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濟源,列曉東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廣東 廣州 510080)
研究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課題研究”欄目的內容之一[1]. 對橡皮筋的研究,有橡皮筋熱縮性質的定量表示[2],“雞尾酒”橡皮筋勁度系數的測定[3]. 目前對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的定量關系,橡皮筋的疲勞程度與拉伸次數、拉伸幅度的定量研究還較少. 本文設計實驗裝置和方案,探究了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和影響橡皮筋疲勞的因素.
疲勞是指在某個點或某些點上承受擾動應力,且在多次循環擾動作用后形成裂紋或完全斷裂,由此導致局部結構發生永久變化的過程[4]. 疲勞對橡皮筋的彈力有何影響?根據材料疲勞的定義,本文將從橡皮筋拉伸次數和拉伸幅度2方面進行研究.
從材質相同的橡皮筋中,挑選出若干橫截面直徑、質量和自然伸長時長度相當的橡皮筋作為實驗材料. 實驗方案為:
1)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伸橡皮筋,記錄其在不同形變程度下的彈力,繪制彈力-伸長量圖像,探究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
2)用自制的疲勞實驗裝置研究影響橡皮筋疲勞的因素.
a.測量在相同拉伸幅度、不同拉伸次數下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繪制橡皮筋的彈力-伸長量圖像和彈力-拉伸次數圖像.
b.測量在相同拉伸次數、不同拉伸幅度下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繪制橡皮筋的彈力-伸長量圖像和彈力-拉伸幅度圖像.
自制的疲勞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橡皮筋可套在兩軸承上,開關控制電源,可在限位孔上調節兩軸承的位置,以控制橡皮筋的拉伸幅度. 電機帶動轉動桿旋轉,使橡皮筋反復拉伸、收縮,導致材料疲勞,轉動桿上的磁鐵經過干簧管時觸發計數器計數(橡皮筋被拉伸的次數),

圖1 實驗裝置實物圖
實驗步驟:
1)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伸橡皮筋,記錄橡皮筋在不同長度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2)更換其余4條橡皮筋,重復步驟1).
3)收集、記錄和整理數據,計算橡皮筋在同一伸長量下的彈力平均值,繪制彈力-伸長量圖像,如圖2所示.

圖2 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
由圖2可見,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呈非線性正相關. 對圖2的平均彈力進行擬合,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的擬合
1)在圖3區域①,圖像向上凸,橡皮筋的彈力隨伸長量變化的增長速率逐漸減小,彈力隨伸長量的變化先快后慢.
2)在圖3區域②,圖像向下凹,橡皮筋的彈力隨伸長量變化的增長速率逐漸增大,彈力隨伸長量的變化先慢后快.
在拉伸初期(0≤ΔL<2.00 cm),橡皮筋形變較小,直徑變化不大;在拉伸中期(2.00 cm≤ΔL<10.00 cm),橡皮筋形變較大,直徑快速減小;在拉伸末期(10.00 cm≤ΔL≤15.50 cm),橡皮筋接近形變極限,直徑變化不大. 因此,橡皮筋的彈力隨伸長量增加而增加,由于拉伸過程中存在橫截面積減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彈力與伸長量呈非線性關系.
實驗步驟:
1)取1根橡皮筋,測量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
2)將該橡皮筋放到疲勞測試裝置上,初始時橡皮筋處于自然伸長的狀態. 設置拉伸幅度為22 cm,拉伸次數為500次. 開啟疲勞測試裝置,如圖4所示.

圖4 探究橡皮筋疲勞程度與拉伸次數的實驗裝置
3)取下橡皮筋,測量彈力與伸長量;
4)將該橡皮筋重新放到疲勞測試裝置上,保持橡皮筋拉伸的幅度不變,再拉伸500次,重復步驟3),得到拉伸1 000次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
5)保持疲勞裝置的拉伸幅度不變,重復3次步驟4),得到拉伸次數分別為1 500,2 000,2 500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
6)依次更換其余的4條橡皮筋,重復上述步驟,得到5個橡皮筋樣本的數據,并計算各橡皮筋在拉伸次數分別為500,1 000,1 500,2 000,2 500的彈力平均值.
圖5為拉伸后橡皮筋的彈力平均值與伸長量的關系圖像,圖6為橡皮筋的長度為20 cm時彈力平均值與拉伸次數的關系圖像.

圖5 不同拉伸次數的橡皮筋的彈力-伸長量關系

圖6 橡皮筋長度為20 cm時的彈力-拉伸次數關系
由圖6可見,同一拉伸幅度,不同拉伸次數下彈力平均值隨伸長量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 拉伸次數是導致橡皮筋疲勞的因素,拉伸次數越多,橡皮筋疲勞程度越大;500次拉伸以后橡皮筋疲勞程度與拉伸次數大致成線性衰減.
選取材料相同的5條全新橡皮筋,作為實驗材料.
實驗步驟:
1)調整兩軸承位置,使橡皮筋拉伸幅度為18 cm,而且初始時橡皮筋正好處于自然伸長狀態,如圖7所示.

圖7 探究橡皮筋疲勞程度與拉伸幅度的實驗裝置
2)開啟疲勞裝置,拉伸1 500次.
3)取下橡皮筋,測量彈力與伸長量.
4)另取其他4條橡皮筋,改變橡皮筋的拉伸幅度分別為20,22,24,26 cm,重復步驟2)和3),得到不同拉伸幅度的橡皮筋彈力的平均值.
5)計算5個樣本在疲勞測試前后不同伸長量的彈力的平均值.
圖8為經過拉伸后的橡皮筋的彈力平均值與伸長量關系圖像,圖9為橡皮筋經過1 500次拉伸幅度拉伸后,長度為20 cm時的彈力與拉伸幅度的關系圖像.

圖8 拉伸1 500次后不同拉伸幅度的彈力-伸長量關系

圖9 橡皮筋長度為20 cm時的拉力-拉伸幅度關系
由圖8可見,同一拉伸次數下,橡皮筋經歷不同拉伸幅度拉伸后,橡皮筋的彈力平均值隨伸長量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 由圖9可見,拉伸幅度是影響橡皮筋疲勞的因素,拉伸幅度越大,橡皮筋疲勞程度越大;橡皮筋疲勞程度與拉伸幅度并非線性衰減.
1)橡皮筋彈力與伸長量呈非線性正相關,彈力隨伸長量增加而增加. 拉伸初期彈力隨伸長量較快增長,拉伸中期彈力隨伸長量的增長減慢,拉伸后期彈力隨伸長量的增長又略微加快.
2)橡皮筋疲勞與橡皮筋拉伸的次數和橡皮筋拉伸的幅度有關. 拉伸次數越多,相同長度下的橡皮筋彈力越小,橡皮筋疲勞程度越嚴重;500次拉伸以后橡皮筋疲勞程度與拉伸次數大致成線性衰減. 拉伸幅度越大,相同長度下的橡皮筋彈力越小,橡皮筋疲勞程度越嚴重;橡皮筋疲勞程度與拉伸次數并非成線性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