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凌
人文社會紀錄片,是特指以普通人和社會現實為記錄對象,站在人文高度進行客觀呈現與審視的紀錄片。人文紀錄片既強調敘事真實性,又注重敘事藝術性,主張以真實啟迪受眾,以藝術強化感染,以情感引發共鳴。近年來,以《風味人間》《人世間2》《在武漢》等為代表的人文社會紀錄片,憑借精彩的故事敘事、多元的主題表征和豐富的視聽元素,贏得了廣大受眾的喜愛和認可。可見,人文紀錄片是重要的敘事藝術,對敘事策略的合理選擇直接影響著其創作質量。特別是在商業的推動下,人文紀錄片創作如何在滿足受眾審美訴求的基礎上,通過巧妙敘事實現藝術與商業的共生,無疑是當前廣大創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對此,本文以敘事理論為指導,結合具體創作實例,從群像敘事、交織敘事、故事敘事、鏡頭敘事等方面入手,歸納分析具有普適性的策略范式,以期進一步拓展人文社會紀錄片的創作思路。
群像敘事,就是圍繞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進行以點帶面的群像刻畫,進而映射某一人文現象,引發受眾思考。可見,對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選取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作品的敘事價值。人物代表性能夠形成廣泛的敘事輻射范圍,有利于引發受眾對某一群體的深刻思考。事件代表性則能夠凸顯主題,通過對主人公內在與外在狀態的全面呈現,深化受眾對事件背后人文價值的感悟。
人文社會紀錄片《可以跟你回家嗎》,通過隨機深入普通人家庭進行全程記錄的方式,反映當前國內大部分普通家庭的生活狀況、精神風貌、心理期許等,以點帶面地凸顯“人人都有故事,家家都有微光”的價值定位。作品堅持紀錄片真實性的本位原則,不做人設標簽和價值判斷,從“微小”處入手進行整體觀照。中國人有著非常重的家庭觀念,個體的家庭環境是其成長的縮影,可以折射出許多深層的思想觀念。而通過家庭、普通人物的“微”呈現,又能夠反映出當前社會發展的某一人文形態。
紀錄片中的許多鏡頭,以精簡化來凸顯典型化,不僅減少了畫面的復雜感,優化了受眾閱讀體驗,而且深化了群像特征,彰顯了內在價值。如有關學霸家庭親子關系的呈現,鏡頭并未呈現父母的教育經驗和孩子的成績光環,而是單純從母女關系出發,客觀呈現中國家庭的代際關系,直接而典型,引人深思。還有瘦弱淡薄的遛狗男生,為追求愛情從東北來到上海,租住在廉價出租屋,生活平淡無奇,就如同身邊大多數的外來人。但鏡頭中的他笑得十分爽朗、明媚,我們看到的是幸福和快樂,是每一個普通人、普通家庭所散發出來的幸福之光。可以說,這部紀錄片通過群像敘事,借助典型塑造以點帶面地呈現了普通中國家庭的生活現狀和內心世界,散發出濃厚的人文關懷氣息,形成了較強的敘事感染力和價值引領力。
交織敘事,就是通過兩條及以上敘事線索進行主題敘事的表達策略。交織敘事有多個故事線,都是按照線性時間順序展開的,所以并不會出現偏離感,而是形散神不散的結構。交織敘事有兩大核心元素,一個是時空維度上視聽元素的多重編排,一個是關系維度上作品各部分與主體、各部分之間的邏輯架構。簡單來講,多元呈現、豐富內涵是交織敘事的根本內核,直接影響著受眾的顯性感受和隱性感受。交織結構通過對紀錄片不同部分的多線索講述,架構出敘事主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進而增強視聽感受和心靈體驗。
《在武漢》就是典型的交織敘事結構,通過對不同人群的多條故事線呈現,呈現疫情防控期間的百態人生,挖掘背后的溫情與大愛。如“車輪上的生命線”部分,講述了武漢封城后“敢為人先”志愿者們的感人故事。在故事講述中,分為李少云和女兒、志愿者司機陳師傅兩條故事線,在交織敘事中讓人感受到了當時緊張的氛圍。中心城區實施機動車管制后,陳杰保證社區出行,夜晚出來接送醫護人員,每天都冒著巨大風險毅然前行。他并沒有表達出任何的恐懼或壓力,但來自妻子接連數條的擔憂信息說明了所有。單親媽媽李少云盡管有意成為志愿者,但管理人員考慮到她的特殊情況,始終沒有安排她出行支援。但她在陪伴女兒之時,從未放下手機,始終為醫護人員和有需要的人聯系車輛。交織在一起的故事線,看似獨立不關聯,但卻在抗擊疫情的主題下連成整體,賦予了紀錄片豐厚的人文內涵。通過一緊一松的兩條故事線,在客觀的人物狀態呈現中營造緊張氛圍,用無聲鏡頭贊美著這些小人物的偉大。如此一來,不僅充分凸顯了紀錄片主題,加深了受眾記憶,而且豐富了作品的人文內涵,實現了價值正向引領,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故事敘事,就是通過制造懸念、沖突等藝術手段,增強敘事戲劇性的敘事策略。就人文社會紀錄片來講,故事敘事就是在堅持紀實性創作的基礎上,放大矛盾和沖突,通過適當的故事化呈現、藝術化調度展開敘事,以凸顯人物性格,提高敘事張力。如采用音效、色彩、解說詞、特殊剪輯等方法,營造某種沖突和緊張的氛圍,將相關人物內心的矛盾進行強化,充分滿足受眾對于故事的閱讀期待。需要重點指出的是,在故事化敘事中,要在堅持紀實性原則的基礎上,一方面優先選擇故事性強的人物展開敘事,另一方面選擇矛盾性強的事件來輔助敘事,充分結合紀錄片主題和風格進行合理強化,避免發生因小失大、本末倒置的問題。歸根結底,故事敘事雖然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其根本指向是提高故事吸引力和敘事張力,以優化受眾觀感。

《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將鏡頭轉向基層警務人員,在一地雞毛的故事中為受眾呈現了一群可愛的、為人民服務的人。在第一集《風雨護城》中,故事背景為超強臺風到來之前,全城派出所民警緊急出動,組織地方群眾安全轉移,但此時靜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的兩位民警接到了一個更加緊急的報警,“心靈臺風”對報警的指代充分凸顯了矛盾的尖銳性,為后續故事的展開營造了緊張氛圍,并通過對沖突、懸念的制造,進一步提高了故事張力,更容易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在真實呈現基層民警生活、工作狀態的同時,讓人們看到了極具溫情的警民關系。最為重要的是,通過營造沖突緊張的人物關系或故事背景,為后續人物成長增強合理性,在增強人物立體感的同時,有效引發受眾思考,豐富紀錄片的現實意義和人文內涵。
在影視作品的敘事表達中,優秀的畫面構圖是凸顯主體、豐富形式、調節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時通過構圖變化,帶來不同的視覺刺激,消除受眾的審美疲勞,提高傳播效果。人文社會紀錄片的構圖主要由拍攝角度決定,基本分為俯視、平視和仰視三類,不同角度有著不同的視覺效果,具有凸顯主體的作用。如《美麗中國》采用大量仰視鏡頭,彰顯了高山、植被、高樓大廈等的獨特魅力。
另外,還可以從鏡頭畫面來劃分,如航拍、特殊鏡頭,通過畫面的多元呈現,為受眾提供個性感官體驗,并在保證真實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引發受眾情感共鳴。尤其是特殊鏡頭的運用,能夠進一步強化視覺沖擊性,賦予作品獨特的美學特色。如移軸鏡頭、超廣角鏡頭、超長焦鏡頭等,不僅能夠為受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而且能夠表達創作者獨特的思想理念和表征意義。《城市24小時》中,丁義彪的創投演講沒有達到理想預期,他坐在花壇邊一邊吃盒飯,一邊分析沒成功的原因。此時導演通過移軸拍攝的方式俯拍呈現武漢城區街景,車流穿行在密集的寫字樓之間,就如同微縮模型,讓人產生了一種夢幻感。入夜后,再次通過移軸鏡頭呈現夜晚街景,通過兩相對比讓更多人看到了武漢不一樣的色彩,增強了紀錄片敘事的趣味性,有效消除了受眾的審美疲勞。最為重要的是,通過這種鏡頭敘事表達了“人生如戲”的思想意蘊,但這背后更多的是一種期盼和祝福,能夠深層次地啟迪受眾智慧,引發靈魂共振。同樣,在《城市24小時》中,創作者還采用了許多特效和技術創新,增強了鏡頭敘事的生動性。《筑夢贊歌》開篇通過航拍呈現古城直隸總督署的全景,這種奇觀視角下,建筑的對稱美、環境的和諧美一覽無余,快速吸引了受眾關注。在結尾處則通過延時拍攝進行主題升華,孩子們幸福的笑臉、舞蹈者快樂的旋轉,都使作品情感更加飽滿,極大地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總而言之,人文社會紀錄片要堅持紀實性原則,以主流價值引導和人文關懷為出發點,尊重受眾需求,用好、講好故事,通過優化敘事策略,充分釋放人文社會紀錄片的創作力,助推人文社會紀錄片產業化繁榮發展。但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群像敘事的以點帶面、塑造典型,還是交織敘事中的多元呈現、豐富內涵,抑或是故事敘事中的強化沖突、提高張力,以及多元構圖、視覺刺激,創作者都必須采用更加靈活、豐富的敘事策略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在紀實性與藝術性的平衡中找到情感釋放的最佳撬點,以充分發揮人文社會紀錄片的優勢效能,實現正向情感導向和價值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