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詞

人物檔案
呂卉: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山東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肝病中心副主任、重癥肝病科主任,山東省醫師協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學會肝病學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學組副組長、山東省醫師協會感染病學分會委員、山東省醫院協會感染病分會委員、北京亞太肝病診療技術聯盟山東省聯盟常務理事,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參編醫學論著2部,兩項科研成果分獲省市科技進步獎。
記者問:什么是肝功能衰竭?什么原因可以引起肝衰竭?肝衰竭有什么表現?
呂卉教授:肝功能衰竭(簡稱肝衰竭)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嚴重肝臟損害,導致肝臟的合成、解毒、代謝和生物轉化功能嚴重障礙或失代償,出現以黃疸、凝血功能障礙、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腹水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癥候群。
在我國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尤其是乙肝病毒),其次是藥物及肝毒性物質(如酒精、藥物、化學制劑、毒蕈等),自身免疫性肝炎、遺傳代謝性疾病,手術、創傷、缺血、腫瘤都可以引起肝衰竭,妊娠急性脂肪肝也是肝衰竭的原因之一。
肝衰竭患者多表現為明顯的乏力,惡心、嘔吐、厭油、腹脹等消化道癥狀,可有進行性加重的尿色加深,皮膚黏膜黃染;有些病人會出現皮膚瘀斑及鼻粘膜、消化道的出血現象,部分病人出現腹水,意識障礙(肝性腦病)。
記者問:什么情況提示出現肝衰竭?患者要做哪些檢查?
呂卉教授:如果出現進行性的乏力、食欲不振,厭油、惡心、腹脹,尿色加深等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既往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尤其要注意。出現癥狀后未及時休息,繼續工作導致病情惡化的患者不在少數。患者需要做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如肝臟生化學檢查(常簡稱肝功)可有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膽紅素明顯升高,白蛋白下降,凝血指標提示凝血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明顯下降等,腹部彩超可有肝臟縮小、腹水等改變。還需要檢查病毒性肝炎指標等明確病因。
記者問:肝功能衰竭是肝炎晚期嗎?跟肝硬化有什么區別?
呂卉教授:肝功能衰竭與肝硬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肝衰竭可發生在既往沒有肝臟病變的基礎上,也可以發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任何階段。急性和亞急性肝衰竭發生于既往無肝臟疾病的患者,常由急性肝炎病毒感染、藥物、自生免疫性肝炎、急性中毒等引起,慢加急性肝衰竭發生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礎上,多由于過度勞累、未及時抗病毒治療或未規范停用抗病毒藥物引起,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也可因繼發感染誘發肝衰竭。以上情況疾病進展常常比較迅速,需要及早就診。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失代償期肝硬化基礎上緩慢進展的慢性肝衰竭,表現為反復出現的腹水、肝性腦病、繼發感染等。
肝硬化是慢性肝炎發展的晚期階段,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又可根據炎癥情況分為活動型和靜止型,肝硬化患者除了有慢性肝炎的表現外,還有不同程度門脈高壓的表現,如食道胃底靜脈曲張、腹水、肝性腦病等。經過抗病毒治療后乙型肝炎導致的早期肝硬化有可能逆轉,失代償期也可能變為代償期。
記者問:肝功能衰竭能夠逆轉嗎?應該如何治療?
呂卉教授:肝衰竭屬于重癥,病死率很高,但有些病人經過治療仍是可以恢復的。目前肝衰竭的內科治療尚缺乏特效藥物和手段。原則上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采取相應的病因治療和綜合治療措施,并積極防治并發癥。目前強調根據病情發展的不同時期進行精準治療和個體化治療。肝衰竭的治療方法包括內科綜合治療、人工肝治療和肝移植。內科綜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從而減輕肝臟負擔,合理飲食,積極糾正低蛋白血癥,補充白蛋白或新鮮血漿,并酌情補充凝血因子,去除病因如乙肝引起要用抗病毒藥物,應用可疑損肝藥物的要停藥,并給于護肝藥物治療,另外,根據不同的階段進行免疫調節治療也很重要。人工肝是治療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治療機制是基于肝細胞的強大再生能力,通過一個體外的機械、理化和生物裝置,清除各種有害物質,補充必需物質,改善內環境,暫時替代衰竭肝臟的部分功能,為肝細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復創造條件或等待機會進行肝移植。肝移植是治療中晚期肝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適用于經積極內科綜合治療和/或人工肝治療療效欠佳,不能通過上述方法好轉或恢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