦合金原子的擴散能力,也影響其屈服強度,從而影響接頭的焊合率及接頭中成分、組織的均勻性,在整個擴散過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隨著溫度的升高,激活能E的降低,元素擴散程度逐漸加劇。
(1)
式中:D為擴散系數;D0為擴散常數;E為擴散過程的激活能;R為氣體常數;T為絕對溫度。
圖1為保溫時間120 min、焊接壓力0.1 MPa、不同焊接溫度下接頭及母材的微觀組織。

圖1 保溫時間120 min、焊接壓力0.1 MPa、不同焊接溫度下接頭及母材微觀組織
通過圖1a可以看出,當焊接溫度為920 ℃時,由于溫度低于Ni-Ti共晶點溫度942 ℃,隨著Ti-Ni元素之間的相互擴散,中間層Ni箔始終以固相形式存在,因此TC4/Ni/TC4界面處元素始終為固相擴散,由于溫度較低,且元素固相擴散激活能E較大,元素擴散較緩慢,焊后中間層厚度與Ni箔原厚度相比略有增加,為16.83 μm,且由于界面處沒有液相的存在,擴散壓力太小導致界面處物理接觸狀態較差,界面處有明顯的孔洞存在,如圖1a、圖1b、圖1c所示。當焊接溫度達到Ni-Ti共晶點以上,為950 ℃時,在擴散初期階段為固相擴散連接,由于焊接溫度相對較高,元素擴散過程較快,隨著元素擴散過程的進行,當Ni,Ti元素比例接近共晶點比例時,由于焊接溫度超過共晶點溫度,界面處形成液相,此時擴散過程變為TC4/低熔共晶組織/殘留Ni箔/低熔共晶組織/TC4,固液之間的元素擴散激活能較固相擴散激活能E小很多,依據公式(1)可知,元素擴散劇烈進行,最終使固相中間層完全以Ti-Ni共晶液相組織的形式存在,在擴散冷卻過程中最終形成如圖1d、圖1e所示的組織狀態,反應層較厚,但由于液相流動不佳焊縫中心有孔隙缺陷。當焊接溫度達970 ℃瞬間液相擴散反應完全,焊縫中Ni含量降低,焊縫成分逐漸均勻,焊縫形成跨界面的聯生晶粒。當焊接溫度達980 ℃時焊縫成分更加均勻,但焊縫組織更加粗大,TC4基體組織也開始明顯長大,如圖1f、圖1g、圖1h所示。綜上所述,確定TC4鈦合金擴散焊焊接溫度為970 ℃。
為了研究焊接溫度對擴散焊接頭力學性能的影響,對不同焊接溫度參數下獲得的擴散焊接頭進行拉伸試驗,拉伸數據如圖2所示,拉伸試棒如圖3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焊接溫度的升高,接頭的抗拉強度按不同梯度逐步增高;當焊接溫度在920~940 ℃時,界面擴散過程以固相擴散為主,擴散反應較慢,抗拉強度較低,遠低于TC4母材的抗拉強度;當焊接溫度在940~960 ℃時,界面擴散兼容固相擴散和液相擴散,接頭處擴散不充分,均存在擴散孔洞;當焊接溫度為960 ℃時,抗拉強度能達到729 MPa;當焊接溫度在970~980 ℃時,界面擴散以液相擴散為主,接頭處擴散充分,不存在擴散孔洞;當焊接溫度為970 ℃時,抗拉強度能達到946 MPa;當焊接溫度為980 ℃時,抗拉強度能達到965 MPa,在該階段,由于擴散反應已經較充分,隨著焊接溫度的升高,抗拉強度提升趨勢逐步變緩。

圖2 焊接溫度對接頭抗拉強度的影響

圖3 拉伸試件圖
(1)采用Ni箔中間層可以實現先固相后液相的TC4液相界面擴散焊,基于Ni-Ti共晶點及TC4材料的相變溫度點選擇焊接溫度,最終選擇為970 ℃。
(2)當焊接溫度為970 ℃,保溫時間為120 min,焊接壓力為0.1 MPa時,擴散接頭抗拉強度達到946 MPa,接近母材抗拉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