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生根
“濃綠萬枝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此話出自宋代王安石的《詠石榴花》。這是王安石詠滿樹只發一花的石榴花名聯。名句的前半句常常化為俗語“濃綠萬枝一點紅”,后半句蘊含著“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道理。教師培養的途徑有許多,但關鍵核心的“動人春色”是什么呢?應該是優秀團隊建設引發的自我進步的內驅力,那是一種“不必揚鞭”自奮蹄的激情與狀態。
隊伍猶如千斤頂,它能托起何止千斤的質量!
教師猶如網中綱,舉綱能張起千千萬萬個目!
正清和濃綠萬枝
團隊建設“正清和”,它的抓手在無形的文化。文化是根,是心靈的皈依,文化可以讓人凝心聚力,所以要確立文化認同,文化引領,文化自信。
《亮劍》中的李云龍向世人展示的正是一種團隊的亮劍精神,他讓我們看到的是,僅僅人走到了一起不是團隊,心走到了一起才是團隊。凝心聚力,離不開文化,“清慧明徳”的辦學理念是文化,“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育人評價是文化,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生態、幸福、科技”校園,也是校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每一位學子,在綠色、健康、幸福的環境中成長,文化可以讓人有夢想,更有理想。堅持以人為本,以教師為本,努力為教師創設一種“樂而無憂”的生活環境,“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人盡其才”的用人環境,“終身學習”的發展環境,以無形的文化造就有形的團隊。
建設好團隊,是學校得以發展的命脈,是學校良性運轉的“發動機”,是謂“濃綠萬枝”也!怎樣建設?以下五點是“抓手”: 一是目標一致,共同愿景;二是想法一致,形成合力;三是步調一致,同頻共振;四是民主管理,群策群力;五是績效考核,同臺競技。
濃綠萬枝紅一點
“濃綠萬枝紅一點”說的是,做事講究出奇制勝,一個好的創意勝過滿把平庸,在萬綠叢中,爭取做那一點鮮紅。
認識你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努力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冠軍!一旦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富有營養的集體土壤形成,個體就會迅猛地自我成長。這源于每個個體能自覺吸取土壤里的養料,積聚了力量,有朝一日驚艷芬芳。杰出的人才從優秀的團隊中才能產生。而教師身為個體,只有置身于一個優秀的團隊,才能真正感受到自身人格的尊嚴和職業的幸福感。
一是厚積薄發,博覽群書。學校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練好內功。二是精益求精,用心專注。教育要回歸本真,教師要簡單做人,認真做事,用心做學問。三是潛心育人,溫暖有方。教師要把學生的調皮搗蛋看作成長中的必然,那么,你的愛就會根植到孩子的心田里。四是水到渠成,自成風格。各教研組要借助團隊的集體智慧積極探究適合本學科的課堂教學模式。每個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教學特色。
動人春色萬枝紅
團隊建設的終極要求是共同進步。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春。目前,學校形成了“鑄魂、煉能、用人”三位一體的教師培養機制。
以“鑄魂”為核心,提高職業道德素養 用校友成才史,強化教風教育;領導垂范,加強政德建設;弘揚五種精神,多層面固本;倡導并分步實施“校內辦事最多跑一次”,提高教師群體的職業責任心與工作主動性,真正體現“清湖高中,讀書好地方”的人文氛圍。
以“煉能”為中心,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一是煉教育能力。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建立班主任掛職鍛煉制度;實行班主任例會制度,提出班主任工作要求:以人為本、依“法”治班、有情管理。二是煉教學能力。我們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過“四·五”工程來實現的:規范教學流程“五個求”( 備課求“實”,上課求“活”,作業批改求“勤”,輔導求“細”,考試求“嚴”);新教師教學入門“五個一”(上好第一堂課,批改好第一次作業,開好第一次班會,搞好第一次家訪,帶好第一個班級);青年教師基本功訓練“五個一”(設計一份最佳教案,上一堂好課,練一筆好字,講一口標準普通話,寫一篇教育教學論文);新教師掛鉤制度操作程序“五連環”(一帶徒,二要求,三共同,四檢查,五評議)。
以“用人”為途徑,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 工作不養閑人,團隊不養懶人。青年教師的成長與成才是學校明天的希望。學校在政治上關注他們,生活上關心他們,業務上大膽壓擔子,促其冒尖。“用”體現在教師成長的道路上,可用三個“范”字來概括,即老年教師當模范、中年教師做示范、青年教師學規范。讓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找準定位,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激活內能。“用”體現在人生價值目標實現上,可用三個“成”來形容,即成長在清中、成功在清中、成名在清中。
通過“鑄魂、煉能、用人”三位一體的教師培養機制,學校重點培養好幾支隊伍,即:班子隊伍、中層干部隊伍、黨員教師隊伍、班主任隊伍、教研備課組長隊伍、骨干教師隊伍、新教師隊伍等。
學校從來不缺人才,缺的只是產生人才的機制。希望所有的學校都能做好團隊建設,讓今年花勝去年紅,明年花勝今年紅!
(作者單位:浙江省江山市清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