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振

一個朋友最近向我訴苦,說他遇到職業瓶頸,不知該如何走下去。細細了解,得知他40歲之前是順風順水、意氣風發的,從基層干起,一直做到外企的高管。今年原本可以職務升遷,無奈業績受外界環境影響變差了,他迷惘、焦慮,感到“壓力山大”,不知該在外企里如何待下去……
聽了他的述說,我安撫地說:“既然在這家企業打拼了20多年,而且問問己心,確實與企業感情深厚,雖然眼下碰到職業困惑,但是以你的能力與經驗,相信是可以闖過去的。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堅持這份初心。順從己心,保持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朋友聽完我的建議后若有所思,表示贊同。
人生中,這種境況經常出現,許多人因外界情況突然變化,便跟著別人的感覺走,忘了自己的本意和初心。一個人如果能順從己心,不隨波逐流,也是人生走向成熟的一種體現和標志。
順從己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沒有一種提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通的氣概與胸襟是做不到的,沒有淡泊明志、見微知著的定力是辦不到的,沒有一種有所得必有所失、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開闊眼光和高遠情懷更是實現不了的。
現實生活中,人心容易浮躁和急功近利,有多少人愿意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不懂順從自己的內心需要,總是隨波逐流和落入俗套,不是被世俗脅迫,就是被外界的形勢和內在的情緒迷惑和困擾,盲從地做出一些輕率、錯誤的人生決定和選擇,最終多走了人生彎路,不僅虛擲了時光,還可能耽誤了美好的前程。
如果說人生幸福有多個模式,我覺得,順從己心、特立獨行、自然淳樸,或許也是一種幸福模式。人生要想歲月靜好,順從己心,過自己想要的日子,不去違逆人心,不強迫眾人與我同心,自己也不去遷就世俗的慣例與陳規,這不失為一種高明的處事待人方式。
當然,順從己心,不是叫你去順從自己的自私心、貪婪心、害人心,固執己見,死扛硬爭,處心積慮鞏固自己的人生“陣地”,不管他人的感受。而是提倡從自己的內心需求出發,不人云亦云,而是真正體現個人的人性之光,不被別人的不良情緒和言語感染、誤導,積蓄個人美好的氣韻和利人的精神,讓心靈自始至終處于波瀾不驚、氣定神閑的舒服和美好的狀態,這才是真正的順從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