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鳳 段美萍
民間游戲形式多樣,具有很強的趣味性,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價值,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能力。但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今的民間游戲卻面臨著消亡的命運,因此,人們要想傳承和發展民間游戲,就必須給予民間游戲更多的關注,尋找傳承民間游戲的新途徑。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幼兒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游戲化的教學形式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階段的特點和學習規律,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而民間游戲滲透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區域游戲中,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促進民間游戲的傳承和發展,為幼兒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民間游戲中所呈現的內容往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具有顯著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二)取材簡單,內容豐富
民間游戲的取材簡單,一般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一根繩子、一塊石頭都可以成為民間游戲的材料。民間游戲的材料還具有隨意性,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和興趣,在參與民間游戲的過程中,隨意改造和加工游戲材料。
(三)具有娛樂性和趣味性
民間游戲能夠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游戲中發展自己的創造力,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部分民間游戲還有相應的口令和兒歌,幼兒在游戲中可以邊唱邊玩,能夠有效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出極強的娛樂性和趣味性。
(四)形式靈活多樣
民間游戲形式多樣,內容通俗易懂,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水平。比如,在一根繩子上綁個小物品,用手捏住繩子的一頭,幼兒便可用腳“踢毽子”。又如民間游戲“跳房子”,游戲規則十分簡單,幼兒只需在地上畫上相應的格子,就可以開始進行游戲。民間游戲形式靈活多樣,能夠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
社會性發展重點探究個體在與他人交往中情緒、態度、行為和觀念的變化,并貫穿于個體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幼兒早期教育階段,教師在開展社會性發展教育時,大多從語言、行為等方面入手,約束與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這導致幼兒在教育過程中變得十分被動。這種過于單一、機械化、程式化的教育方式難以為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提供實質性幫助。民間游戲既具有一般游戲的交互性、體驗感、趣味性、娛樂性,又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和傳播性,此外,民間游戲還具有一般游戲沒有的特征,如鮮明的地方和民族色彩。因此,教師應以民間游戲為切入點,通過開展民間游戲,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將民間游戲滲透到社會性發展教育中,從而促進幼兒社會性意識和相應社會性習慣的培養。
當人們尋找兩種不同事物的結合點時,為了能將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通常會從他們各自的特點出發,尋找結合點。民間游戲除了具有互動性強、體驗性強、趣味性、娛樂性、傳播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征之外,簡單易懂也是民間游戲比較突出的特征。社會性發展教育中最有效的傳播方式就是語言和行為,而語言和行為正是民間游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兩個方面,因此,我們認為語言和行為是做好社會性發展教育與民間游戲教學銜接的兩個基本銜接點。
一是語言。語言是具有某種概括功能的符號,是代表某種事物的象征,我們教授幼兒學習和使用語言,不僅要教會他們說話和掌握一項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及描述一些具有指導意義的行為。民間游戲豐富的游戲形式和內容,會讓幼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在真實情感的輸入和輸出的雙向傳遞中,幼兒的語言表達會變得更加自然、真實,并且隨著心理狀態的變化,幼兒的情緒也會產生強烈的目的性波動,這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和分析幼兒的情緒、態度、行為和觀念,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二是行為。語言對于行為具有某種指示作用。例如:鬧鬧說:“我要與樂樂分享我的小豆子。”這是幼兒自我情緒的表達,通過這句話可以得知,鬧鬧和樂樂都非常渴望分享。但是“分享”是一種行為,不能只靠語言來表現,因此我們需要觀察鬧鬧是如何與樂樂分享小豆子的。幼兒的分享行為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可以讓幼兒學會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誼,讓幼兒懂得如何相互合作和幫助,促進了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民間游戲教學以語言和行為為基礎,與社會性發展教育關系緊密,對我們開展日常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一)選擇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游戲主題和內容
幼兒之間具有差異性和個性化的特點,在進行民間游戲時會表現出不同的學習狀態和性格特征,面對同樣的問題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民間游戲時,要根據幼兒的具體特征和不同需求,因材施教,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游戲主題和內容,從而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例如,小班幼兒的理解水平和認知能力還不夠成熟,因此,教師在選擇民間游戲的主題時,應盡量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借助不同的游戲主題形式,讓幼兒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進行模仿與交流,增強幼兒參與游戲的體驗感。對于中班幼兒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基礎的社會性經驗,對社會關系有了初步的掌握和了解,因此,教師在選擇游戲主題時,應盡量貼近社會性情境。
教師選擇民間游戲活動的主題應盡量體現出社會關系,增強幼兒在社會關系中的認知能力,滿足幼兒多樣化的社交需求,把主導位置交給幼兒,讓幼兒自主制訂游戲規則,從而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建立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心理環境
幼兒之間的溝通,無論是語言上的還是行為上的,都是發自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這也是運用民間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為了突出民間游戲活動的教育意義,教師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讓他們愿意交往、喜歡交往、敢于交往,體現出民間游戲自由、公正等特點。我們還要鼓勵幼兒在自己喜愛的民間游戲中探索、發現、體驗,善于將自己熟悉的社交元素,如排隊、遵守規則等融入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綜上所述,民間游戲作為一種具有極強娛樂性和教育性的教學形式,在幼兒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將社會性發展教育融入民間游戲教學中,能夠培養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意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劉大甕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