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允巖 翁懷達
(聊城大學商學院 山東·聊城)
[提要]選取滬市A股上市公司數據,實證研究上市公司高管特征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并在研究結論基礎上為上市公司優化和完善內部治理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近年來,隨著財務舞弊現象的不斷出現,政府和公眾對上市公司信息質量以及信息透明度的重視程度逐步加深,與此同時,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也逐步完善。完善健全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能夠從內部有效降低公司面臨的風險。而內部控制與企業高管團隊特征又有一定關系,高管團隊異質性、是否實行股權激勵,均會對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產生影響。審計收費是審計服務供需雙方就審計服務所達成的價格共識,是會計師事務所主要的盈利方式,也是事務所得以長期健康運營的基礎。那么,審計服務作為外部監督,它與高管特征之間有關系嗎?如果有,那么高管特征對于審計費用產生的影響是怎樣的呢?
現有對于高管特征的研究不少,但是對于高管特征和審計收費之間關系的研究還較為匱乏,大都是從高管特征的單因素出發或者研究公司治理與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本文對高管特征對審計費用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并為上市公司優化和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供思路。
(一)高管薪酬與審計收費。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委托人與受托人之間存在明顯信息不對稱,在報酬由委托人支付的情況下,代理人會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選擇采取一些自利行為,在獲得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時降低所要承擔的風險。胡國強、方紅星等認為對于會計師事務所來說,審計收費的收費標準取決于控制審計風險而付出的較高代價。已有研究表明,高管薪酬與審計費用呈現負相關。然而,也有學者在進行研究后得出相反結論,認為高管薪酬與審計費用正相關。一般而言,相對較高的高管薪酬,會降低其財務舞弊及盈余管理等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審計師的負擔相對較輕,事務所審計成本低,降低事務所的審計收費。同時,高管薪酬高的公司,其工作積極性也相對較高,更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會計政策,謹慎作出決策,并且有助于完善公司內部治理,降低審計師工作量以及面臨的訴訟風險,降低事務所審計收費。鑒于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1:高管薪酬與審計收費負相關
(二)高管兩職兼任和審計收費。作為管理層代表,如果高管人員之間存在董事長與總經理兼任,可能會弱化董事會監督力度,降低董事會獨立性,導致內部監督體制不健全,其購買高質量審計服務來監督自己的意愿低,審計成本低,進而審計收費也低。董事會獨立性高的公司,對財務報告的監督力度大,降低財務風險水平以及審計師面臨的訴訟風險,降低審計收費。管理層權利越大,獨斷現象越突出,越會增加審計工作難度,提高事務所審計收費。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兼任同審計費用正相關。根據委托代理理論,管理層是公司經營者,股東是企業所有者,董事與管理者之間往往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若存在兩職兼任現象,董事會的監督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進而導致內部控制有效性降低,增加管理層自利行為。對審計師而言,工作量加大,審計成本增加,面臨的審計風險也加大,必然會導致事務所審計收費增加。鑒于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2:高管兩職兼任與審計收費正相關
(三)高管人數與審計收費。高管人數指該公司年報中披露的高級管理人員總人數,具有審計師背景的高管人數越多,審計收費越低。公司高管網絡規模越大,獲得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越大,承擔的審計費用越高。高管人數越多,越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高管會積極尋求高質量的審計服務,這也會導致審計收費提高。根據資源依賴理論,高管是一個公司非常重要的資源,對一個公司而言,擁有較多高管人員,意味著該公司對人力資源重視程度高,而人力資源又是創造其他資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高管人數越多,其擁有的資源與能力也越多,所獲取的信息也更為準確和及時。高管人數多的公司,在進行決策時更能集思廣益,高效率實現公司目標。當公司面臨困難時,高管網絡規模大的公司,更能迅速及時解決問題,將風險水平控制在較低范圍。以上這幾點都會減少審計師工作量,降低審計成本,降低審計師面臨的訴訟風險,最終降低事務所審計收費。鑒于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3:高管人數與審計收費負相關
(一)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選擇2016~2018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A股數據為原始數據,最終得到能觀測到高管特征的有效樣本1,056個,樣本選取過程如下:
1、考慮到金融保險類公司的特殊性以及ST、*ST類公司的業績過差可能導致極端值對統計結果產生影響,剔除了金融保險類公司和ST、*ST類公司。
2、考慮后續信息統計分析的完整性,剔除了審計費用以及主要財務指標未披露的公司。
本文主要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所有數據利用Excel以及Stata12.0軟件已進行處理與分析。
(二)變量定義。(表1)

表1 變量定義表
(三)模型構建。根據上文提到的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以及選取的控制變量,構建以下回歸模型:

其中,LNAFEE表示審計收費,β0為截距項,β1~β6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誤差項。
(一)描述性統計。描述統計見表2。2016~2018年滬市A股上市公司中,LNAFEE均值為13.31,最小值為13.30,最大值為13.31,標準差為0.00,各企業之間差異較小。PAY均值為14.60,最小值為12.44,最大值為18.05,標準差為0.69,可見企業之間高管薪酬相差較小。MHS均值為0.27,標準差為0.44,說明兩職合一情況并不嚴重且公司間差異不大。SCALE均值為6.59,說明我國滬市上市公司平均每個公司的高管人數為6~7個,標準差為2.69,公司間高管規模差異比較大。(表2)

表2 描述統計一覽表
(二)回歸分析。將選取的變量數據帶入回歸模型檢驗,得到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回歸結果,PAY系數為-3.58,且在1%水平上顯著,PAY與LVAFEE在1%水平上顯著負相關,驗證假設一“高管薪酬與審計收費負相關”。MHS系數為3.50,且在1%水平上顯著,MHS與LVAFEE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驗證假設二“高管兩職兼任與審計收費正相關”,說明當上市公司存在兩職兼任時,內部控制有效性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費用增加。SCALE與LVAFEE沒有明顯相關性,假設三未通過驗證。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隨著高管規模不斷壯大,多元化程度增加,信息流通與傳遞更加快速和準確,從而降低經營風險和審計收費;另一方面高管人數多,意味著意見統一難度大,管理難度也增加,管理層相互聯結舞弊等自利行為出現可能性增加,審計風險增加,審計收費提高。(表3)

表3 回歸系數及顯著性檢驗一覽表
(三)穩健性檢驗。進行上述檢驗之后,用資產負債率代替應收賬款比,重新帶入回歸模型進行了檢驗,結果與上文基本一致,可以認為該模型通過了穩健性的檢驗,此處不再贅述。
選取滬市A股上市公司2016~2018年數據,實證研究上市公司高管特征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得到以下結論:高管薪酬與審計收費負相關;高管兩職兼任與審計收費正相關。借鑒上述實證研究結論,結合我國上市公司實際發展狀況,筆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完善高管薪酬激勵機制。適當提高高管薪酬,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以完善內部控制,減少企業經營風險。第二,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在合理設置領導權的同時保持董事會的獨立性,確保經營權與管理權的平衡,抑制管理層自利行為,降低審計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