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發展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情緒是指人或者動物在內在或者外在刺激下的一種本能反應。幼兒的情緒一般在兩個主要因素的作用下產生,一個是幼兒的個性,一個是幼兒所處的環境或接收到的內在信息。良好的情緒有利于提高幼兒的交際能力和語言思維能力,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兒正處于情緒分化和交往的關鍵期,理解、識別自我情緒的準確性還不足,對自我情緒的產生缺乏正確認識,對自我情緒表達的場合缺乏合理的選擇。培養幼兒正確認知自我情緒,有助于加強幼兒了解自我情緒的狀態、豐富自身情緒體驗、關注自我情緒變化等。教師要培養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在幼兒教育領域內,有兩種豐富的教育資源,一種是物質形態的資源,可以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例如,一棵樹、一塊石頭、一座房子、一扇門等;一種是非物質形態的資源,看不見摸不到,例如一種情緒、一個問題、一個想法、一個舉動等。在幼兒園的冬青樹下,有一個用木頭搭建起來的二層平臺,小朋友們都叫它“樹屋”。小朋友們會和樹屋說悄悄話,和樹屋一起玩各種游戲,這里是他們開心的樂園,也是他們探索發現的天地,更是他們不斷挑戰自我,勇敢嘗試的舞臺!這里留下了小朋友們的歡聲笑語,承載了小朋友們的喜怒哀樂,更寄托了小朋友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于是我們開展了以“樹屋我想你啦”為主題的深入探究活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情緒支配著幼兒的心理活動,并伴隨著幼兒認知能力的提高而分化與發展,對兒童智力和性格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前時期是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培養幼兒正確認識與看待情緒,并學會表達情緒、疏導情緒和控制情緒,有利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在輪到開展樹屋活動時,小朋友們期待的心情就按捺不住了:“老師,今天輪到我們玩樹屋了,我想去上面玩。”“我要到上面去看那棵高高的樹。”孩子們七嘴八舌地來到樹屋后,開心地跑上跑下,有的從樓梯上跑上去,有的從網架上爬上去。小朋友們相互呼喊著:“快來樹屋上面玩呀!”“快鉆到樹洞里來呀!”“快到這里來呀!”老師問:“你們為什么這么喜歡樹屋呢?”樂樂說:“因為它很高,我們上來了也可以很高。”揚揚說:“因為它像房子,我們可以在房子里玩游戲。”天天說:“因為樹屋中間有棵樹,我覺得很好。”熙熙說:“我可以躲在樹屋下面。”突然,傳來了一聲大喊:“老師,你快來看我,我可以從這里上去!”原來是沐言,他竟然從樹屋外面的樓梯走上去了。他笑著說:“這里也可以上去,你看,我踩在欄桿縫縫里也能上樹屋。”老師看到了,豎起了大拇指夸贊他,并提醒到:“你要注意安全喲,從外邊走上去,手一定要抓緊啊,慢點走,安全第一!”沐言點點頭:“嗯,我知道的!”說完,繼續向上走,一直走到網架入口處,鉆進了樹屋,高興地向好朋友澤昊分享著自己成功的喜悅。
情緒人人有之,幼兒時期的情緒發展趨勢往往會對人的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感知的能力是進行情緒管理訓練的基礎,因此,教師要重視幼兒的情緒問題,抓住情緒發展的關鍵期,引導幼兒正確認知情緒,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一個簡單的樹屋游戲,為幼兒正確認知自我情緒創造了機會,幼兒從與樹屋初識相遇的美好情緒,到各種花樣互動游戲的愉悅情緒,到最后告別樹屋后對樹屋的想念情緒,這一步步的情緒變化體驗不是成人灌輸給幼兒的間接經驗,而是由幼兒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產生的直接經驗。這些親身經歷與體驗導致的情緒變化,都為幼兒正確認知自我情緒提供了可能。
兒童教育學研究指出:“六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很大的影響,孩子如果此時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后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人際關系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幼兒的情感要求并正確引導幼兒的情緒,幫助幼兒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幼兒學會理解他人,培養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讓幼兒成為情緒的主人。
樹屋游戲中最快樂、最活躍、最富有挑戰精神的莫過于那些男孩子,澤昊就是其中一員。他非常喜歡在樹屋上玩,不斷地走樹屋、鉆樹屋,但顯然這對他來說已經沒有難度了。今天,他走到樹屋一半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他看向老師,老師也看到了他。他看看老師,又抬頭看看欄桿,忽閃著眼睛好像在問老師,我要翻上去,可以嗎?老師接收到了信息,眨眨眼睛,點點頭。他馬上明白了,立刻抓住樹屋的欄桿,身體向上一躍,雙手往上一撐,膝蓋一下子就架在了橫欄桿上,然后一只腳跨過橫欄,撐起身體,另外一只腳夾住欄桿,妥妥地直接坐在了欄桿上。一旁的沐言、小馬看到了,也馬上爬上樹屋,想和澤昊一樣翻過去,可沐言拉著欄桿怎么也上不去,澤昊就給他示范了一遍,但沐言身體撐上去后想和澤昊一樣用膝蓋頂住欄桿,卻失敗了。他轉來轉去,找到一個新的欄桿,身體一躍,用腳踩住欄桿,一用力就上去了。他高興地喊到:“我也翻過去了。”老師問:“你剛才不是失敗了嗎,這次怎么上去了?”沐言激動地說:“這個欄桿低一點,好爬,其他都太高了,腳上不去。”原來他發現了樹屋上橫欄桿的秘密。小馬聽到后,也走到低欄桿處,身體一躍把膝蓋撐在欄桿上,翻了過去。
幼兒在樹屋開展了一個個多樣化的探究游戲,也產生了諸多的問題,有翻越欄桿、走迷宮、奪寶行動等等,教師應引導幼兒做自己行為的主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幼兒歷經種種磨難解決一個個問題,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時,他們的自我情緒也會隨著問題的產生從急躁、焦慮、不自信到最后解決問題的愉悅、自信。這是一種幼兒通過開展樹屋游戲而達到準確認知、有效調控自我情緒的途徑,也是教師通過不斷鼓勵、激勵促進幼兒發展的過程。同時我們也看到,樹屋游戲可以成為發展幼兒情緒管理的教育契機,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幼兒時期的孩子,雖然掌握了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在使用語言表達情緒方面還不夠完善。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對出現的自我情緒沒有任何經驗,表達自我情緒的能力也十分欠缺,因此,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想法,幫助幼兒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情緒打下基礎。
戶外游戲結束時,老師告訴了小朋友們一個消息:“下個禮拜一我們就不在樹屋這里玩了,要去其他的場地了。”頓時隊伍里一片“哇”的聲音。“不要不要,我還想在樹屋這里玩。”樂樂第一個叫到。“那我們能不能和其他班的小朋友一起玩啊?”航航著急地問。“樹屋好好玩,我不想離開它。”揚揚低下頭,嘴巴噘著一臉失望。老師一臉無奈地說道:“可是我們必須要按照安排表進行活動。”諾諾過來拉了拉老師的手:“那我們可以跟樹屋拍張照嗎?”老師說:“當然可以啊!”大家激動地跑上了樹屋,和樹屋一起合影。“那我可以給樹屋送禮物嗎?”曦曦問。老師說:“當然可以啊!”大家又四處尋找漂亮的小石頭、美麗的樹葉等放到樹屋的臺階上,并和它說再見。回到教室后,小朋友們打開了畫冊,記錄下自己與樹屋的美好故事。在離開樹屋的第三天,靈靈跑過來說:“老師,我好想樹屋啊。”另外一個幼兒聽到了也說:“我也好想樹屋啊。”小朋友們都在想念著樹屋!于是,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了信封,親手畫了信紙,把自己想對樹屋說的話,對樹屋的想念和愛意,都裝進了信封里,送到了“樹屋郵箱”。
當幼兒離開樹屋后,產生了一種對樹屋的思念情緒,教師及時抓住了幼兒這種情緒體驗,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動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與幼兒產生共情。然后教師幫助幼兒用書信的形式合理宣泄情緒,讓幼兒獲得了對自我情緒的主動管理。教師感同身受的傾聽,用眼睛觀察幼兒的行為,捕捉他們情緒發出的信號,站在幼兒的角度上體會他們所處的情形,幫助幼兒管理自己的情緒,用自己的心靈感受幼兒的體會。
生活中充滿著豐富的情緒,在豐富多彩的人生中,情緒作為一種非物質資源,就像一個多變的萬花筒,展現著我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因此,教師要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學習和掌握情緒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幼兒的情感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必須重視幼兒情緒表現的最佳時期,以更多的耐心、愛心,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幼兒探索和認知自我情緒,理解并調節自身狀態,學會傾訴與表達各種情緒。教師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特征的前提下,還要具體分析幼兒產生的情緒,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幼兒園城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