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弘宇
摘 要: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賦予了護理工作更深、更廣的內涵,除了對護理技術的嚴格要求外,更加注重為患者提供全面、細致的人性化照顧和關懷。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 人文關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5-138-002
人文關懷是護理的本質和精髓,更是護理工作人員必須遵守的倫理規范。護理專業學生作為未來的護理工作人員,是護理隊伍的生力軍。探索提高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已成為護理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1998年美國護理院校聯合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首次在《高等護理教育專業標準》中明確將關懷列為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是打造臨床優質護理服務人才的重要先決條件。因此,積極尋求有效途徑,實施人文關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關懷能力是時代賦予護理教育者的責任。
為適應新形勢需要,培養具有護理專業知識、技能及關懷能力的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我利用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的教學機會,對我所代課的兩個班級在《護理學基礎》實踐中將人文關懷教育融入《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以期幫助護生建立一種“以關懷為價值觀,以關愛為先導”的理念,發展個體的關懷精神與能力,穩定其專業思想,端正其專業態度。
1.實踐對象與方法選取我校
2019級兩個班的高職護生,共計105人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生,年齡(20.35±0.54)歲,將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試驗班53人,對照班52人。兩班學生均由我進行帶教,兩班學生年齡、一般情況、入學成績、人文學科平均成績、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兩班學生實訓時數、教學內容一致。
1.1對照組教學方法采用傳統實訓教學模式
護生事先預習相關知識及操作流程→教師向學生示教護理操作項目并講解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學生在護理實訓室分組進行模擬練習→教師對學生護理操作進行歸納總結。未對人文關懷進行系統的教育。
1.2干預組教學過程
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試行人文關懷教育
①實施要求:學習護理前輩事跡,感悟關懷本質:實驗教學開展前,教師播放關于南丁格爾和獲得南丁格爾獎章的護理人員相關視頻,組織學生書寫心得體會和自身對護理專業的理解。②營造關懷氛圍,培養愛心情感:教師尊重、熱愛、信任學生,融洽師生關系;提升實驗室文化內涵,設置模擬病房,張貼關懷提示語,如防止差錯事故、防止跌倒、健康教育等;建立關懷微信群,充分利用網絡優勢,轉發、分享感人至深的時事與感悟;發起幫扶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③儀表方面要求護生化淡妝進入實驗室→面對鏡子檢查著裝(要求戴護士帽,頭發前不遮眉,后不搭肩,側不遮耳;護士服應清潔、平整、合身,裙擺不長于護士服;不染指甲,不留長指甲)→面帶微笑(不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緒帶到服務中,更不可發泄在服務對象身上);操作方面要求護生給服務對象操作前均應使用尊稱,護理服務中做到“四輕(走路輕,關門輕,說話輕,操作輕)”,同時使用溫馨護理用語,還應做好守諾,對服務對象做出的承諾及服務對象提出的問題或要求辦的事,盡早盡力給予滿意的答復,如果是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亦應向服務對象做好交代,不能讓服務對象“無期”地等待,操作前后所有用物都要求整齊擺放。④實施流程:借助護理案例,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護士”根據不同情景,按照護理程序,對模擬病人實施整體護理,要求在護理“病人”的同時,運用人文關懷解決實際問題,促進護理活動有效、有序的開展:發放并組織護生預習護理操作流程及要求→教師以案例導入講解操作流程并示教,其間邀請護生配合對話及情境→護生進行護理操作分組練習→護生進行場景演練匯報→其他護生評價及老師點評總結→課后撰寫護理場景演練報告,書寫反思日志及提出展望,必要時介紹觀看先進典型事跡影片并實地參觀。
1.3評價工具
①黃戈兵編寫的護理專業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調查問卷,共45題,總分45分~225分,包括8個維度,分別為灌輸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形成人道及利他價值觀、科學解決健康問題、協助滿足基本需要、提供良好環境、促進情感交流及幫助解決困難。
②Hoskins編寫的護士態度量表,共30題,總分30分~150分。
2.統計學方法及結果
干預前(進入實驗室第1周)及干預后向試驗班和對照班護生分別發放調查表評價試驗效果。每次發放調查表105份,回收105份,回收率100%,調查表填寫學號,方便前后對照。將數據按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編號,有順序地輸入電腦,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22.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如下:
2.1干預前兩班護生人文關懷能力量表總得分及各維度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試驗班學生人文關懷能力總分及灌輸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形成人道及利他價值觀、促進情感交流4個維度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干預前后兩班護生態度量表得分比較顯示
干預后試驗班護生態度量表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班。
3.討論
護理人文關懷是通過知識、情感、心理環境氛圍體現以人為本、溫馨服務和人文精神的關懷活動,護理人文關懷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人文關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本研究結果顯示,2019級高職護理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試行人文關懷教育,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得到了提高,人文關懷態度發生了改變。
3.1有助于增強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建立一種“以關懷為價值觀,以關愛為先導”的理念
3.2有助于穩定護生專業思想,端正其專業態度,為臨床實踐打下良好基礎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班護生專業態度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班。
3.3人文關懷教學方案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4.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4.1護理專業態度和思想不夠強烈
護生的專業態度是影響護理關愛行為的一個因素,而且也影響到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應用效果。
4.2教育教學環境氛圍不夠
環境是影響人成長的重要因素。護生的關愛意識和關愛行為處于簡單的模仿階段,還沒有形成職業的理念和情感,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4.3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自身關愛行為的習得既受遺傳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約,又受到后天經驗環境的影響。
4.4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大眾普遍認為護士做的就是打針發藥的簡單機械工作,缺乏技術性。加之當前醫療體制改革、法制建設不完善、醫學科普宣傳不足及民眾缺乏對醫學的正確認知,醫患關系處于一種不佳境況,致使護理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學習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這將削弱學生關愛能力培養的積極性。
5.建議
5.1創造良好的校園人文關懷氛圍
學校要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從校園環境、后勤服務、教學管理等方面,構建良好的校園人文氛圍,為學生的生活、學習、就業提供便利與指導,提供勤工儉學崗位,讓學生在關愛中成長,學會感恩并傳遞關愛,培養關愛他人的能力和行為。
5.2在教育教學中滲透關懷理念
①發揮榜樣作用,感化傳遞關愛。教師與學生建立關愛關系,讓學生學習并傳遞關愛,最終成為有關愛能力的人。除了輔導員,專業教師也要加強與學生課堂外的聯系。②教學方法多樣化,融入人文關懷。研究表明采取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讓護生體驗作為“患者或者家屬”的心理感受,引導學生“移情”“換位思考”,促使人文關懷能力的形成。③實踐人文關懷,完成角色轉換。臨床實踐教學作為護理教育中的重要環節,為關愛教育提供了實踐場所和機會。學生在工作實踐中也會清楚體會到:作為護士,關愛行為是職業的要求,也是優質護理的保證。
5.3充分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關懷不只是一種觀點、思想,更需要所有人實踐關懷,這樣才能發展關懷能力。大力開展以人文關懷為主題的社團活動,讓學生體驗關愛帶來的溫暖,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和諧的關懷氛圍。在高等護理教育中,只強調人文課程設置的比重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將人文關懷教育和專業教學實踐相結合,這還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不僅要學習人文知識,而且要將人文知識和護理理論整合在一起,內化成護理人文理念,并在護理專業實踐教學中恰當運用人文關懷護理,以提高自身人文關懷素養。將人文關懷教育納入到護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中,讓學生置身于人文關懷的情境之中,最終成為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護理人員,適應現代護理的發展,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為護理學科的發展和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持續改善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