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常言道:“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須先知人?!苯處熞胱龊媒虝说墓ぷ?,首先就必須全面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以及家庭狀況,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怎樣才能更高效地做好小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呢?家校共育是一劑良方。通過學校和家庭的深度合作,以進一步推動小學教學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 家校共育;面臨問題;解決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新課程理念也正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家長熟知,家校合作已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取向,大部分家長意識到,與教師有效溝通能幫助孩子提高綜合素養。家庭和學校是兩個重要的教育系統,共同承擔著培養學生的使命。學校是專門育人的場所,可以按照正規的教育方針政策來幫助學生成長。家庭教育能夠培養融洽的親子關系,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條件,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隨時隨地為其提供營養支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動教育向前發展,才能更好地培育學生。但是,家校共育還面臨著諸多困境,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探索,提出改進的策略,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家校共育的優勢作用。
一、家校共育面臨的問題
1.家庭與學校溝通內容較為狹窄
當前小學生的教育,家??珊献鞯牡胤捷^多,合作內容也十分多樣。從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角度分析,家校合作有利于學生養成健康人格,增強其道德素養,提高學習成績,使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從家庭角度分析,家校合作可有效彌補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而導致親子關系不和諧的問題,通過大量實踐活動來增強教育水平。從學校角度分析,家校合作有利于教師教學能力、經驗素養的提高??梢?,家校合作共育是多層次的實踐性合作,需要開展大量的實踐活動來實現教育的目的。但是現階段的家校合作溝通方式單一,溝通內容狹窄,具有較大的局限性,過于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小學生的健康心理需求,不僅未能解決小學生的一系列教育問題,還有可能給其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使其對家校共育產生抵觸心理。
2.家庭與學校聯系途徑單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之間的交流方式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師通過微信的方式來加強聯系,但是仍然還有一些家長通過傳統的家長會或打電話來進行溝通。學校的合作方式也存在局限性,往往只有學校開放日或者家長會,這就使得家長真正融入學校教育之中的機會并不多。即使家長有加入學校教育的意向,但是在具體活動中,由于兩者之間在合作方面缺乏整體性的規劃,導致合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最終家校共育的效果差強人意。
3.家庭與學校信息交流欠缺
家校間的合作是一種雙向活動,是一種交互式溝通活動。教育實踐中,作為教育核心地位的父母缺位,很容易在學校交流溝通中失去平等合作的地位。據調查得知,大多數學校信息交流的方式為家長會,且每學期在開學與期末開展。同時,家長會依然是教師一個人講解相關的要點,單方面向家長傳遞學生的相關信息,這種單方面的交流也導致家長失去了家校共育的主體性,兩者之間的合作受到較大的阻礙。
二、小學家校共育的策略
1.價值渲染,齊育共建樹信心
隨著教學任務越來越復雜,教師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教師并不能有效把控好學生的課后狀態,不能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反饋。這時,就需要借助家長在這個過程中的輔助作用。教師通過不斷對家長在家校共育中進行價值渲染,運用激勵、肯定的形式,讓家長重新對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進行認識,讓家校共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僅僅依靠學校教師的指導很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家長在這個過程中給予足夠的支持。教師需要持續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不斷講解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歷史典故,對家長進行家校共育的價值渲染,強化他們參與其中。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通過教師與家長之前的緊密聯系與合作,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進行及時的指點,學生也學會了感恩,進而建立起了學生、家長共同努力學習、成長的格局。家校攜手,共筑家校共育防線,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明天。
2.齊心協力,合理構建創機制
小學生教育教學要想獲得很好的效果,學校與家長之間構建起一個合理的合作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在家校共育中充分發揮學校與家長的協同作用,才能共同推進現代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在具體的共育機制構建中,引導學生、家長與教師三方朝著共同目標努力——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首先,教師與家長需要加強日常的互動與交流,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商討,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其次,強化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并不斷在交流與了解中建立起信任的關系。最后,教師還要逐步引導家長學會與學生溝通與交流,并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訴求。只有相互了解,達成學習共識,建立起合理的家校共育機制,才能有效保障家校共育的推進。
3.強化培訓,提升教師指導力
要想有效推進家校共育上新臺階,教師的過硬素質是關鍵。由于廣大教師都是師范類專業畢業,他們的知識點主要集中在各種課堂教學知識方面,對于家校合作的溝通知識了解相對匱乏。因此,學校可以加大對教師加強家校合作技能的培養,邀請相關專家做好培訓工作,通過典型的案例來提高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技巧。
此外,在家校共育過程中教師擔任著橋梁的作用,這也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指導能力有著嚴格的要求。教師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方式,不斷提高家校合作的層次。學校要加大力度對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以及與家長之間的合作能力進行培養與指導,促進家校共育。教師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班級群等方式,每天推送班級的動態和學校的各項重要活動安排,還可以將優秀的教學成果以及學生的作品推送到微信之中,使家長更加直觀地關注自己孩子的在校動態,更好地欣賞自己孩子的學習成果,以便更好地指導自己孩子的學習。
總之,家校共育已成為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不僅能夠有效幫助教師完成轉型與重塑,還有利于家長了解和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在此背景下,通過加強合作意識、拓展合作溝通機制、做好教師培訓工作等策略,推動家校共育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胡書英.中小學家校合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科學論壇,2016(12):20-24.
[2]李曉東,趙春茂,段小莉.家校共育的核心內容與新形式淺析[J].基礎教育參考,2020(7).
[3]康麗穎.家校共育:相同的責任與一致的行動[J].中國教育學刊,2019(11):45-49.
許儀意?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環湖小學東校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