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麗君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 北京)
[提要]本文針對我國綠色發展效率如何提升問題,采用DEA數據分析法測算我國各省份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在此基礎上,使用省際面板數據實證檢驗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因素。并通過多元回歸方程,對未來10年綠色發展效率水平進行情景預測。
目前,綠色發展已經成為許多國家不懈追求的目標,其手段就是越來越重視提升自身的綠色發展效率。實際上,綠色發展效率指的是以更小的環境和能源損耗來換取最大產出的一種生產生活方式。目前,諸多因素導致中國的綠色發展效率并不高,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發展模式仍然沒有改變。
在我國綠色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的發展、生產方式和資源消耗方式都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人口排放壓力大、人口密度大及流動人口占比較大,導致生活消費方式不合理,貧富差距明顯、流動人口眾多,造成了低消費水平的低端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存在。其中,很多人都不得不為生存問題而擔憂,他們無暇顧及環境污染相關的問題,對環保的需求大大低于對生存的需求,因此有一部分人不僅不能為環保做出貢獻,甚至成為了環境污染的生產者。另外,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許多高消費水平的消費者沒有在眾多的消費行為中選擇低碳方式,他們的環保意識仍有待提高。與此同時,由于各地區人口、經濟及環境管理存在異質性,自然及管理水平存在差距,在治理過程中,因治理方案不及時、方案制訂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等情況使我國治污情況不理想,綠色發展效率無法提升。
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于探究綠色發展效率水平的高低以及影響綠色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并對未來10年綠色發展效率水平進行情景預測,并根據結果提出有效的且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于綠色發展的理論主要包括循環經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以及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綠色發展理論。首先,20世紀90年代循環經濟理論開始逐漸形成體系,它指的是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主要關注的是污染物的循環處理,與傳統經濟理論不同,它講究資源能源低消耗、廢棄物低排放以及高效率生產。可持續發展理論包括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方面,經濟和資源環境應該協調發展,同時提倡綠色產業、綠色管理、綠色營銷等理念,其目的是實現生態、經濟與社會的協調一體化發展??茖W發展觀是中國創新,講究的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目前最新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即“金山銀山”理念,是我國又一大創新,它深刻地闡明了經濟與生態之間的關系,需要將生態轉化為優勢,轉變發展理念。
通過采用應用較為普遍的DEA數據包絡分析法,對各省份的綠色發展效率進行測度。DEA數據包絡分析法是一種可以評價相對效率的評價方法。使用DEA數據分析法,可以科學地評價綠色發展效率。首先要選取合理的投入產出指標,本文投入指標主要選取全社會固定資產、土地資源、能源總量,產出指標主要是地區生產總值??梢园l現,總體而言,中國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基本維持在0.5%以上,全國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呈現出“大型中心城市居高,其他城市緊隨”的整體態勢。具體來講:(1)北京、天津、江蘇以及廣東等城市綠色發展效率水平較高,其中北京、遼寧、上海以及西藏的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已經達到1。也就是說,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已經接近1或者達到1的城市,即使通過一些政策手段,綠色發展效率也很難再提升。(2)對于廣西、海南、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的綠色發展效率相對較低,因為這些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生產方式傳統,綠色發展技術落后,綠色發展科研人員較少,從而導致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偏低的現狀。
(一)影響機制。綠色發展效率水平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產、技術、生活以及治理四個方面。在生產方面,勞動力的投入會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從而促進生產進步,在綠色行業中,就會促進綠色生產增加。在技術方面,科研人員的增加離不開教育的投入,只有科研人員對綠色技術的研究,才會研發出更有效的綠色發展技術。在生活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居民環保意識越強。在治理方面,居民和政府都是環境治理的主體。在生產方面,做到節能、降耗、減污,實施污染控制,使污染物的產生量最少化是必要的。實行綠色生產的行業,需要積極采用清潔生產技術,采用無害或低害的新工藝、新技術,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盡可能把對環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在技術方面,綠色技術是指能減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態的技術體系。簡單地說,就是指人們能充分節約地利用自然資源,而且在生產和使用時對環境無害的一種技術。綠色技術在環境保護上的重要貢獻使得綠色技術隨著全球環保事業的全面興起而逐漸成長。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在政府法規、市場力量和公眾壓力綜合作用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選擇綠色戰略,推進綠色技術創新,生產綠色產品。綠色技術的研發離不開科技人員的培養和科研經費的投入。從綠色生活上來看,普通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在生活和工作上的綠色行為就越多,非綠色行為就越少;并且一個人如果有著較高的思想高度,環保意識較強,綠色生活效率就會提高。從綠色治理上來看,環保意識較強的居民也能成為綠色社會治理的一員。同時,政府的環保意識越強,綠色發展的產業投資越高,技術研究投入也越大,越能保障提升城市的綠色發展效率。
(二)模型構建。在反映人口、經濟、技術與環境的關系時,比較常用的是IPAT模型,該模型在1971年提出。它表明環境是由人口、經濟與技術共同影響的,而綠色發展既包括環境又涵蓋經濟,是一個合成的概念,它受到人口和技術的影響。本文在IPAT模型的基礎上,加以擴展,以綠色發展效率為因變量,其他因素為自變量,采用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分析。本文擬選擇的具體指標有:人口素質部分分量(X1),經濟水平(X2)、居民環保意識強度(X3)、環境污染治理投資(X4)等。本文采用的數據來源容易且具有權威性,研究結果較為可靠。構建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時間,βi、εi為參數。
(三)結果分析。通過計算得到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影響因素的回歸結果,可以發現:第一個模型中,平均預期壽命、勞動年齡人口比率、文盲率等對綠色發展效率水平起的是正向的積極作用,當平均預期壽命每提升1%,綠色發展效率水平會提升3.31%時,文盲率增加1%,因變量增加0.5。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提升綠色發展效率,就要提高平均預期壽命、增加勞動年齡人口比率、降低文盲率等。在模型二中,文盲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勞動生產率對綠色發展效率水平起的是正向的積極作用,當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每提升1%,因變量會提升0.39%時,當勞動生產率提高1%時,因變量綠色開發效率水平將提高0.3。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提升綠色發展效率,就要提高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增加勞動生產率、降低文盲率等。在模型三中,文盲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人均GDP對綠色發展效率水平起的是積極作用,人均GDP對綠色發展效率水平起的是正向積極作用,經濟水平提升會增加國民財富。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提升綠色發展效率,就要降低文盲率、提高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等??傊绊懢G色發展效率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效率,就要從多方面做起,實行綠色生產、提高綠色技術、保障綠色生活、加強綠色治理。
根據已有的預測方程預測,可以得到未來10年我國各省份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水平,選取幾個典型的綠色發展效率水平不足的城市為代表來觀察全國整體的綠色發展效率水平??梢园l現,我國幾個典型省份未來10年的綠色發展效率水平變化,總體來看,像天津、河北等靠近北京中心城市的地區以及安徽、廣東等沿海地區會較快地達到DEA有效,但是一些西北偏遠地區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提升自身的綠色發展效率。(1)受到京津冀城市群的整體影響,北京綠色發展效率水平DEA有效,由于潛在的虹吸效應,無論是天津還是河北綠色發展效率都會隨之提升。(2)長三角城市群經濟較為發達,綠色發展效率屬上海最有效,江蘇省近年來也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持續改善,綠色發展效率水平隨之提升,2030年江蘇省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將達到0.86,安徽也因此收益。(3)廣東地區2030年綠色發展效率水平有望達到DEA有效,這也是因為近幾年廣東省踐行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如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建立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探索建立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等。(4)與此相反,以甘肅、青海為代表的西北地區,綠色發展觀念落后,自然生態環境脆弱,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思路僵化,因而其綠色發展效率水平DEA有效將耗費更久的時間。實際上,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天津、河北的綠色發展效率還有待提升,作為距離首都最近的兩個城市,盡快地跟上北京的綠色發展步伐是當前的迫切任務。而江蘇、浙江緊挨著長三角,也受到其整體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廣東、廣西兩省城市綠色發展水平的差異也與其周邊的城市群緊緊關聯。而西北地區較為典型的城市甘肅、青海,綠色發展效率水平還有待提高。
綜上所述,影響綠色發展效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針對此,本文提出幾點對策建議:首先,要完善與綠色發展效率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宏觀調控,經濟、法律與行政三手抓,加強生態治理,實行生態保護措施,對高污染、高消耗的企業實行嚴厲的懲罰制度,對綠色發展行業的企業實行獎勵獎賞。合理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增強綠色發展技術的研究,倡導低碳經濟和綠色消費。其次,提高生態經濟效率,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綠色發展技術進步,轉變增長方式,加大環境規制,使得企業嚴格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促進企業優化升級,發展企業綠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在企業內部也要加強綠色發展的宣傳,控制企業排放和促進回收利用,提高企業綠色發展效率,促進企業創新。最后,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居民主體意識和環保意識,提高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水平,鼓勵居民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綠色發展效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