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宇、夏雨超 /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航天彩虹無人機股份有限公司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國防科技協同創新體制,改革武器裝備釆購體制機制,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這一決定加速改變著我國國有軍工企業賴以生存的環境,也在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對國有軍工企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2013年,國家首次調整了1996年出臺的《軍品價格管理辦法》中“保本微利”原則,推進目標價格管理,從“成本加成”向“約束激勵”轉變,要求軍工企業落實“降本增效”,提升定價機制的市場化程度,釋放深層盈利空間。如何加強成本管控,實現效益增長,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鋪好道路,成為擺在國有軍工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國有軍工企業在實現降本增效過程中普遍因為認識不足而出現一些問題,導致內耗嚴重、效率低下,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在企業層面,不少國有軍工企業沒有意識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只是簡單地認為降本增效就是降低生產成本,沒有對“降本”深入研究、從整個價值鏈入手進行成本管控。部分企業盡管已經意識到成本管控的緊迫性,也針對性地制定了一些有關成本管理的制度,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實際應用的效果并不明顯。同時,有些企業只是盲目追求生產成本的下降,但對生產要素投入的質量關注不足,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后期質量管理及安全管理等工作的成本。
在個人層面,每位員工對降本增效的正確理解是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的基礎前提。國有軍工企業中的一些員工一直處于事業單位體制環境下,對新會計準則、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缺乏深刻的認識,對降低成本這一要求沒有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導致員工在個人崗位上替企業節約成本的意愿不足,降低成本工作缺少原動力。
在企業內部,往往空有目標,但與之相適應的配套機制卻不健全、欠缺規范性,這極大阻礙了“加強成本管控,實現效益增長”這一任務目標的完成。一是成本管控制度不完善。降低成本的要求在成本改革初期往往相對盲目,并未全面考量企業自身經營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缺乏具體量化指標,欠缺科學合理性和可執行性,這使得降成本工作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二是對預算管理不夠重視。企業沒有建立與成本管控相適應的預算管理機制,或者預算管理機制不合理,不能滿足成本核算和分析的需求。三是監督考核機制不完善。相關降成本工作缺乏監督,成本分析存在很大的主觀性,責任劃分不夠明確,各崗位降本職責難以落實且缺乏考核依據。四是缺乏長期有效的激勵措施和系統科學的培訓手段。企業上下落實“降本”要求的時候缺乏主觀能動性和技能創新性,通往“增效”之路可謂困難重重。
降本增效的核心是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要素”和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加大降本節支增效力度,進一步強化全員成本控制意識。要層層分解任務、壓準壓實責任,按照責任體系及分工推動成本管控工作實施,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成本管控氛圍。
技術進步是降本增效的堅實基礎和力量源泉。降本增效從創新開始,通過引入應用新技術,節約勞動成本,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企業自主研發實力,從而提升整體競爭力。
(1)總體規劃和工藝改進降成本
總體規劃產品設計,降低制造成本。實行多設備合并,將功能關聯的設備進行組合;不盲目突出某一方面的高性能指標,而是更加追求產品集成的最高“性價比”和最佳效益,選用行業里符合質量標準和環境使用要求的成熟貨架產品,降低設備的研發成本,縮短設備研發周期從而降低人力成本,同時為后期設備維護、備件耗材采購提供便利;不斷健全工藝技術標準,建立工藝設計流程,在裝調技術和工藝流程上不斷創新,爭取最大程度降低資金成本與時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資源統籌降成本
國有軍工企業普遍有大量外場試驗,試驗準備工作通常耗費數周時間,且場地使用、空域報批費用昂貴,往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企業可以通過計劃協調、資源統籌和技術評估,一次進場開展多次試驗、一次試驗開展多項驗證、一次空域報批為多個項目服務等,從而降低試驗成本。
(3)聚焦核心能力,打造成本競爭優勢
“小核心、大協作”的配套模式往往在國有軍工企業十分適用。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聚焦總體設計與集成能力,將非增值、低價值的程序采用外包外協方式實行社會化采購,充分利用國內優勢單位的成熟技術和產品,通過組合優化,實現產品性能滿足用戶需求;將企業的質量要求剛性傳遞到外協單位,通過生產過程檢查、下廠驗收等手段嚴把質量關,以此減少后期維護成本;盡可能選用商業級、工業級的貨架產品和原材料進行研制生產,用通用技術做高端產品。
依靠管理降低成本,轉變管理模式,是國有軍工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目標、助推“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的根本保證。
(1)優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國有軍工企業往往管理流程復雜,效率低下,應不斷對管理流程進行精簡。對包括合同簽訂、資金付款、項目立項、出差審批等流程進行優化,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路徑,以此可以顯著提高辦公效率,讓員工釋放更多精力投入到市場開拓、項目策劃等工作中,為企業創造價值。
(2)成本管理創造利潤空間
原軍工科研事業單位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科技業務活動按完全成本法核算,縱向經費多采用較低的固定低利潤模式(以支定收),成本管控意識淡薄,管理能力欠缺。國企改革后,事業單位轉企成為公司,為盡快適應公司制企業的盈利要求,需盡快將原有事業單位的完全成本法改為制造成本法,提高成本管控意識,通過成本管理創造利潤空間,改變原有“成本越高利潤越大”的觀念,在項目執行前進行項目成本策劃,建立完善成本管控長效工作機制,以及體現經濟導向的成本量化考核機制。
(3)全面預算落實成本管控
完善項目成本預算的同時,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利用預算手段分配、考核、管控公司各二級部門的財務及非財務資源,有效組織和協調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確保經營目標圓滿完成。全面預算的實施,不僅有利于企業對各項成本費用的監控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也有利于實現降本增效目標,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能落實并細化主體責任、將成本任務指標層層分解至各部門、各項目,全面落實經濟責任制,成為各經濟責任主體考核依據,確保考核體系科學、規范、高效運行。
(4)合同談判降低采購成本
通過成本管理創造利潤空間的另一途徑是嚴格把控采購成本:一是大力推進外協外購成本的控制工作,通過組織公開招投標、動態競價、三方比價、商務談判及供應商“雙定點”等方式,降低材料采購成本(具體方法包括:在采購價值較大的商品時,采用競爭機制,通過多家同類品牌供應商之間相互比較實現采購成本的降低;在采購需求量大和要求明確的商品時,統一使用公開招標的形式以保證價廉物美;在與供應商進行采購條件商務洽談的時候,靈活運用公司的業界聲譽在交貨期、付款方式等方面爭取利好條件等);二是提高集中采購程度,實施批量集中采購,不僅可爭取較低的采購價格,還能通過集中辦理采購合同簽訂、貨物驗收等,節約人力成本;三是盡可能在項目結束之后再向供應商支付部分尾款,從而為獲得更優質的采購后續服務提供可能。
(5)嚴控質量、降低返工成本
國有軍工企業應該始終恪守“以質量求生存,以服務求發展”的經營理念。生產管理層面,嚴格加強質量管理,落實崗位質量職責,并實行質量跟蹤管理。細化生產任務,嚴格落實各工序質量標準,確保質量達標,要求每名職工都牢牢樹立起質量意識。項目管理層面,主張“一次性把事情做對”,在日常項目管理中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在實踐中進一步規范、細化制度和流程。在計劃中明確對各項工作要求,避免返工及反復返工情況的出現,杜絕因返工導致的精力分散和資源浪費,最終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6)政策研究以爭取稅收優惠
國有軍工企業大多為技術密集型企業,可結合實際情況,全面梳理公司在經營、研發支出、組織管理、科研人員、創新能力、成果及知識產權等各方面的相關情況,組織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若順利取證,可在3年有效期內,將企業所得稅稅率由25%降低為15%。與此同時,國有軍工企業還可通過一系列手段進行合法合規的稅務籌劃和政策研究工作,爭取稅收減免并實現額外創收,如研究軍品免征增值稅政策和技術類合同免征增值稅政策,研究政府各項稅收、科技等相關激勵措施,積極爭取相應優惠。
在新時代的浪潮下,降本增效對所有國有軍工企業都是一項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的工作,需要全員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不斷進取、銳意創新,精益成本管理,精益效率改善,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品質去響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和個性化的客戶需求,為國有軍工企業降本增效探索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