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楓
“宣布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大會結束以后,我接受了中外記者的采訪,當時我用了一個字來表達當時興奮和自豪的心情——‘爽!確實經過那么多年的談判,中國終于回到了世界經濟的大舞臺。”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這樣形容自己當時的感受。
時間回到20年前,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全體協商一致,審議并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的決定。12月11日,向世貿組織秘書處遞交中國入世批準書30天后,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WTO)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有“經濟聯合國”之稱。自1986年7月10日中國正式提交復關(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申請起,國內外無數次預測這場談判的時間表,但誰也不曾料到,由于談判逐步被“政治化”及其本身的復雜性,這一談就是15個春秋。中國代表團換了四任團長,美國換了五位首席談判代表,歐盟(歐共體)換了四位。
在龍永圖的記憶中,最難忘的是中美之間關于中國的入世談判,他形容這是中國入世談判中最難打的硬仗。
1999年11月10日,這是讓龍永圖記憶深刻的日子。當天,巴爾舍夫斯基率領美國談判小組抵達北京。此前數十輪的談判交鋒,中美雙方在中國入世問題上,各自的底牌已經摸清。這一次艱苦談判經歷了6天6夜,1999年11月15日下午4時,中美終于簽署了中國入世雙邊協定——中國入世道路上最大的障礙清除了。這是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關鍵性一步。
2000年5月,中國與歐盟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達成雙邊協議。
2001年9月,中國與墨西哥結束了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談判,至此完成了全部與世貿組織成員的雙邊市場準入談判。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
如今,寧波舟山港是中國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01年,這里的集裝箱吞吐量為120萬標箱;20年后,這里的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了20多倍,上升至全球第三,貨物吞吐量更是連續12年保持全球第一。
港口的繁榮是中國與世界深度融合的折射。中國深度融入世界也讓百姓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進口的泰國榴蓮、智利西梅、波士頓龍蝦等等這些20年前的“稀罕物”,如今成為不少中國百姓家中的尋常物。
進出口貿易繁榮強勁、百姓生活顯著改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地位越來越不容忽視。這一切都離不開2001年底的那一聲槌響。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從2001年到2020年,中國的GDP從1.34萬億美元攀升至15.3萬億美元,經濟總量也從世界第六位躍居世界第二位。
“20年過去了,我們確實需要認真總結。”在龍永圖看來,中國入世20年,帶來四個重要啟示。
第一,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入世20年,中國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資吸收國。迄今的發展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今后的高質量發展,也應當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
第二,必須堅持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20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關稅總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5%以下,遠低于入世承諾的10%,更低于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貨物進口額年均增長率超過兩位數,在華設立的外資企業超過100萬家。這些數字說明,中國入世,實現了與世界的共贏。
第三,必須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中國入世為經濟全球化注入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全球產業鏈優化和資源最佳配置。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我們不應退回到保護主義和孤立脫鉤,而應攜手推動這一進程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第四,必須堅持世貿組織的核心作用。中方堅定遵守多邊貿易規則,支持世貿組織發揮應有作用,愿與各方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多邊貿易體系,不斷增強世貿組織的有效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