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鄉村振興建設行動全面啟動的開局之年,有必要以法律為準繩,重新審視鄉村振興的關鍵點,用法治力量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保駕護航。
為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這部法律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于2021年4月29日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在第一章總則部分的第二條中規定: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等活動,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是我國第一部直接以“鄉村振興”命名的法律,也是一部全面指導和促進鄉村振興的法律。這部法律包括10章,共74條,所確定的促進措施是全方位的,包括產業發展、人才支撐、文化繁榮、生態保護、組織建設、城鄉融合等內容,既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法律還對扶持措施和監督檢查做了具體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出臺之前,我國農業農村領域已有多部法律法規,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等,為何還要制定一部專門指導鄉村振興的法律?2017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至今已有3年多的時間,我國鄉村格局正處在大演化、大調整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遇到的挑戰更多樣,利益關系更復雜,有必要以法律為準繩,重新審視鄉村振興的關鍵點,用法治力量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保駕護航。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是為了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貫徹實施而制定的。”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表示,立法的著力點是把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重大決策部署,包括鄉村振興的任務、目標、要求和原則等轉化為法律規范,確保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得到落實,確保各地不松懈、不變調、不走樣,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地促進鄉村振興。
填補了我國鄉村振興領域立法空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有諸多亮點。比如第六章組織建設充分彰顯了組織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5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座談會。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等部委有關負責同志和基層干部代表在座談會上發言,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財政部等相關單位進行了書面交流。據中央組織部介紹,在推動各地解決好鄉村治理中“人”和“錢”問題的同時,更加注重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機制,完善村民自治、“四議兩公開”、民主管理監督和協商、村務公開等制度機制,不斷提升鄉村善治水平。再比如,第四章文化繁榮突出了文化建設在促進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中央宣傳部表示,根據鄉村振興促進法,促進鄉村振興,必須把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擺在重要位置。
今年是鄉村振興建設行動全面啟動的開局之年,我們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為鄉村全面振興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并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保障鄉村振興工作任務落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