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翠萍
【摘? ?要】?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詩海歌鄉,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許多精彩絕倫的詩篇,人們對詩歌的重視顯而易見。例如,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詩歌總是教學重點,在中考和高考制度中詩歌題的分數越來越高。筆者接下來將針對詩歌意象教學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 初中;語文;詩歌;意象教學;策略
詩歌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和珍寶,同時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詩歌中的意象更是飽含豐富的情感和含義。因此,筆者認為在詩歌教學中將意象研究放在教學首位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如今詩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中考、高考中的詩歌意象賞析題也越來越多。
一、抓住詩歌意象,把握詩歌情感
何為意象?意象就是在詩歌當中具有一定形象且蘊含作者豐富情感和深刻含義的內容。例如,杜甫的許多詩中都是關于家國情懷的意象,而李賀的詩中大多是關于牛鬼蛇神的意象。那么語文教學如何引導學生在詩歌鑒賞時抓住詩歌的意象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抓住詩中形容詞、動詞和數量詞的使用來解讀意象。一般來說,大多數詩人都是通過形容詞來修飾景物的,這個形容詞往往賦予景物某種特定的情感,從而景物就變成了意象。除了形容詞,詩人也喜歡用動詞來描寫情景,在動詞的描繪下,詩歌中的意象會更有生命力,從而凸顯詩歌的生動感,讓詩歌的意象都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最后,就是要引導學生抓住數量詞,數量詞與詩歌的發展十分類似,都是鼎盛于唐朝。一般來說,詩歌中數量詞的使用會加深某種情感,在詩歌中常常運用到“千”和“萬”,并不是真的存在那么多的意象,而是表達詩人濃烈的情感。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在此句中,白頭就是意象,是白發的意思,“短”是形容詞,指稀疏的短發。在這里,詩人是因為擔心家國命運、想念家鄉而搔頭,因為憂愁所以稀疏的短發逐漸花白,連簪子都簪不上了。“搔”是動詞,表面上是搔頭,實際上是想解愁,國家命運慘淡、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詩人心中抱負無所施展,如此的國愁、家愁、民愁都壓在心中。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中的“三”和“萬”是數量詞,戰爭并不是只持續了三個月,家書也不是真的值錢,而是表達作者的情感。
二、掌握學習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詩歌是初中語文的教學重點,更是每一年中考、高考的考試重點。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感受詩歌的情感美、情懷美、意象美和語言美。針對目前學生對詩歌的學習欲望和學習效率較低的情況,教師應該以教材為基礎,積極探討適合學生學習詩歌的方法,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在詩歌課上,教師可以用影視作品、朗讀作品和音樂作品等引出詩歌,在音頻和影視的感染下,學生會更容易理解詩中的情感。但是多媒體教學只是輔助作用,最實用的教學方法還是意象教學法。先通過意象講解讓學生掌握詩歌的基本含義,再進一步讓學生把握總體的感情,最后解讀詩歌的真正內涵,揭示詩歌主題。
例如,筆者以《水調歌頭》為例,教師可以先用一首歌來開啟教學,讓整堂課的教學有特定的情感和氛圍。在《水調歌頭》中的詩歌意象有明月、宮闕、瓊樓玉宇、朱閣、嬋娟等,筆者建議教師讓學生自行找出詩歌意象,再結合詩歌的情感和主旨進行解釋。以詩歌意象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把握詩歌的情感和主旨。
三、培養學生審美,提高思想水平
語文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就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目前,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大量的流行歌和電影,這些流行的影視音樂作品好壞參半,水平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審美水平。因此,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大多數學生還是喜歡學習的,只是由于能力有限、方法不佳而不能進入學習正軌,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讓學生對學習和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新的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和審美水平。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詩歌和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來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
以《錢塘湖春行》教學為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詩歌的意象早鶯、暖樹、新燕和春泥的理解來確定整首詩歌的情感基調。這首詩描寫的是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特別是詩中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更是凸顯了早春時節的生命力和活力。在《錢塘湖春行》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強調詩歌的情感,在課堂中營造出因為春天來了所以活潑、喜悅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逐步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進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在日后的詩歌學習中能更上一層樓。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詩歌意象在中學語文的學習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初中語文教師也要重視這一現狀,積極探討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從詩歌意象出發理解整首詩的情感。在我國,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人們日常交往的語言工具,更是文人墨客們的一種情懷,是祖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參考文獻】
[1]周金花.初中語文詩歌意象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