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內
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為戲劇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之一,人文主題是“良知和悲憫”。本單元選編的《竇娥冤》《雷雨》《哈姆萊特》,堪稱經典悲劇作品,擁有憂患、抗爭、反思等悲劇精神,折射出性格、社會、命運等悲劇成因,寄托著作家對人生的深切關懷。在戲劇文學的學習中,如何認識傳統戲曲和現代戲劇的戲劇沖突和情節安排呢?
一、聚焦沖突,深入分析
戲劇沖突是指劇中人物的性格沖突與人物之間的矛盾關系,是社會生活矛盾在戲劇藝術中的集中反映。戲劇沖突既可以是人物的外部動作,也可以是人物的內心活動。戲劇沖突主要包含人與自然、人與人(社會)、人與自我(內心)這三種類型,它是推動戲劇情節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戲劇的靈魂。欣賞戲劇,要從整體劇情上把握沖突,認識矛盾各方,通過深入分析,領會沖突的實質。
例如課文《竇娥冤(第三折)》主要展現了善良、無辜的竇娥與“衙門從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黑暗社會之間的沖突。而按“三一律”創作的《雷雨》表現的沖突類型則更加豐富多樣,其中第二幕(即課文節選部分)中“周樸園與魯侍萍相認”“魯大海與周樸園見面”是兩段矛盾沖突集中、充分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重場戲”。而《哈姆萊特》全劇是以哈姆萊特為代表的人文主義者和以新王克勞狄斯為代表的邪惡的封建勢力之間的沖突,通過三條復仇的線索,四組誤殺的情節,人物間多組的復雜關系,展現得淋漓盡致。課文節選部分中“生存還是毀滅”一段揭示了王子內心的矛盾,并從其內心的矛盾中反映了各種錯綜復雜的沖突,更體現了莎士比亞深邃的哲學思辨。
戲劇沖突具有尖銳激烈、高度集中、進展緊張、曲折多變等主要特征,同學們在欣賞劇本時要認真體會。如《雷雨》將30年來兩代人的矛盾糾葛,集中在幾個小時內展開,劇中場景集聚在周家客廳和魯家兩處進行,使戲劇沖突更加鮮明突出。
二、梳理情節,提取要點
戲劇情節結構是指劇作家為了表現主題的需要而對戲劇情節進行的布局安排。情節結構類型常見的有鏈式結構、網狀結構、環形結構等。課文節選的《竇娥冤》(第三折)中安排了途中控訴、刑場哭別和三樁誓愿這三個場景,層層遞進,將悲劇沖突推向高潮,完成了悲劇中主人公性格的塑造。而課文《雷雨》(第二幕)是以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沖突為主線來展開劇情的。起初,周樸園誤以為魯侍萍是新來的傭人,聽到她的無錫口音后,想從她口中打聽當年“梅小姐”的一些情況。一個懷念舊情,似乎情真意切,而另一個虛與委蛇,冷嘲熱諷。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風平浪靜,實際上是山雨欲來。后來周樸園認出站在他面前的正是當年的“梅小姐”,先是驚愕、恐慌,繼而威脅、利誘,企圖再次玩弄魯侍萍于股掌之上。而魯侍萍面對這一切,激動、憤懣,表現出這位飽經滄桑的婦女倔強的反抗精神和傲岸的人格尊嚴。而以魯大海為代表的工人一方和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一方的沖突,雖不構成主要的戲劇沖突,但雙方針鋒相對,劍拔弩張,也是一場激烈沖突的好戲。
欣賞戲劇情節安排,我們要分析情節結構,從情節的展開過程,理解典型形象的性格發展、演變,從而探究戲劇的主題思想。
出乎其外
狗兒爺涅槃(節選)
◎劉錦云
夜。風雨剛過,雷聲漸隱,月露微光。有嘩啦嘩啦的莊稼葉子的響聲,間或有掰下玉米棒子的聲音:“嘎巴——嘎巴——”
李萬江大聲吆喝。他緊緊抓住一個背筐人的手腕,從黑壓壓的青紗帳到亮處來。被抓的是她——馮金花。
馮金花
李萬江
馮金花
李萬江
馮金花
李萬江
馮金花
李萬江
馮金花
李萬江
馮金花
李萬江
馮金花
李萬江
……萬江兄弟,是我!
是誰我不管,我就知道,今兒黑夜你是第七份兒。背上筐,跟我回大隊部,明兒早起開大會,一律坦白交代。
斗爭?
嗯,不斗行嗎?
兄弟,你高高手,我就過去啦!
一回過去,下回照樣不要臉。
你說,誰不要臉。
誰偷誰不要臉。噢,因為干的人多了就不說“偷”,叫“摸”,叫“拿”——一回事,現在叫你們摸光了,拿沒了,秋后往上繳什么?社員吃什么?
(豁出去)吃我呀——吃我,吃我這不要臉的老娘們兒。
一別來橫的,二別來渾的。小鬼子橫不橫?還鄉團渾不渾?李萬江由打十六歲扛搶當民兵就沒怕過。
功勞不小啊!不怕橫的,不怕渾的,餓的你怕不怕?馮金花十九歲進了你們村兒,啥時候干過愛財不顧臉的事?你要“一片紅”,是我幫忙替你揭了“黑膏藥”。“黑膏藥”揭了,沒過幾年,老財迷鬼瘋了,除了吃喝不省人事,讓我白日黑夜地這么挨著,守著,我早就夠夠兒的啦!你說我不要臉,我早就不要臉啦,我吃過蘇連玉給的不要臉的糧食……
你?
你別瞎疑心,老娘不是見誰都稀罕,那是瞞產私分的。
好你個老蘇!
你說我不要臉,我真錯看了你!用不著你斗爭,這半死不活的日子我早就夠了,我這就跳井去,叫你們斗我的死尸吧……(長嚎)我的媽呀——
嫂子,別價,這半夜三更的,忒瘆人……
我不要臉,我不要臉,我可沒了活路啦……(先訴說,后轉為傳統哭調)捶板石呀,一面光呀,湛青的豆角拉了秧啊,我的媽呀——
嫂子,嫂子,是我不要臉,還不行嗎?
(抹淚起身)就是你不要臉!叫你把村里鬧得這么少吃沒燒的,一點不心疼,還有臉發態度,莫怪人家把你說得禿錢兒不值。
(替她背起筐)嫂子……
別這么一口一個嫂子,叫得怪麻得慌,你比俺大……
沖著狗兒哥——
這會兒別提他!
我說,這可下不為例。
不,我還來——
還來?
為了叫你逮我,為了瞅瞅你這會兒的好臉子。不價,啥時候見了,臉老陰得水兒似的,活像誰欠你二百吊,總沒個笑模樣兒。
(無可奈何)嘿嘿!
瞧你那倆虎牙。
別來了!這么著,我這干部可沒法兒當。
就來!
我說你——狗兒爺有病,你這狗兒奶奶也有病啊是怎么的?
有病。
也是瘋病?
胡說,餓病。
…………
(節選自《狗兒爺涅槃》)
賞析
《狗兒爺涅槃》是著名劇作家劉錦云在1986年完成的一部農村題材的作品。它把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大膽的藝術形式緊密地聯系起來,將民族性與現代性充分地結合起來,具有極強的藝術包容性和超越性。上述劇情節選自該劇第9場。上文主要通過馮金花與李萬江的對話展開劇情,刻畫人物形象。閱讀這部分內容,應從“舞臺說明”中了解劇情發生的環境與角色關系等信息,更要精讀劇中人物的對白,從中把握矛盾沖突,梳理情節脈絡。
節選部分的“舞臺說明”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氛圍與出場人物。風雨初歇,月露微光,莊稼葉子的響聲,烘托出清幽、安謐的意境,為偷掰玉米的馮金花的出場做了掩護。李萬江“大聲吆喝”,抓住了馮金花,由此展開了二者之間的矛盾,即偷盜糧食與守護糧食之間的沖突。
馮金花與李萬江的“對白”,交代了馮金花偷掰玉米的緣由,即為了填飽肚子。民兵小隊長李萬江為保衛全體社員的糧食而執意要將其帶回大隊部“開大會”斗爭,讓她“坦白交代”。馮金花感到委屈,大哭大鬧,怪李萬江這個干部沒當好,把村里鬧得少吃沒燒。馮金花裝瘋賣傻,胡攪蠻纏,倒讓李萬江深感棘手、無奈,戲劇沖突尖銳激烈,進展緊張,扣人心弦。
節選部分中馮金花的道白較多,顯然是劇作家著意塑造的一個典型形象。從馮金花的極力辯白與撒潑、哭鬧中,可以看出她潑辣、剛烈、愛憎分明的性格;而李萬江先“硬”后“軟”的言語、態度,可見這位農村基層小干部盡職、善良的秉性。農村百姓的語言在劇中大量應用,不僅增添了生活氣息,還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人物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