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普通院校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途徑探討

2021-07-07 11:06:16余曉平居發禮劉麗瑩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1期

余曉平 居發禮 劉麗瑩

摘要:新時代工程碩士培養需要適應國家創新發展的人才需求,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是工程實踐能力,構建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是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的重要舉措。本文針對當前普通院校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教育現狀,通過文獻綜述、問卷調查和案例分析找出工程能力培養薄弱問題的主要原因,基于工程能力構成和工程碩士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筆者認為應從強化工程教育全過程工程教育思想;開設工程導學課程培養工程系統思維;加強產學研聯合工程實踐基地建設;設置本碩聯動實踐課程體系等方面改善工程實踐教育質量,從而提出面向行業發展和工程崗位能力需求的工程碩士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工程能力培養途徑,為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改革與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普通院校;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工程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21)01-0062-08

2017年6月9日,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專家組成立時指出,當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進行,以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為特點的新經濟蓬勃發展,迫切需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多樣化、創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清華大學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鍵教授指出,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個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的基本特征,碩士層次卓越工程師應創新性地從事產品或工程項目的設計與開發或生產過程的設計、運行和維護,具備設計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或新工程項目的能力。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側重于工程應用,主要是為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研究生招生人數逐年上升,據統計,1978年研究生招生規模為10 708人,2017年招生規模達806 103人,40年時間增加了75倍。其中,2017年專業型研究生總量42.5萬人,在碩士研究生中占比

56%,為2009年以來專業碩士規模首次超過學術型碩士規模[1]。2017年初,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目標:到2020年“保持研究生培養規模適度增長,千人注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隨著研究生培養體量的增長,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2]。在研究生教育“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背景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優化與完善問題越來越凸顯[3]。高校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主動服務行業人才需要,加快建設發展高層次人才的工程教育,打造“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升級版,探索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體系,促進中國從工程教育大國走向工程教育強國。因此,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增長的普通本科院校,工程碩士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也需適應這一新時代要求。

一、 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現狀

已有調查結果表明,考生選擇報考專業碩士主要原因是可以獲得更多專業技能,其學習難度低于學術性碩士 [4]。為進一步了解工程碩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養現狀,筆者通過文獻研究,同時面向普通本科院校的研究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研究生培養現狀進行分析。

(一)文獻研究

中國自1997年批準開展工程碩士培養工作以來, 經過20余年的探索與建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但由于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國開展時間不長,尚未完全脫胎于工程類型的工學研究生培養模式, 未形成獨立成熟的教育體系和培養模式,本應有的特色和優勢沒有充分顯現[5]。莊麗君[6]通過對比美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特點,認為我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過于重視工程技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在密切聯系工程實踐、開展跨學科教學和項目學習培養學生的“大工程觀”,以及今后發展所需要的管理、商務、領導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飛速擴大,校內教育資源短缺已成為部分培養單位教育質量的瓶頸,造成了導師數量、運營費用、設備條件等校內資源的緊張。路輝[7]提出,在工程碩士教育中構建一種混合型人才培養平臺,就是充分認識到社會資源和校內資源都是工程碩士教育“科學發展”的關鍵依托, 強調人才培養中教學環節和實踐內容的協調和配合, 教學環節要為實踐環節打下理論基礎, 實踐環節要實現教學環節的繼承和升華,從而實現“兩類”資源在工程碩士教育中的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馬永紅等[8]對全國9 所重點高校進行了問卷調研,從專業學位應屆碩士畢業生的視角審視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滿意度問題,通過專業實踐教學方面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全日制專業學位專業實踐的總體滿意率為56.2%,學生對實踐基地的選擇和配套設施的滿意度也很低,但學生普遍認為專業實踐對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超過70%的學生感到滿意。該研究還從相關性進行分析,認為專業實踐環節中案例教學的開展、實踐時間的要求和實踐項目的安排均與總體滿意度呈較強相關性,其中案例教學的開展相關性最強。由此說明,在專業實踐過程中,學生最看重的是案例教學的開展和應用,其對總體滿意度評價的影響最大,但學生對案例教學開展的滿意率僅為57.1%,案例教學開展和應用的質量急需加強。

焦磊等[9]認為,研究型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踐基地建設與發展涉及5個方面困境,并通過案例實證研究總結了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踐基地建設與發展的共性經驗。實踐基地建設的困境主要包括:校企合作需求信息不對稱,實踐學生數量不穩定;大學與企業對專業實踐成效的考評不能對接;校內、外導師職責分工不夠明晰;校內導師派遣學生到實踐基地的積極性不高;實踐基地合作雙方缺乏溝通機制,實踐基地管理缺少校內人員參與等。李娟等[10]針對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的問題,

提出應構建以“職業勝任力”為核心的契約機制,讓企業和學生共同參與高校人才培養過程,特別是對高校培養質量的評價中,充分發揮“共同治理”的主體責任。侯忠偉等[11]針對當前我國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面臨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薄弱的挑戰,探索出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政產學研”協同培養的模式。

上述文獻研究表明,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數量與質量之間的矛盾凸顯,尤其是普通高校在當前工程碩士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過程的同時,如何持續保持較好的培養質量,應對校內師資隊伍工程教育能力問題、實踐基地建設與可持續利用問題,以及實踐課程體系設置與教學目標達成度評價等,已成為研究生教育必須面對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二)案例研究

筆者所在學校為一所全日制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重慶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2020年資源與環境碩士專業學位擬招收500人,比2019年招生人數增加1.5倍。針對本校研究生的本科畢業學校層次、本科階段的實踐教學、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設置、創新實訓平臺資源和創新學習成果等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專業碩士生源90%以上來源自普通二本院校和部分三本院校,本科階段的校外工程實踐時間80%以上不足4周,應屆學生為準備考研而忽視了本科階段的工程訓練,普遍缺乏對工程項目的基本認知。在2020級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總學分要求不低于39學分,其中課程學分不低于26學分,校內實踐2學分,校外實踐10學分,學術報告與拓展閱讀1學分,實踐環節課程具體實施方案由各學院落實。培養方式中明確了研究生培養的指導原則,采取雙導師制,該方式注重培養過程的實踐性與培養方式的可操作性,以科教結合、工學結合、學做結合、校企協同方式進行培養,采取“課程學習+工程實踐+學位論文”的三段式或交叉方式進行。但是,工程實踐教育如何開展?實踐教學考核目標是什么?工程實踐達成度如何評價?針對這些問題,尚沒有具體有效的實施方案和指導意見。

筆者作為研究生導師,參與了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通過總結近5年來的研究生工程教育,發現當前研究生實踐教學中工程能力培養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與挑戰:(1)校內師資隊伍年輕化,大部分為高校應屆博士畢業生,工程實踐教育指導能力不足;(2)實踐課程體系不健全,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脫節,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脫節,不同階段的實踐教學目標不清晰;(3)實踐基地建設與管理滯后,主要依托校友資源或科研項目建立的實踐基地,在整合學生培養的實踐資源方面相對單一,校內外導師融合交流不夠,缺少對研究生不同階段實踐能力的考評標準;(4)研究生工程實踐技能與企業崗位人才需求脫節,沒有形成針對本校行業特色的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培養途徑。

(三)工程碩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養的主要教學問題

綜合文獻研究與學校研究生培養現狀,研究生教育中雖設置了校內和校外工程實踐環節,但研究生工程實踐教育普遍存在教學時間不足和實踐培養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存在研究生階段實踐環節課程教學目標不夠清晰,沒有有效區分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工程實踐這3種完全不同的實踐方式,缺乏系統的工程思維訓練,導致工程創新教育質量普遍不高。從工程實踐教學的角度總結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研究生實踐教育教學活動沒有貫穿研究生學習的全過程,教學過程課程設置與學生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不同步;二是工程實踐與科研訓練的目標不清晰,實踐環節之間關聯不足,沒有形成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由簡單到復雜的完整訓練體系,沒有針對學生從掌握基本技能、具備動手實踐能力、擁有創新能力到最終形成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具體方案;三是在專業教學計劃之中,本校學科專業師資隊伍和工程創新訓練條件有限,與校外工程研究院所的合作深度不夠,難以為研究生提供從廣義教育實踐到具體工程實踐的多種機會和實踐選擇,以滿足研究生個性化培養和工程能力提升需求;四是學生本科階段對工程認知不足,缺少基礎的工程實訓,本科到研究生的能力培養脫節。

因此,研究生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培養方案、 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分析如何構建實踐教育教學體系,著力培養研究生工程創新意識,強化其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本文僅從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視角,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作為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共同目標,探索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教學設計,以實現提升工程教育質量的目標。

二、 提升工程碩士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質量的途徑

(一) 構建工程人才全過程培養的系統觀

工程本身的屬性表現為項目建造的整體性、復雜性。工程思維引領工程教育,是工程教育主體應當具備的思維方式,也是工程師素質的基本要求。重慶大學工程教育專家付祥釗教授總結了工程類專業教育從本科到研究生階段的內在規律,提出本碩融通的全過程工程教育思想,如圖1所示。

工程項目是工程師職業的舞臺,也是工程教育在工程思維指導下工程化知識應用和創新實踐的平臺。大學生通過工程項目實踐,克服迷茫區,逐步掌握工程理論和方法,從本科階段的工程認知思維上升到研究生階段的工程研究思維;通過認識具體工程案例的特性,發現問題,分析案例中的共性;通過抽象提煉形成新的工程認知,追求工程應用領域的技術創新,從而實現從“工程大地”到“工學天空”的融合。

我國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學位標準[12]將工程實踐能力分為工程認知能力、工程應用能力、工程研究能力3種。其中,工程研究能力指“面向工程現場的專業實踐探究能力,集合了在復雜的、不確定性背景下工程的實踐性、綜合性和創造性,將一種理想化的問題解決模式轉化為現實中可操作的問題解決方式,其成果用學位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 。可見,工程研究能力強調的是應用創新能力,是在工程認知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基礎上提出的更高層次要求。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緊緊圍繞“工程實踐能力”這一核心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制定了工程知識與實踐能力融通的課程方案,構建了“認知—應用—創新”三階段梯次遞進的工程實踐模式,逐步探索出“政府—學校—企業—社會”多元共治工程實踐機制,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成效顯著[13]。

(二) 開設工程學導論課程,培養研究生工程系統思維

英國教育哲學家赫斯特認為教育的中心目的是向學生傳授主要的思維方式。工程碩士研究生要了解工程的性質和特性,具備工程規范意識,就應從自然、社會和系統3個維度構建工程系統的時間、空間和多元主體的系統思維[14]。工程活動是在工程理念的指導下,以建造為目的根據一定的功能要求,通過選擇、組合、優化、集成各種工程要素的社會活動。科學活動是一種認知實踐,以求真為本質特征。技術活動是一種發明與革新實踐,以求用(實用)為本質特征。通過課程教學引導,使研究生能在科學、工程、技術三元框架下認識工程,如表1對比所示。

目前高校雖普遍開設工程倫理課,但大多屬于思政課范疇。通過開設工程學導論必修課程,從課程思政要求出發,課程目標不僅是培養工程師倫理素養,還包括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使學生深入理解工程的概念,系統認識工程屬性,通過看、聽、問、訪談、交流等形式理解工程,建立工程系統觀,初步形成工程系統實踐方法。工程學導論的課程知識單元包括:工程性質與特性;工程法規與標準規范;工程三要素(需求、資源、約束);工程的科技基礎;工程的社會經濟基礎;工程全過程(方案設計、評價、比選和實施);工程方案的思維矩陣;以及工程案例(單一案例和綜合案例)等。通過問題導向和案例教學培養學生認識工程問題、分析工程問題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通過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達成課程教學目標。

工程教育的中心目的是向學生傳授工程思維方式,將教學知識工程化,也就是將工程教育中的科學與技術知識用工程語言來表達,用工程項目運行的方式來實施[15]。工程活動是一種構建新的存在物的實踐,以造物為本質特征[16]。從工程系統的復雜性說明面向對象的主體多元性,需要多目標決策和非線性思維,也就是面對項目的綜合判斷和選擇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從用戶需求和環境制約等工程活動的綜合要素出發[17]。

(三) 協同工程院所共享人才與項目資源,強化研究生工程研究能力

從工程師職業角度看,工程師素養與能力包括工程規范意識、工程技術方法和工程思維能力,其未來執業具有多行業、全過程、全方位、多層面的特點。高校應充分利用工程院所的人力與項目資源,采取校企協同、雙導師協作的方式,以項目資源為基礎,以工程問題為導向,從實踐課程目標設置、課程內容資源建設和實踐課程教學考核評價等方面將研究生教育從技術層面提升到工程研究層面培養,實現研究生工程能力層次的升級與工程系統思維的養成訓練。

高校工程碩士培養實施雙導師制,聘請企業工程專家為校外導師,依托工程設計研究院所設立研究生工作站,校企雙方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標準,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教學團隊、工程技術研究平臺、項目實習基地,共同評價學生質量和共同促進學生就業。其中,關鍵要通過校企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工程訓練中心和項目實訓基地,以工程院所提供的實際項目為載體,通過項目設計、施工和運營管理的全過程項目實踐,讓學生參與工程調查、實操、分析和討論。從項目實際需求和工程具體問題出發,讓研究生全程參與實施,從而培養其工程實踐技能和工程應用創新能力。文獻研究表明,在培養過程中若能夠做到“與業界的聯系、促進協同培養”,將顯著提高工程碩士的就業概率與就業滿意度[18]。

筆者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利用研究生工作站重慶建筑科學研究院項目資源,針對企業在重慶市老舊住宅加裝電梯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夏季高溫環境運行安全和熱舒適等實際工程問題,申請學校的研究生創新訓練課題,指導研究生開展現場調研和測試,并通過理論研究、模擬驗證等方法提出解決方案,研究成果既能發表論文,又為企業編制行業規程提供技術支撐,實現了從發現工程問題、研究工程問題到解決工程問題的全過程訓練,有助于學生工程思維的培養和應用創新能力的提升。

(四)構建本碩融通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要使工程碩士研究生獲得較強的實踐能力,則應在工程思維能力培養中構建科學的實踐課程體系。通過問卷調查結果表明,80%以上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與本科專業一致或相近,大部分學生本科階段專業實習累計時間不足一月,校內也缺少項目訓練的平臺,加上復習考研而忽視本科階段的實踐課程,普遍

缺乏對工程現場的了解,對本學科專業所服務的行業發展認識不足。因而,當前本科階段的工程實踐教學和工程訓練已成為制約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為此,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加強與主要生源地本科教學單位的對接交流,做好從本科生到研究生的銜接安排,使本科階段的實踐培養體系設置具有針對性,更好適應考研目標群體未來工程研究能力提升的需要。大學教育針對有考研需求的學生,引導學生做好本碩融通的學業規劃,制定詳細的、有階段目標的本科生工程訓練方案,強化學生本科階段的工程實踐培訓,利用好課外以及假期開展專項訓練。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關注學生個性并尊重學生發展意愿,允許學生差異化形成各自相對獨立的實踐培養體系,充分認識研究生的本科實踐能力基礎狀況,以工程能力培養為核心,強調實踐技能為工程能力形成服務。以筆者所在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工程實踐教育體系為例,本科階段具體培養過程涉及實踐教學任務的內在關系,如圖2所示。

從圖2可見,本科階段制定可行的工程教育實施方案,針對不同年級有具體的培養目標和實施途徑,實踐教學針對學生的學業規劃提供工程實踐和創新實訓平臺,尤其是學科競賽、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和本科畢業后至研究生入學前的暑期實踐,圍繞“工程能力培養”這一條主線的目標達成,對接行業發展對工程人才的需求,夯實本科的實踐教育基礎,對接研究生階段的能力培養需求,最終有助于實現學生從工程認知能力、工程應用能力到創新研究能力的持續提升。

三、結語

工程研究生教育必須面向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應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平臺的資源進行工程創新能力培養,以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方式為核心。基于以上認知基礎,在研究生實踐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工程思維的訓練就要充分考慮工程思維本身的特性和工程教育本身的內在機制,本碩貫通、循序漸進,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與創新教學方法,通過校企聯合利用工程院所平臺資源,充分考慮研究生不同階段需求特征和認識水平,引導學生逐步建立工程思維的習慣,邁好工程碩士教育的每一步。普通院校的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面臨機遇與挑戰,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任重道遠,需要社會、高校和一線教育者共同努力探索,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從而實現服務于工程教育的強國夢想。

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不能局限于某技術領域的專門人才,應當與時俱進,創新工程實踐方法。因此,當前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還需要依托“互聯網+實踐教育”的方式相結合。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通過主修或輔修相關創新課程,讓學生了解工程領域大數據的性質與特點,學會利用信息互聯網,開展工程項目需求、資源和約束條件的大數據應用分析,實現大數據分析基礎上的方案比選和優化設計、實施控制等,為物聯網基礎上的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與智慧營造提供方法保障。參考文獻:

[1]2019中國教育在線編制.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EB/OL].http://www.eol.cn/html/ky/2019report/section3.html.

[2]馬永紅,劉潤澤,于苗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指數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5):13-19,41.

[3]唐廣軍, 王戰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優化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5): 109-114.

[4]陳春明. 突出專業學位特點 創新工程碩士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 2005(Z3):36-37.

[5]張樂勇, 肖立山, 姚成郝.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應正確處理六個關系[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9): 54-58.

[6]莊麗君. 美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特點[J].煤炭高等教育, 2016, 34(4): 49-53.

[7]路輝.談新時期工程碩士教育模式“科學發展”[J].高教論壇,2009(9):38-40.

[8]馬永紅,張樂,李開宇,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滿意度的調查分析——基于部分全國重點高校應屆畢業生的視角[J].高教探索,2015(12):89-98.

[9]焦磊,張樂平,陳小平.研究型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踐基地發展的困境與策略研究——基于案例大學的實證調研[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4):74-79.

[10]李娟,范家元.全日制工程碩士職業勝任力與企業需求匹配度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7(4):113-117.

[11]侯忠偉,馮瑞勝,董莉莉.全日制工程碩士“政產學研”協同培養模式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134-137,144.

[12]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 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13]鄭世良,王景偉,徐玲,等.抵及核心: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研究[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12):23-27.

[14]林健.構建工程實踐教育體系 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J].中國高等教育,2012(Z2):15-17,30.

[15]林健.如何理解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 基于《華盛頓協議》的界定和要求[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5): 17-26, 38.

[16]李伯聰. 新工程教育之器和新工程教育之道合一的新型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哲學筆記之二[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6): 39-46.

[17]李永勝.科學思維、技術思維與工程思維的比較研究[J].創新,2017(4):27-35.

[18]李鋒亮,馬永紅,付新宇.培養模式對工程碩士就業的影響[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1):60-64.

Discussion on the way to cultivate practic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in local universities

YU Xiaoping, JU Fali, LIU Liy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P. R.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needs to adapt to the talent demand of nation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key ability of full-time Master of Engineering i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sur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masters practice education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weakness of engineering ability training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basic laws of engineering ability composition and engineering masters personnel train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educ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by the following ways: strengthening the whole process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ought, cultivating engineering system thinking by offering engineering guidance course for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constructing industry-academic 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base, and setting up undergraduate-postgraduate linkage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The training approach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engineering ability to face the ability demand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post i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education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practic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Key words: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ster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educ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責任編輯 胡 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亚洲免费毛片|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国产网站免费看|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天天爽免费视频| 98超碰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网址|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国产特级毛片|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色视频久久|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国产va免费精品| 极品av一区二区| 五月婷婷导航|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青青久久91|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88av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色综合激情网| 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欧美第九页| 91美女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999福利激情视频| 欧美啪啪网|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