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膚黝黑,身材健碩,腳板寬大能牢牢站穩甲板,大手粗糙能堅定抓緊錨繩,經年不斷的強勁海風和咸苦海水,給65歲的王書茂烙上了海南漁民的獨特印記。王書茂1956年12月出生,1996年6月入黨,目前擔任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潭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潭門海上民兵連副連長,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是為國護海的模范,先后參加多項國家重大涉海工作,參與南沙島礁建設,培養南海維權民間力量。在南海維權斗爭中,王書茂沖鋒在前、不怕犧牲、寸步不讓,堅決捍衛我國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他帶領群眾造大船、闖深海,發展休閑漁業、建起海洋民宿,實現共同致富。

廷·巴特爾,1955年6月出生,1976年11月入黨,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是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1974年,他從呼和浩特市來到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下鄉,由一名城市青年成為普通牧民。扎根牧區、苦干實干,憑著“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廷·巴特爾扎根牧區近50年,探索出保護生態、發展經濟、促進增收的新路子,使當地牧民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你職位多高,都要為人民服務。”這是今年5月,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大發渠黨性教育陳列館”,86歲的老支書黃大發給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的師生們上黨課時說的一番話。黃大發1935年11月出生,1959年11月入黨,先后擔任生產隊大隊長,草王壩村(現播州區團結村)村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等職務。他是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的楷模。面對山高坡陡、缺水致貧的狀況,他帶領村民們歷時36年,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用實干兌現“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為改善山區群眾用水條件、實現脫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當代愚公”。

黃文秀,1989年4月出生,2011年6月入黨,2019年6月去世,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理論科原副科長、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黨支部原第一書記。她是在脫貧攻堅一線揮灑汗水、忘我奉獻的新時代青年黨員干部的優秀代表。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后,黃文秀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2018年初主動請纓到百坭村任第一書記,工作表現突出。2019年6月16日晚,因冒雨開車返回工作崗位途中遭遇山洪,黃文秀不幸犧牲,年僅30歲。她把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譜寫了新時代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