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日
當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時代已經到來。新時期校本課程需要不斷前行、自我革新,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浪潮中發揮應有的價值,在學校有限的學習時間與無限的學習內容的矛盾中彰顯價值,贏得其他課程的尊重與認可。為此,學校必須做到如下方面。
提高站位,整體設計,形成校本課程融入學校育人目標的課程格局。學校要有前瞻性思維,從方向和功能的視角定位校本課程:一是把學校教育哲學和培養目標置于當前核心素養教育時代的大背景下,立足已有育人文化傳統,深入思考并確立學校培養目標在核心素養方面的校本表達;二是基于本校學生核心素養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定位校本課程的價值和功能,實現校本課程在學校育人目標層面上與其他課程價值的一致性。
加強整合,強化關聯,形成校本課程輔助國家課程的有機結構。核心素養教育時代提倡學科育人,國家課程的屬性功能、邊界范圍也將重構。對此,校本課程必須從國家課程的內容拓展和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兩個方面進行整合,建立深度關聯,與國家課程一起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唯有如此,校本課程方可在學校課程的博弈中獲得一席之地。
突出質量,指向素養,實現校本課程技術的升級換代。在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指向的教育時代,校本課程必須重視質量建設,把落實核心素養作為關鍵。校本課程從設計開發就要思考“如何運用高階思維”“如何促進深度學習”“如何遷移運用知識”等學習質量問題。這里面有一個課程開發設計技術更新問題:把主題單元課程開發、逆向教學設計等理念,項目化學習、任務驅動、大概念教學等教學方法納入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實現校本課程的質量保障。
立足評價,突破瓶頸,實現促進專業發展的校本課程角色轉變。沒有評價就沒有校本課程,對學校來說,鼓勵教師從檢測知識、遷移能力方面開展基于證據的評價設計(如表現性評價),就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者、學習評價者角色提出專業的要求。對校本課程建設來說,區域和學校要從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有效性方面開展課程建設質量評價,也對教師的課程開發者、課程質量建設者的角色提出專業的要求。
當然,以核心素養促進校本課程建設離不開區域的課程領導。當前各區域教科研加快轉型,落地核心素養的任務加劇。以此為契機,建立相關專業指導機構,將對提升區域校本課程領導力、把握校本課程建設新方向、提供校本課程更新迭代新動力發揮重要的組織領導和技術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