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萍 段永良 宋燕燕 劉梅 邢艷芳
一、背 景
“新工科”對應的是新興產業,首先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云計算等,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傳媒領域,廣電領域也依托自身優勢趁勢而追,不斷探索人工智能在內容制作與傳播、智能化服務與運營以及智慧家庭建設方面的應用,取得初步進展。傳媒院校積極探索建立適應全媒體時代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一批忠誠黨的新聞事業、具有互聯網思維、適應新的傳播業態、支撐“智慧廣電”發展的優秀人才隊伍更是大勢所趨。本專業響應時代號召,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深刻影響,全面推動人工智能和專業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充分發揮傳媒技術平臺優勢,從廣播電視現狀及發展趨勢、市場的人才需求等多方面進行了調研、論證,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廣播電視工程專業“TV+AI 353”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廣播電視工程專業立足傳媒技術快速迭代的需求,面向智能媒體發展前沿,著力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藝術素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掌握必備的數學、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廣播電視工程、多媒體技術、數字影視制作技術、計算機及網絡等方面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身心健康,能在廣播電視、智能媒體及信息科學和技術相關領域從事視音頻系統的研究、設計、集成、應用、維護、管理及視音頻節目制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
三、“TV+AI 353”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廣播電視工程以全媒體制播技術為專業重點發展方向,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堅持課程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同步,厚基礎、強特色、重應用。建立完善的公共基礎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構建完備的實驗教學-實習實訓-素質拓展-創新創業教育-畢業設計“五元結合”的實踐體系,形成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同步、素質教育與業務培養同步、教學與科研同步的“三同并進”的“TV+AI 353”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TV同AI的交叉與融合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智慧廣電建設的關鍵支撐技術之一。廣播電視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要深入研究把握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把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運用到打造智慧廣電媒體、發展智慧廣電網絡、建設智慧廣電生態、加強智慧廣電監管等各方面。廣播電視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用AI為TV賦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加快廣電媒體轉變模式、改造形態、深化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廣電網絡中的部署和應用,加快推進建設面向5G的移動交互廣播電視網,加快基于統一云平臺架構的全國監測監管體系建設培養工程技術人才。
2.“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架構
廣播電視工程專業與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以及人文藝術等不同學科、專業交叉融合,資源互補,形成“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該體系由三大模塊構成:公共基礎課程模塊、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包括通識必修課程和通識選修課程)、專業教育課程模塊(包括學課平臺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
公共基礎課程模塊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平衡的心智、開闊的視野、開朗的個性和完善的人格,主要包含了思想政治、體育、外語、軍事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模塊著重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學生了解歷史、理解社會、認識世界提供多種思維方式和廣博的教育,通過文理交叉融合,有利于學生形成均衡的知識結構,形成良好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
3.專業實踐平臺建設
實踐教學體系是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進行專業實踐培訓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進行基本技能訓練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環節。本專業構建實驗教學-實習實訓-素質拓展-創新創業教育-畢業設計“五元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綜合運用校內外資源,建設功能集約、資源共享、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專業實驗實習實訓平臺。平臺不但能夠滿足本專業實踐教學需要,而且可以輻射校內外相近專業。
4.“TV+AR”特色課程群建設
廣播電視工程專業的堅持“厚基礎、強特色、重應用”的指導思想,課程教學體系由公共基礎課程群、學科平臺課程群、通識教育課程群、專業基礎課程群、廣電技術課程群、計算機技術課程群、人工智能課程群、技術與藝術課程群八大課程群構成,眾課程群相輔相成,既有側重又涵蓋全面,同時注重課程思政、技術與藝術結合,為學生系統掌握廣播電視技術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專業核心課為廣播電視工程特色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的課程,課程大綱聯合業界教師共同設計,教學內容引入音視頻系統的采集、制作、傳輸和監測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案例,為學生從事廣播電視技術方面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四、強化校企合作新模式
為提高學院的辦學能力,促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上新臺階,通過與行業和企業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多種實現形式,建立校企合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專業化辦學模式。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以實踐內容為載體,以教學環節為路徑,分能力分層次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校企合作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五、結語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帶來廣播電視的變革,對高校廣播電視技術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需求,專業依據新工科人才培養理念與要求,整合學校優勢資源,系統梳理專業建設思路,尋求突破與創新,構建TV+AI“353”人才培養模式與模塊化課程體系,發揮自身特長,引領平臺其它專業,加快推動傳媒工科實現跨越式發展。
1.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工科背景下傳媒院校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2018SJA0761);
2.南京傳媒學院校級教改項目:人工智能時代廣播電視工程專業AI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G201903)。
南京傳媒學院?周洪萍?段永良?宋燕燕?劉?梅?邢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