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也用不盡。”
一、激發興趣,調動內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自覺養成文明習慣,首先要使他們對養成文明習慣的重要性有明確的認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思想品德課、社會課、語文課、班隊會課是文明訓練習慣的主要課程,要著力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創設生動的德育情境,避免枯燥無味的說教。校園文化是對學生進行文明習慣教育的重要手段,要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文化內容,聯系學校實際,引導學生辨別是非曲直、真假美丑。要努力創建整潔、規范、優美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美育、德育自然融合的環境里接受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地認識到文明習慣的重要。開展多元化的道德知識競賽,像“自護知識競賽”“文明行為習慣知識競賽”“環保知識競賽”等,使學生認識到,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民族的興旺發達,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把握特點,強化訓練
小學生的特點之一是善于模仿性,可塑性大,學生要養成文明習慣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訓練要分階段實施。每個階段重點訓練一兩個文明習慣。初期制訂計劃,下發給教師和學生家長;各班根據本班實際,制訂出班級的訓練計劃。這樣便于教師和學生在反復中形成良好習慣。
三、實踐鍛煉,自主成長
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富有趣味的活動中進入情境,親自實踐,親身體驗,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活動可以有傳統德育活動和實踐體驗教育活動兩個系列。傳統德育活動系列可以分為四個層面:校級活動、少先隊活動、年級活動和班級活動。校級活動如升降國旗、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節日紀念等;少先隊活動如雛鷹爭章、假日小隊等;年級活動如清明掃墓等;班級活動如紅花評比、主題隊會等。所有活動都要緊緊圍繞階段養成教育目標進行,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踐體驗教育活動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促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如開展“我是學校小主人”系列活動,讓值周班級在周一的集會上總結一周的工作,讓全班學生輪換擔任班隊干部,讓學生自選題材、自行編輯、自己演講等,能增強了學生責任意識和自信心,使他們學會了協調,學會了共處。開展“環保小衛士活動”,組織學生到學校四周開展環境考查,上街調查公共設施被破壞的情況等,有利于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環保意識。在體驗活動中,學生成為設計和選擇活動形式、參與活動過程和展示活動成果的主人,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激發了道德情感,規范了道德實踐,培養了道德習慣。
四、榜樣示范,潛移默化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且這種力量更容易影響孩子,并且這種影響是長久的、深刻的、刻骨銘心的。教師在學生面前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熱愛祖國、關心集體、愛崗敬業、忠于職守、遵紀守法、清正廉潔、團結同志、樂于助人、文明行事、禮貌待人、行為規范、言談優雅、態度溫和,不說粗話、臟話,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還要在同學中樹立有文明習慣的典型,表彰那些努力學習、勤于鉆研、遵守紀律、誠實守信、友愛同學、懂禮貌、講衛生的好孩子,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
五、優化手段,增強實效
以幻燈、互聯網、多媒體計算機為代表的新技術,能有效地開發、利用和整合教育資源,豐富德育的內容,拓展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實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思品課、社會課、語文課等課堂教學,提高文明習慣養成教育的效果;運用視頻攝錄手段將社會問題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運用影像資料增強社會課“兩史一情”教育的形象性等。利用網絡虛擬功能,圖像顯示及音頻、視頻功能和多媒體的交互性,形成生動活潑的虛擬現實環境,為學生進行各種價值選擇實驗提供虛擬體驗,提高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更謹慎地進行價值選擇,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六、家校溝通,整合力量
文明習慣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家庭應緊密結合才能營造出良好的育人環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是孩子學做人的學校,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所有家長的期盼,而這也正是家校配合,共同擔負教育孩子的最大目的。對于學生來說,大部分時間在家中度過,加上學校學生人數多,教師的精力和時間無法與孩子父母相比。由于家長與子女之間固有的血緣、感情和倫理上的內在聯系,家長的言行對孩子影響更大。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嚴于律己、以身示范,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威信。比如,對孩子進行孝心教育,家長不僅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養育,孝敬父母是子女應有的感情。而且自己首先做到,在思想上聽取父母的教導和指點,在生活上關心體貼父母,尤其對于體弱多病的父母,要更加體貼、關心和照顧。
七、開展評價,鞏固成果
學生能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這一活動中,看到了自己的優點和成績,也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從而激勵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不斷進步。班主任根據學校制訂的《班級養成教育細則》和《學生養成教育評定表》,對學生進行月評、期末總評。月評作為期末總評的重要依據。
期末總評的方式可以先個人自評,然后小組評定,其次家長評定,最后教師評定。評定先采用定量計分的辦法評出得分,然后根據得分打出“優”“良”“中”三個等級,最后由班主任寫出定性評語。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下社聯校?韓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