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祥
原文再現
這段時光不好挨。我踏著一塊塊方磚跳,跳房子,等母親回來。我看著天看著云彩走,等母親回來,焦急又興奮。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樹枝撥弄著一個蟻穴,爬著去找更多的蟻穴。院子里就我一個孩子,沒人跟我玩。我坐在草叢里翻看一本畫報,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電影畫報。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個個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叢里看她們,想象她們的家,想象她們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們的兄弟姐妹和她們的父母,想象她們的聲音。去年的荒草叢里又有了綠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節選自《那個星期天》)
精彩品評
聯系上文,母親答應“我”買完菜就帶“我”去玩。母親買菜的這段時間,剩“我”一人在家苦苦等待。“這段時光不好挨”,直接點出等待的難耐。為什么不好挨?作者怎么體現“不好挨”?
作者“踏”方磚,“跳”房子,“看”天“看”云彩走,“蹲”在地上“撥弄”蟻穴,“爬著去找”更多的蟻穴,“坐”在草叢里“翻看”一本看了多少回的電影畫報,“想象”畫報上女孩的家……細致的動作刻畫,表明“我”做了許多無聊的事。“我”不想做這些事,但只能做這些事來打發時間,為的是“等母親回來”,寫出了“我”等待時孤獨、寂寞、無奈的心理。
看看課文中的插圖,分別畫了“我”跳方磚、看天上云彩走、跪在地上撥弄蟻穴、坐在草地上看畫報四個情境。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年幼的孩子,沒有玩伴,渴望媽媽帶自己出去玩,在“空空落落”的院落里等待媽媽回來,這時他的內心滿是“空空落落”的孤獨。因為等待是漫長又孤獨的,自然是“不好挨”的。
我們寫作時總喜歡選感興趣的、印象深刻的內容寫,而作者通過一串無聊的動作和心理活動,把“無聊”寫得精彩生動,表達了自己孤獨、無奈的心情,這就是讓真情自然流露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