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萬娟
摘 要:南京林業大學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梁希班”,培養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卓越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從梁希班的培養理念、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介紹,并從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專業素養、國際化幾個方面總結了梁希班取得的成績,最后對梁希班進行反思和回顧,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導師制、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幾個方面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
關鍵詞:農林院校; 梁希實驗班; 拔尖創新人才; 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5-153-002
人才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參與激烈國際競爭的關鍵因素,誰擁有拔尖人才,誰就能引領發展潮流,獲得競爭優勢,人才戰略是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舉措。因此在新形勢下培養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迫在眉睫。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上對拔尖創新人才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從北京大學的理科班到元培學院,從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到英才班等,我國高校深入開展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和實踐。
南京林業大學作為首批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獲得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更是入圍國家一流專業,江蘇省品牌專業,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為了滿足國家對木材科學類拔尖創新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寬厚的基礎知識,有較強的創造力和發展潛力的復合型高級木材研究人員,我院于2003年就創建了木材科學與工程實驗班(梁希班)。經過十幾年不間斷的探索和實踐,我院在構建以寬基礎、研究型、個性化為特征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取得了有益的經驗和積極的成效。本文對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10多年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歷程、改革的舉措和辦學經驗作了較為系統的回顧與梳理,并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的改革方向作一些思考與探討。
一、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
在廣泛調研、綜合分析國內外著名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我院結合自身的優勢創辦了以培養高級木材研究人員為目標的實驗班,實驗班以起點高、能力強、內容新、著重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為指導思想,以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為指導原則,主要體現在先進的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的改革上。
首先,在生源的選拔上,主要是在一年級新生中選拔。在尊重學生志愿的基礎上,由教務處負責組織學生報名參加實驗班的選拔考試,學院綜合學生數學、化學、英語考試的成績以及復試的表現綜合打分,擇優錄取。每屆30人左右。
其次,在培養方案的設置上,我院針對實驗班學生的特點,組織校內專家為材料類強化班專門制定了一套培養方案。新的培養方案采用“2+2”的虛擬辦學模式,強調低年級重基礎,尤其是強調數理化基礎學科的深度和比重;高年級個性化寬口徑的培養理念,注重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強調科研訓練。本培養方案遵循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原則,除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外,還強調學生具有寬廣的知識面。
最后,在資源配置上,我院給材料類實驗班學生配備專門的學業導師,實現一生一師,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時優化課程體系,精選教材,配備一流的師資,強調雙語教學。強化班學生單獨編制成班,學生在評優、借閱圖書、上機、參與競賽、保研等方面都比普通班有一定的優勢。
二、實驗班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院材料類強化班學生在科研創新能力、專業素質、學科競賽、文化底蘊,分析和推理能力,全球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相對于普通班級都有較大的優勢。
2.1科研能力強,創新意識高
強化班實行的是小班教學、個性培養,學生專業興趣明顯要比普通班的學生強,同時專業適應性也比普通班學生好。學生從大一開始配備導師,導師對學生學習生活專業興趣進行溝通指導,學生大一就可以開展科研訓練,進入導師的實驗室,和碩士生博士生一起做科學實驗。實驗班學生,在與導師的溝通中,與學長的思想碰撞中產生了科研的火花和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相對于普通班學生,學生目標更加清晰,科研能力更強,在畢業班的調查中,實驗班的學生考研率穩定在50%多,而普通班學生普遍在30%左右,另外出國升造率也遙遙領先。
2.2專業基礎扎實,綜合素質好
實驗班的專業教學緊緊圍繞我國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培養具有扎實功課理論基礎,系統掌握先進木材及其復合材料加工利用技術與裝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木材科學與工程領域最新理論和前沿技術,具有較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事科學研究的復合型高級人才。在這個目標的指導下,實驗班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良好科學素質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注重社會責任感和人文情懷的培養,要求學生通過厚基礎、寬口徑的大類基礎教育與自主性、個性化的專業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建立寬、專、交的多元化知識結構,強化學科知識基礎、多種思維方式及人文素質的培養和訓練,強調科研訓練和學科競賽,形成賴以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的持久競爭力。
2.3注重學科交叉,學生國際化水平高
實驗班額外增加全英文教學課程、雙語教學課程、研究型課程和討論型課程等教學特色課程,供學生選修。同時在各級平臺課程的設置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創新——探討課,強調培養學生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一二年級強調通識教育課的質量,改進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提倡教學模式多樣化,教學方法多變性,注重學生互動,引發學生思考,通識注重學科交叉,提倡二學歷。另外學院給實驗班學生提供多渠道出國訪問交流的機會,學院與加拿大UBC、UNB等多所大學合作辦學,學生出國交流機會增多。合作院校普遍反饋實驗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明顯較強,國際化水平高。
三、總結和反思
3.1實驗班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待改進
實驗班實行的是嚴格且開放的淘汰制,并非終身制,而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學生若適應性較差就會被退出,進入普通班學習,從而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雖然這種嚴格且開放的選拔淘汰機制有利于因材施教,也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但是帶來的弊端是教學管理上的困難。被淘汰的學生進入普通班級后由于課程培養方案不一樣,在選課和銜接上帶來很多問題。另外在人才培養模式急需本碩博貫通制培養,這樣能保持課題研究的一致性和連續性,為科研創新型人才創造更好的土壤。
3.2導師制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國外的著名大學有著博雅教育的優秀傳統,住宿學院更是其特色,學生無論在課堂上、學校,還是宿舍都可以隨時隨地與導師溝通交流。雖然實驗班學生都配備了導師,但是每位導師發揮的作用卻不一樣。導師工作的考核缺乏量化指標,部分教師缺乏與學生的溝通,指導性不夠,使得導師制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學院需要更加細化導師的工作職責,制定細化的考核任務,提高師資隊伍育人意識,使得教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用自己的學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也讓教師有章可循,有目的地指導學生。
3.3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
實驗班根據學生的上課情況、教師的反饋、社會的需求定期更新和修改實驗班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重點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增加學科交叉型通識課的比重,適度增加人文知識課程,強調經典閱讀,拓寬學生基礎知識面,從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兩方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2)突出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建設,完善專業選修課程體系設置,進一步優化課程順序與知識的銜接性。(3)加大木材科學與工程實驗室建設力度,增設創新實驗和選做實驗環節,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加深其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另外實驗班優選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為學生們授課,未來將打造一流國際化師資,因為一流大學必定具備一流師資,一流師資才能吸引一流學生,進而研究出一流科研成果,并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和資助。
3.4需要開展更多類型豐富的活動,強調隱性教育的重要作用
隱性教育包含很多方面,主要是強調校園文化對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校園文化對實驗班學生的隱性教育包含價值引導,如校訓、校歌、圖書館、校園環境、校園文化等,通過校園文化對學生價值取向產生指導作用,通過環境熏陶凈化學生心靈,升華精神境界,通過優秀文化激勵學生拼搏進取。學校為實驗班同學在圖書館圖書借閱、自修教室安排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通過定期講座、各項梁希品牌活動等方面進行文化熏陶,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探索真理的精神。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題,雙一流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遇與挑戰并存,南京林業大學梁希班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如何結合自身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培養特色專業拔尖創新人才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課題來源: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年度立項課題“行業特色型院校建設一流學科的內在邏輯、現實困境及突破路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汪韜.北京大學元培實驗班課程設置及對學生發展的影響[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7
[2]彭澤平.教育學專業本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考與探索——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晏陽初創新人才實驗班的探索之路 [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9
[3]盧會翔,張建奎.農學類本科生專業實習不同模式比較及優化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
[4]薄建柱.創新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大學生創新“實驗班”運行模式[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