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教育的本真是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成為身心健康、有社會擔當的人。“真人教育”的實施路徑在于課程本身,結合學校辦學特色、本土文化,構建育人的兩大課程——“真人課程”“研學課程”。在多彩課程的有效開展和熏陶下,探究學生成長和課程育人的真諦。
[關鍵詞] 班級德育;真人教育;研學課程;學生成長
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從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方面研究人的認知發(fā)展,人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fā)展。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行知文化”為基礎,我校確立了“真人教育”的辦學特色。真人教育倡導學生要做天性純真、率性明朗的真人,樂做品行真誠、崇善尚美的真人,愛做探求真知、追求真理的真人,愿做知行合一、內外兼修的真人。據此,我?!帮w鳥班”以“真誠品行,真才實學,真美博愛”為德育理念,開啟了班級發(fā)展的新篇章。
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在于課程。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班級層面德育課程應當從目標、內容、實施入手,加強育人工作的整體設計。現以“飛鳥班”多彩課程的實施為例,呈現“真人教育”德育課程建設探索實踐。
一、細化德育目標
基于“真誠品行,真才實學,真美博愛”的德育理念,實施真人教育,提倡“真學、知愛、快樂”的學生文化,“真育、善愛、榜樣”的家長文化。同時,以“做更好的自己”為班訓,以“崇真、向愛、尚美”為班風,以“樂學、勤學、會學”為學風,致力于培養(yǎng)時代真人,讓德育走向人本,走向心靈深處。從一年級開始,我班全面實施“多彩”特色課程教育,引領學生求真辨?zhèn)?、學會感恩、學會生活,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價值觀及決策能力的健全發(fā)展,提高他們分析、綜合、整合知識的能力。
二、活化德育內容
學生是多維度成長、發(fā)展的。因此,基于學科融合統(tǒng)整的理念,打通各學段進行整體設計,加強學段間、學科間的緊密聯(lián)系。圍繞德育目標,我班以學科課程為基礎,將真人課程與研學課程相結合,積極打造“多彩”德育課程,踐行“課程中立德,課程中育人”,突出“課程滲透”,強調“實踐體驗”,很好地回歸“育真人”的立足點,讓學生與現實生活世界密切融合,在真實的學習與生活中獲得教育、實現成長。
(一)以愛為主題,構建真人課程以滲透育人理念
讓愛抵達學生的心靈,才是真愛。圍繞這一德育理念,我們構建了以愛為主題的真人課程。具體地說,真人課程主題活動分五大板塊:“愛學習”“愛生命”“愛生活”“愛自然”“愛科學”(如下表)。課程縱向主線中心突出,根據學生的年齡差異、思維水平和能力水平,設置課程主題,具有一定的遞進性;橫向主線內容緊密相連,將學科課程中的實踐探究內容拓展到真人課程來實施,讓學生在課程活動過程中培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班級“小飛鳥齊奮進”展示園地中,從不同的角度、以多元的形式記錄學生在真人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呈現學生的發(fā)展歷程。通過這樣的真人課程,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敢說真話,勇于探索真知、追求真理,從而為下一階段的研學課程開展積蓄力量。
(二)結合地方資源,開設研學課程以深化育人內涵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做學教合一”教育理念,一直是我們研學課程的指針。遵照整體的德育工作設計,我們對研學課程進行了系統(tǒng)規(guī)劃,將廣州的著名景點、歷史博物館列入課程教學計劃,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課程。這樣,每學年都由兩大研學主線課程組成,上學期以“博識”為主線,下學期以“文化”為主線。同時,還注重語文、數學、美術、科學等學科知識的融入,注重人文、非遺、風俗等非學科知識的挖掘,以期豐富德育課程,深化德育內涵。
1.“博識”研學課程
“博識”研學課程以“明德博學,求真致遠”為基本理念。其中,“明德”是根本,“博學”是基礎,“求真”是態(tài)度,“致遠”是目標。結合本地特色資源和校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旨在讓學生增長見聞、積蓄才能,養(yǎng)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例如三年級的研學課程,孩子們在真人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已經對各種花的結構、種植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我們結合學校所處的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時代玫瑰園小區(qū),開設了以“玫瑰”為主題的“舌尖上的玫瑰美食”研學課程?;顒硬捎眯〗M合作的方式開展,各小組拿到任務書后,首先要確定好用“玫瑰”入饌的美食,比方說玫瑰蛋糕、玫瑰蛋撻、玫瑰花布丁、玫瑰雪耳糖水、玫瑰花形狀的面包等等。隨后,小組成員合作一起出發(fā)去超市挑選材料,購買需要的食材。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自主購物、自主付款、主動與人交流,既鍛煉了他們的膽量與表達能力,又讓他們體驗到自主購物所帶來的樂趣,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而購買完食材后,孩子們會集中到一戶家庭中開始制作“玫瑰”美食,一邊做,一邊將制作的步驟分點記錄在任務書上。回到學校后,班主任則利用綜合實踐課進行“玫瑰”美食嘉年華活動,各小組帶著自己的“玫瑰”美食進行交流,孩子們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就真切體會到了幸福與快樂。
這樣的研學課程整合了語文、數學、美術等學科,讓學生獲得學校課程之外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培養(yǎng)他們勇于探究的求真精神。
2.“文化”研學課程
“文化”研學課程以“承傳統(tǒng)文化,揚民族精神”為基本理念,旨在引領學生傳承民族美德,弘揚中華文化。
例如,四年級學生在真人課程的學習中已經對粵語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對廣府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由此,開設“廣府文化之早茶文化”研學課程,讓學生重視本土文化,熱愛廣府文化。具體來說,這一活動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首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廣府文化,搜集廣府文化中有著悠久歷史的早茶文化資料,并從中選取兩種茶點進行研究。接著,組織學生帶著手上的美食地圖和研學課程任務書來到廣州西關的老字號店鋪品嘗地道的茶點,邊品嘗味道,邊研究食材,并用所學的粵語咨詢店鋪工作人員,了解、記錄茶點的制作過程及工藝。學生有的研究艇仔粥的由來及制作過程,有的研究蒸糕的種類,還有的研究西關布拉腸的種類及制作技巧等。而品嘗過后回到家,各小組成員在家長的指導下一起嘗試制作茶點。完成任務后,我們用思維導圖的模式,要求小組合作制作一份手抄報,具體內容包括茶點的由來、味道、制作步驟等。通過這樣的同伴交流、合作以及分享成果,他們學會了傾聽、理解和寬容,提高了概括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激發(fā)對廣府文化的興趣,從而樹立起傳承廣府文化的使命意識。
從開始到結束,研學課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了細致的安排。在班級“小飛鳥大舞臺”展示園地中,一張張鮮艷奪目的手抄報、一幅幅內容豐富的思維導圖、一篇篇真情實感的習作……這些正是孩子們在開展的真人課程中習得的技巧,在研學課程探究中得到了運用,并將對知識的探索精神延續(xù)到了現實生活中。在最后的總結會上,學生紛紛進行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校評價,老師則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找到心中的榜樣,使得每一次的總結都為未來的課程活動積累經驗。
三、彰顯德育效果
以愛為主線的真人課程與結合地方特色的研學課程,最終都指向超越課堂的視角,讓學生進行浸潤式學習。不僅學習某一節(jié)課,更引領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課程,構建知識鏈網,全方位地對學科課堂外的知識進行補給。在課程實踐中,“總結、交流、分享”的過程與“行動、知困、求解決”的過程,是學生自我反思、增長知識、提升能力的過程。這樣的課程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讓學生真正成為德育的主體。
[參考文獻]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師讀本(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曹文兵.“家長微課程”開發(fā)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視界,2016(10).
劉志潔?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時代玫瑰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