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數據一詞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也應用在高校音樂教育中,讓高校音樂教育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數據的應用,讓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提高了高校音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教育行業中,大數據的使用已經很普遍,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應充分發揮大數據教學的優勢,開展高校音樂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高校音樂 優化教學
大數據是通過收集大量的信息并進行分析處理,進而為高校音樂教學提供更便利的條件。大數據的優點是信息的處理速度極快。目前,我國的音樂大數據平臺很多,比如酷狗音樂、網易云音樂、酷我音樂等比較大型的音樂平臺。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深入,通過大數據可以分享音樂信息。在教學中結合這些信息,讓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一、轉變教學理念
大數據時代是知識得到廣泛傳播的時代,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時代不一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不一樣,教育理念多元化的提出,對高校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高校的音樂教師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大數據帶來的教學優勢,將大數據中大量教學資源應用在音樂教學中,彌補教學資源的不足,提高高校學生的音樂水平,讓高校音樂教育更加全面。大數據技術與傳統的技術不同,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涵蓋軟件和硬件雙方的技術。當前的大數據技術成果和市場結合推出的諸多產品,都為現代社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與此同時,大數據技術通過走進校園教育,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課堂體驗,大幅提升了教學效果。
大數據與教學完美結合,能夠全面推動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全面推動學生的素質發展,使其關注到音樂領域的最新發展態勢以及對人才的最新要求,提升學生畢業之后進入社會的競爭力,為音樂領域輸送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
二、豐富教學內容
高校音樂包括很多內容,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古典音樂等多種類型,教師要想教好音樂,就必須精通所有的音樂類型,這對音樂教師來說難度很大。音樂教學中也包括多種樂器,比如二胡、薩克斯、鋼琴等等,學校也很少同時擁有多種樂器。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運用大數據的優勢可以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可以豐富音樂的教學資源,使得音樂教學內容多樣化。還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實現跨區域教學,比如在講到西方樂器的時候,可以聯系西方的學校,通過網絡直播進行教學,讓學生對西方樂器了解得更加深入,認識得更加透徹,還可以在直播教學中聽到正宗的西方樂器表演。比如在講到流行音樂時,可以邀請一位流行音樂家對學生進行授課,可以通過視頻教學的方式在滿足學生愛好的同時,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流行音樂教育。大數據的運用使得高校音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除此之外,由于音樂專業學生的基礎能力有差異,如果不針對性地開展分層教學,將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在傳統的教學場地以及教學模式的限制下,無法提供個性化的教學體驗。由于普及性教育和專業教育面臨的學生群體不同,因此,教學中的側重點也有所差別。以上的諸多問題都需要在教學改革與創新中加以解決。
三、創新教學方式
高校音樂的傳統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單項輸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沒有足夠的自我思考和自我表達空間。這對于部分自制力較弱的學生來說,難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逐步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需要的不再是傳統的單一型人才,而是轉向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人才。當前高校音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培養出的人才不夠多元化。
在大數據時代,高校音樂教師應認真研究其教學特征,使得高校音樂教學更加多樣化。大數據時代音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借助這個優勢,可以讓音樂教學更加有特色,更加有吸引力。通過大數據對音樂的分析處理,讓學生對音樂的認知更加深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使得高校音樂教學更加高效。例如可以用微信進行音樂教學,主要是通過視頻的形式,把音樂的重點內容加以講述。現如今,智能化的電子產品被人們廣泛應用,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高校學生基本人手一部,甚至同時擁有兩三個智能電子產品。根據實際情況,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或者數據傳輸的形式創新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微信可以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為師生的交流提供便利,讓音樂教育順利進行。還可以用計算機進行教學,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到音樂教學中。
計算機讓音樂教學效率更高,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生動有趣,是教學的有效工具之一。比如學生在練習音準時,計算機的音準很高,學生通過計算機上播放自己的發音視頻,可以看到發音的位置和方式,能更好地改正音準的問題。通過計算機,教師利用大數據可以得到更多的音樂教學資源和最新的教學信息,讓高校音樂的教學更先進,緊跟時代的發展與潮流,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當前大數據時代,高校教師也應當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積極進行自我提升,并關注大數據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將技術成果靈活地應用到教學課堂中,搭建全新的教學溝通平臺,讓學生全面掌握音樂知識。在音樂教學中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能夠搭建國內以及國外先進的教育合作平臺,為不同地區的音樂教學提供良好的合作交流模式。通過構建交流平臺更好地幫助教師以及學生找到自身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地方,為后續的音樂教學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注重與教學實踐的結合
隨著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一些教師的音樂教學過分依賴網絡,認為大數據時代下,網絡上的教學資源豐富,只有通過網絡學習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從而忽略了音樂的實踐教學。網絡上的音樂知識理論性較強,如果一味地采取這種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的實踐能力降低,因此,單獨使用這種教學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結合音樂實踐教學,才能發揮出大數據的優勢。教師應幫助學生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包括音樂社團和音樂演出等,引領學生走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五、準確進行教學定位
音樂教師主要的教學對象是所有的學生,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要合理地進行教學活動。高校的音樂課程可以是必修課,也可以是選修課,音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定位,要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專業。在教學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學習音樂設置一定的要求,要根據這些要求教育學生,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音樂。
高校的教育主要是給社會培養一些優秀的專業人才,讓學生有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能力。因此,在大數據環境下,音樂教育需要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音樂教師要做好相應的音樂教育工作,還要做好相應的教學定位,這樣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現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不能準確地做好教學定位,很多高校對音樂教育工作不是特別重視,缺乏完善的音樂師資隊伍,一些音樂教師的綜合實力不高,不具備非常專業的音樂知識,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音樂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不利于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因此,高校音樂教師要提高專業能力,進而才能對教學進行準確定位。大數據環境可以給高校學生提供一些寶貴的音樂資源,高校教師需要不斷完善音樂教學方法,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創造更多學習音樂的空間,豐富教學內容,給學生開展一些具體的音樂教學活動。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進而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為以后的音樂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結語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大數據在教學中的應用必不可少。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可以解決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很多難題。高校音樂教師也應轉變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豐富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注重網絡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提高高校音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姬超群.大數據時代高校音樂教育的優化探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0(20):33-34.
[2]詹燕君,袁芳.大數據下高校與中小學音樂教育資源共享研究[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0,41(04):47-51.
[3]許朦朧.后現代思維方式下中國高校音樂教育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9,39(23):101-102.
[4]孫靜.大數據時代少數民族大學生音樂教育信息公開制度變革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9,40(05):215-218.
[5]邱陽.陜西高校音樂教育網絡課程建設現狀調查研究[J].音樂天地,2016(03):38-42.
[6]苑丁.淺談互聯網+時代的高校音樂教育[J].音樂時空,2015(24):167.
(作者簡介:周紅伶,女,本科,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藝術系,講師,研究方向:高校音樂教育)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