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潔,楊 超,胡婠婧
(煙臺業達醫院特檢科,山東煙臺 264006)
宮頸癌是婦科疾病中常見的生殖道惡性腫瘤,臨床研究表明其發病機制與女性婚史、炎癥反應及孕產史等多種因素有關[1]。由于宮頸癌早期癥狀不具有特異性、典型性,易被診斷為其他婦科疾病,會延誤患者的治療,降低治療和預后效果[2]。因此宮頸癌的早期診斷對患者生命健康、生活質量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超聲技術在治療成本、檢查方法和結果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不僅可診斷出患者子宮腫瘤位置、大小、血液供應情況,還可檢查出微小病灶,且探頭高頻率可形成高質量圖像,患者無需保持膀胱充盈狀態,廣泛應用在臨床疾病診斷中[3]。本研究旨在探討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宮頸癌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煙臺業達醫院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7例宮頸癌患者(宮頸癌組)和1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患者(CIN組)的臨床資料,另選取同期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39例作為健康對照組。宮頸癌組患者年齡24~60歲,平均(48.51±6.23)歲;其中宮頸原位癌18例,宮頸癌Ⅰ期6例,宮頸癌Ⅱ期3例。CIN組患者年齡24~58歲,平均(50.35±5.23)歲;健康對照組研究對象年齡25~63歲,平均(49.54±5.08)歲。3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宮頸癌組、CIN組納入標準:符合《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規范化診療指南》[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存在腹痛、陰道流血等情況;意識正常且近期無其他患病情況者。排除標準:經期、妊娠時期婦女;患有血液疾病,嚴重心腎功能受損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檢查,確定研究對象為非月經期。在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時,研究對象需排空膀胱,保持截石位,使用58 MHz陰道探頭檢查。將無菌避孕套套進陰道超聲波探頭,將探頭放在研究對象陰道內,通過旋轉探頭獲得全方位圖像,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對研究對象實施檢查,行全面掃描橫斷面、縱斷面,確認研究對象宮頸狀況。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3組研究對象宮頸大小,包括宮頸前后徑、左右徑。②比較3組研究對象血流參數,包括阻力指數(RI)、彩色像素密度(CPD)、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③比較3組研究對象宮頸回聲情況。④分析3組研究對象影像學檢測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多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趨勢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宮頸大小 宮頸癌組、CIN組患者宮頸前后徑、左右徑均長于健康對照組,且宮頸癌組長于CIN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3組研究對象宮頸大小比較(±s,cm)
表1 3組研究對象宮頸大小比較(±s,cm)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P<0.05;與CIN組比,#P<0.05。CIN:宮頸上皮內瘤變。
組別 例數 左右徑 前后徑宮頸癌組 27 5.19±0.32*# 4.09±0.53*#CIN組 12 3.97±0.25* 3.25±0.37*健康對照組 39 3.56±0.51 2.78±0.41
2.2 血流參數 宮頸癌組、CIN組患者RI均低于健康對照組,CPD、PSV均高于健康對照組,且宮頸癌組患者CPD、PSV高于CIN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3組研究對象血流參數比較(±s)
表2 3組研究對象血流參數比較(±s)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P<0.05;與CIN組比,#P<0.05。RI:阻力指數;CPD:彩色像素密度;PSV: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
組別 例數 RI CPD PSV(cm/s)宮頸癌組 27 0.66±0.23* 0.51±0.21*# 23.45±9.78*#CIN組 12 0.68±0.24* 0.36±0.13* 13.54±2.25*健康對照組 39 0.98±0.34 0.05±0.02 9.10±3.42
2.3 宮頸回聲 與健康對照組比,CIN組患者高回聲比例、宮頸癌Ⅰ期患者高回聲與低回聲比例、宮頸癌Ⅱ期患者低回聲比例均較高,宮頸癌Ⅰ期、宮頸癌Ⅱ期患者等回聲比例均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3組研究對象宮頸回聲比較[ 例(%)]
2.4 影像學特征 圖1:52歲健康體檢者,宮體為實質性均質結構,輪廓清晰,周邊規整,內部呈均勻中等回聲,子宮腔呈線狀高回聲,宮腔線周圍有內膜層圍繞。圖2:55歲患者,外生型宮頸癌:宮頸增大,宮頸形態不規則,宮頸外口處可見實質性不均質低回聲腫塊。
圖1 健康體檢者宮頸超聲圖像
圖2 外生型宮頸癌二維超聲圖像
宮頸癌屬于婦科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患者以白帶增多、不規則出血為主要臨床特征,該病發病機制復雜,應及時對患者疾病進行早期發現和治療,避免因治療不及時,繼而引發上皮內瘤變或宮頸浸潤癌,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由于宮頸癌早期病變多隱匿,診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與異位宮頸柱狀上皮混淆,導致診斷準確性降低,且隨著女性生活習慣的改變和生活壓力的增大,該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并趨于年輕化[5]。目前該病病因尚未明確,普遍認為與病毒感染、性行為、分娩次數、吸煙、衛生條件差、營養不良等因素密切相關,并且早期病變與腫瘤細胞的增殖、浸潤或轉移直接相關,病情惡化時表現為陰道積液或不規則陰道出血等癥狀[6]。
宮頸癌患者宮頸黏膜與肌層分界會表現出模糊的現象,此外患者的癌組織會對宮口造成阻塞,導致宮腔積膿以及子宮增大,并且在宮腔內能夠發現液性暗區或非液性暗區。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可通過分析患者腫瘤血管血流速度、血流阻力來判斷病理變化,為診斷患者疾病提供可靠的數據信息;其可直接掃描身體,無需膀胱充盈,進而有效診斷婦科臨床疾病。該診斷方法具有圖像分辨率高、檢測靈敏度高等優點,可通過電腦圖片形式準確反饋患者陰道、宮頸情況,確保醫師可有效觀察患者病變、癌變情況[7]。本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癌組、CIN組患者宮頸前后徑、左右徑均長于健康對照組,且宮頸癌組長于CIN組;宮頸癌組、CIN組患者RI均低于健康對照組,CPD、PSV均高于健康對照組,且宮頸癌組患者CPD、PSV高于CIN組,提示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充分反映宮頸癌患者宮頸大小及血流動力學的變化。
宮頸癌患者早期特征會表現為內部回聲分布不一、宮頸管回聲增強、粗細不均等,但隨著癌組織的進一步浸潤,宮頸癌中晚期回聲多出現明顯的不均勻,部分呈結節狀低回聲或中心夾有強光點、光斑及短光帶。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可以有效發現患者體內腫塊,確定腫塊范圍、大小及周圍組織關系,觀察是否有子宮周圍組織浸潤、盆底淋巴結腫大,還可通過造影劑或彩色多普勒血流信號直觀觀察患者宮頸、子宮內膜情況的細微變化,判斷子宮腫塊的性質,診斷妊娠相關疾病,可為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高水平的技術支持,同時依靠其敏感性強、分辨率高、受干擾小的特點,可清晰顯示宮頸管的結構和血流分布,為臨床診斷提供更全面的參考依據[8]。本研究結果顯示,CIN組患者高回聲比例、宮頸癌Ⅰ期患者高回聲與低回聲比例、宮頸癌Ⅱ期患者低回聲比例均高于健康對照組,宮頸癌Ⅰ期、宮頸癌Ⅱ期患者等回聲比例均低于健康對照組,提示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充分反映宮頸癌患者宮頸回聲的變化。
綜上,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充分反映宮頸癌患者宮頸大小、血流動力學、宮頸回聲的變化,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參考價值,其效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