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偉
(河北保定市清苑區人民醫院超聲科,河北保定 071100)
急腹癥是一種以急性的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腹痛疾病,常見的急腹癥如急性闌尾炎、膽囊炎、胰腺炎等,具有發病后病情進展快的特點。由于急腹癥的發病部位通常位于臟器器官處,加之種類繁多、病因復雜等,僅通過臨床癥狀進行判斷容易產生漏診、誤診現象,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1]。超聲檢查相對其他檢查方式,具有費用低,無輻射,可反復檢查,操作簡單等優勢。常規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本著急診快速為原則,一般按照檢查單指定的檢查位置進行選擇性檢查,但是急腹癥由于急性發作、進展快等,患者無法準確描述疼痛的位置及疼痛深度,因此臨床選擇性檢查容易誤診、漏診、需要再次檢查等,相對會延遲確診時間[2]。全面腹部超聲檢查是指對患者進行大范圍的腹部檢查,與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相比檢查項目更多,從而可提高檢查結果的準確性,減少漏診、誤診情況的發生[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全面腹部超聲與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在急腹癥診斷中的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河北保定市清苑區人民醫院收治的400例疑似急腹癥患者,按照檢查方式的不同分成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組和全面腹部超聲檢查組,每組200例。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組中男性105例,女性95例;年齡20~78歲,平均(46.19±2.63)歲;急性闌尾炎52例,急性膽囊炎29例,急性胰腺炎32例,泌尿結石25例,腸梗阻26例,消化道穿孔18例,其他18例。全面腹部超聲檢查組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年齡21~79歲,平均(46.55±2.31)歲;急性闌尾炎50例,急性膽囊炎30例,急性胰腺炎33例,泌尿結石22例,腸梗阻26例,消化道穿孔19例,其他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所有患者根據臨床癥狀初步懷疑為急腹癥;均進行超聲檢查,超聲檢查圖像合格。排除標準:伴有外傷性、開放性腹部創傷者;入院檢查發生休克等生命體征不穩定情況者;伴有精神、意識障礙者。患者或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此項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Philips-EPIQ5)行超聲檢查,取平臥位,將探頭頻率設置為:凸陣探頭頻率3~5 MHz,線陣探頭頻率5~13 MHz,腔內探頭頻率5~9 MHz。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組:根據超聲檢查單上所申請的部位進行檢查,在探頭上涂抹耦合劑,并利用斜切、橫切、縱切進行針對性檢查。全面腹部超聲檢查組:檢查部位有子宮附件、輸尿管、膀胱、腎臟、闌尾、胃腸道、肝臟、膽、胰臟、脾臟等,對患者疼痛部位的相關臟器進行重點檢查,其中必查項目為闌尾,若患者進行選擇性腹部檢查后未確診,則需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地深入檢查。超聲檢查過程中應逐漸將探頭頻率增加,在腹部橫放探頭并進行加壓,消除內容物質及腸道內氣體的影響,盡量避免胃腸內氣體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
1.3 觀察指標 ①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統計分析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結果,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②統計分析兩種檢查方式的檢查時間、診斷時間、延遲診斷率、檢查費用,并將其進行比較,延遲診斷率為同一檢查患者進行2次及以上的占比,延遲診斷率=多次檢查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文中數據,檢查時間、診斷時間、檢查費用以(±s)表示,行t檢驗;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延遲診斷率以[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結果 全面腹部超聲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分別為97.35%、81.82%、96.50%均高于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的91.67%、60.00%、88.5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表2。
表1 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診斷結果
表2 全面腹部超聲檢查診斷結果
2.2 兩種檢查方式的相關指標 全面腹部超聲檢查的檢查時間較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延長,診斷時間較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縮短,延遲診斷率較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降低,檢查費用較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增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種檢查方式的相關指標比較
急腹癥的發生主要與腹腔內、盆腔內等臟器組織引發的病理性改變有關,其癥狀多表現為腹部的突發急性疼痛。急腹癥包括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等,由于疾病發生的深淺度不一樣,患者無法明確地表達腹痛的部位,這對臨床醫生的診斷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通過影像學檢查,對疾病進行診斷成為重要的方式[4-5]。
但是進行腹部超聲檢查時,對于常規選擇性檢查和全面腹部超聲檢查兩種檢查方式臨床上尚存爭議。對急腹癥患者進行腹部超聲檢查可快速定位,可以準確地進行判斷;且需要患者配合準確地描述疼痛部位、深度等具體情況。但由于急腹癥涉及器官繁多,若患者無典型的癥狀,進行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具有較高的誤診率;同時在進行選擇性腹部檢查時,其項目中如果沒有包含病變部位或臟器,則需進一步接受CT、MRI等檢查,從而增加檢查費用,延長診斷時間,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6-7]。
全面腹部超聲檢查具有全面、快速等優點,其主要通過對患者進行全面的檢查,詳細掌握其各臟器情況,明確病因,可有效減少再次復查,縮短臨床的診斷時間;在檢查過程中及早發現患者可能存在的其他嚴重疾病,從而做到及時準確診斷與治療。全面腹部超聲檢查針對小病灶可避免漏診現象的發生,使檢查診斷的準確率大大提高,故而使漏診率降低[8]。本研究中,全面腹部超聲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均較選擇性腹部超聲升高,提示全面腹部超聲檢查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全面腹部超聲診斷并不僅是在常規選擇性腹部超聲的基礎上增加項目,而是針對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結合以往臨床檢查經驗,進行快速、重點突出、全面的腹部超聲檢查,從而更好地對病變位置情況進行觀察,詳細了解病變部位的信息及病變程度,減少誤診現象的發生,為臨床急腹癥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好的依據[9-10]。同時本研究中,較之選擇性腹部超聲檢查,全面腹部超聲檢查的檢查時間較長,診斷時間較短,延遲診斷率較低,表明全面腹部超聲檢查可縮短診斷時間,提高首次檢查診斷的成功率。
綜上,全面腹部超聲檢查對急腹癥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均較高,檢查時間相對選擇性超聲檢查時間長,但可縮短診斷時間,是診斷急腹癥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