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愛平

當前,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和當前行業創新力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在功能性食品領域,消費者對功能性食品的巨大需求與功能性食品科普不足等的矛盾也在驅動著市場的前進。
日前,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主辦的“推動新食品原料應用,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功能性食品發展趨勢圓桌論壇”上,原衛生部副部長張鳳樓以及國家衛健委食品司、中國疾控中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農業大學、山東大學、江南大學等機構高校的食品營養專家共同研討功能性食品的產業發展,呼吁加強透明質酸等新食品原料的研發和應用,加強科普和生態建設。
實際上,功能性食品在國外由來已久。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介紹,透明質酸作為食品原料在國外已經應用很多年,日本很早就將透明質酸應用在普通食品和飲料中,美國多將透明質酸用于關節修護類產品。
據英敏特全球新產品數據庫(GNPD)檢索顯示,截至2020年5月,全球含玻尿酸的食品共有2000多個,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捷克、巴西等國家,已有多款含透明質酸的保健食品上市,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也已有大量含透明質酸的普通食品上市。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透明質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目前,中國的玻尿酸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80%。我國從2003年就開始給日本、美國等國家供應食品級透明質酸原料,產品是符合國外這些國家的食品原料標準的。
“我們的老百姓對透明質酸的食品有著強烈的需求。此前,因為我們國內透明質酸原料不在目錄里,又不能吃,只能通過跨境電商的形式進來,國內消費者常常通過海淘代購購買,但是其實如透明質酸原料等生物活性物原料都是從國內出口,再形成產品賣給國內消費者的,而且國內這樣的市場需求巨大。”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陸文偉說道。
2021年1月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透明質酸鈉等15種“三新食品”的公告,對透明質酸鈉等3種新食品原料審查并通過,可應用于普通食品添加。政策的放開給功能性食品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沃土。
然而實際發展問題也隨之而來。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則是大眾對功能性食品的概念認知。目前,我國食品分類中,還沒有“功能性食品”這個法定名稱。“一般認為,功能性食品是指對人體具有增強機體防御功能,調節生理節律,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等有關生理調節功能的食品。”中國營養學會原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翟鳳英表示,“功能性食品在慢性病高發的時代、生活方式病不斷上升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會起到未病先治的作用,有助于預防多種疾病,輔助臨床。”
“在特定概念上,功能性食品就是具有特定營養保健功能的食品。”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陸文偉表示,功能性食品在產業界可能就是食品和藥品的橋梁,滿足個體對健康需求,通過功能性食品來改善提高健康水平。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張燕表示,“我們現在吃得越來越好,但卻產生了很多的疾病,這些都需要從‘吃’來改善。從加工食品的角度,食品的原料或配料中除了重視蛋白質、礦物質等傳統功能成分,一些新功能活性成分也需要充分考慮,比如透明質酸、葉綠素、花青素等,這樣可以讓日常飲食為居民健康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營養學會原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翟鳳英舉例,比如,透明質酸本身是人體的一種成分,它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是目前發現的自然界中保濕性非常好的物質,被稱為理想的天然保濕因子。它可以改善皮膚營養代謝,使皮膚柔嫩、光滑、去皺、增加彈性、防止衰老,在保濕的同時又是良好的透皮吸收促進劑,與其他營養成分配合使用,可以起到促進營養吸收的理想效果。
透明質酸添加到食品,是否安全,是否能被吸收?這是公眾非常關注的話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制劑技術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大學藥品監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臧恒昌談到,查閱諸多文獻和研究發現,口服透明質酸(即玻尿酸)經過代謝,可以部分被生物體吸收利用。
文獻報道,口服高分子量的透明質酸,約76.5%經肝臟代謝會變成能量被消耗掉,約8.8%則被輸送到了各個組織器官發揮生物作用。口服的玻尿酸可以在保護胃腸道健康、護眼、緩解骨關節炎、改善皮膚功效等方面發揮功能。多項臨床研究發現,口服玻尿酸具有保護胃黏膜,緩解腸道炎癥,調節腸道菌群的功效。在眼健康方面,韓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口服玻尿酸可以緩解干眼癥。另外,日本最早在2001年發表口服玻尿酸改善皮膚干燥的臨床研究,玻尿酸還可以改善皮膚干燥,提升皮膚緊致,增強皮膚保水性。
未來,透明質酸將會作為原料出現如巧克力、飲料、冷凍飲品等更多創新食品產品中。通過科學的原料和方法標準研究制定,建立有效的質控檢測技術體系,才能保證產品的含量和功效,保障消費者權益和健康,避免市場大規模產品入市后,可能出現的以次充好、虛假標識的情況。
“早在1983年,我國第一部食品衛生法試行期間,首先就提出對新資源食品由衛生行政部門審批。今年1月,國家衛健委批準了透明質酸鈉等一批產品為新食品原料,可以添加到普通的食品里,比如牛奶、面包、巧克力等。”原衛生部副部長張鳳樓指出,經過30多年的發展,衛生部門批準了許多新資源食品或者說新食品原料,不僅豐富了食品內容,滿足了廣大群眾不同層次的、不同健康方面的需求,也促進了產業的快速發展。新食品原料的應用,意義非常重大。
“新的物質要進入普通食品里,確實對于大眾消費者需要有一個科普的過程。而對于一個產業的發展,科學基礎支撐是核心。首先要有科學基礎研究的支撐,然后將科學基礎轉換成技術的支撐,然后通過技術支撐產品。有了好的產品,我們還要打造國人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真正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市場需求。”華熙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趙燕表示。
全國食品發酵標準化中心主任助理、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劉明呼吁,透明質酸在食品中的應用還僅僅只是開始,從原料到在食物中科學合理的應用,還需要開展原料質量規格、產品檢驗方法等標準化的研究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