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玉芳 吳夢影 李瀟鋒

成都金融城雙子塔上演主題燈光秀慶祝建黨100年。(供圖/視覺中國)
風雨蒼黃百年路,高歌奮進新征程。
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始終與人民在一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服務保障民生的重要職能部門,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手中央、省級媒體組織開展了為期近一個月的“追尋紅色足跡,講傳人社故事”主題采風活動,用有革命情懷、有民生溫度的人社故事,向建黨百年華誕獻禮。
從5月下旬至6月中旬,采風組追尋著紅色足跡,分四路行進:在廣安,緬懷了偉人鄧小平;在雅安,參觀了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在德陽,參觀了黃繼光紀念館;在宜賓,參觀了青峰寺革命烈士紀念館……在回望歷史、緬懷崢嶸歲月里,傾聽當地人社部門在傳承紅色基因中解民憂、紓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鮮活故事,體驗人社部門為群眾辦實事的溫暖舉措,展現奮進拼搏中的人社擔當,生動反映“溫暖人社”給當地群眾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
86年前,無懼生死的22位勇士冒著槍林彈雨飛奪瀘定橋,成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而瀘定橋因此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
做農民工的護“薪”人
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壯舉,創造了人類行軍史的奇跡。而現在,一條沿著紅軍長征足跡的高速公路——瀘定至石棉高速正投入建設。
“光是C2標段用工量就有3200人,高峰期時能達到七八千人?!表椖坑霉ち咳绱酥螅绾巫屆恳晃晦r民工每月都能按時足額拿到工資,是瀘定縣人社局緊抓不放的工作。
“在人社部門指導下,我們成立了農民工工資糾紛處理工作領導小組,一旦發生工資糾紛,可實現人社部門、用工單位、農民工三方協調,快速化解勞動糾紛矛盾。”瀘石高速C2總包部黨支部書記肖偉說,每個工地上都設有農民工維權告示牌,還為農民工發放工資支付小冊子,上面不僅有各單位部門負責人的聯系方式,還有維權的注意事項。
“為幫助用工單位更好地保障農民工權益,我們進企業、進工地宣講《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現場培訓勞資員,為企業解答農民工工資支付問題,指導企業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讓農民工和企業在工地上就能化解勞動糾紛矛盾,并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人社業務?!睘o定縣人社局局長向陽牧說,目前,瀘定縣人社局還通過強化“一個牽頭抓總”的主體責任,強化常態
化投訴受理便民服務機制與聯合辦案機制,開展勞動保障監察日常巡查、專項整治、執法與司法聯動和“四進送”普法行動,以及全面推行農民工工資發放公示、勞動監察預先告知、工資保證金、實名制管理等六項制度,把牢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今年以來,我們已為省內外近800名瀘定籍農民工追回了被拖欠的工資共計1300多萬元,不僅維護了社會穩定,也為瀘定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p>
從重慶到瀘定參與建設瀘石高速的龍廣在工地上做工已經近9個月了,每月都能按時足額拿到8000元的工資。“工作雖然辛苦,但有了穩定的收入,我把老婆和兩個女兒都接了過來。以前大半年才能回一次家,現在一家人就在工地團圓,我覺得很滿足?!饼垙V發自內心的幸福笑容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更堅定了瀘定縣人社局做農民工護“薪”人的信心與決心。

采風組深入工地采訪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 。(供圖/四川省人社廳)

采風組采訪合作社負責人汪廣斌。(供圖/四川省人社廳)

磽磧鄉貧困人員長明成功脫貧。(供圖/四川省人社廳)
“長征萬里險,最憶夾金山。”位于寶興縣的夾金山,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這里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脫貧奔康一路“長明”
位于夾金山下的磽磧鄉,當年紅軍便是經此地開始翻越夾金山的。紅軍到此地時,尊重當地風俗,與藏族同胞互助,而這種“互助”傳統也延續到了如今,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寶興縣實現了“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磽磧鄉的貧困人員多是因“病、殘、災”致貧,當地藏族同胞長明就是其中之一。長明是夾金山村澤根組人。2014年,因替父母治病,長明欠下不少外債,只得將家中的牛全部變賣,因此被識別為貧困戶。當地人社部門了解情況后,立即根據長明的具體情況,為他送去了脫貧好政策。在人社部門的幫助下,長明離開老房子搬到了山下,不僅住上了明亮寬敞的樓房,還重操舊業搞起了養殖。此外,長明還參加了人社部門組織的各類就業培訓,不僅練就了一手好廚藝,還掌握了焊工的相關技術。
“感謝政府在我最困難時對我的幫助,我現在能掙錢,日子也越過越好。”如今的長明養著8頭西門答爾黃牛,每年能為他帶來萬余元的收入。在旅游旺季,他還會到同村的酒店當廚師,每月能增收幾千元??臻e時他還會種些玉米、土豆……“多元化”的收入讓他的日子越來越紅火,而他也相信,自己的生活從此會一路“長明”。
“在扶貧路上,我們一直堅持‘志智雙扶’,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提高脫貧質量。”寶興縣人社局雙創中心主任李鴻介紹,扶志,主要是以鼓勵為主,一方面鼓勵貧困戶創辦農家樂等,人社部門為其提供相關支持;另一方面鼓勵貧困戶外出務工,按不超過每年1000元/戶的標準,對外出務工就業的貧困家庭勞動力給予就業補貼,對參與鄉(鎮)、村組織的臨時性公益勞動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勞務報酬。扶智,主要以技能培訓為主,人社部門根據當地培訓需求,組織開展廚師、種養殖、電工、焊工、餐飲服務等技能培訓。
在寶興縣蜂桶寨鄉,全縣首個就業扶貧車間“寶興縣明瑞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正紅火經營著,這是民治村委會副主任汪廣斌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大本營”。
寶興縣明瑞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是一家以牲畜養殖、銷售,中藥材種植、銷售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走進合作社車間,草莓、葡萄、香菇、魚塘、藥材琳瑯滿目,已然是當地休閑娛樂、采摘的新去處?!爱數厝松绮块T為合作社的成立與發展給予了政策和資金上的幫扶。”汪廣斌說,合作社成立之初,寶興縣人社局就為其授牌,還發放了一次性吸納就業獎補資金2萬元,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支撐。自2020年6月15日合作社正式掛牌以來,已吸納周邊3個村的10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每戶年均穩定增收15000元左右。
為促進貧困家庭穩定就業,寶興縣人社局以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的需求為重點,強化就業扶貧車間、就業扶貧基地等載體建設,鼓勵貧困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并給予相關配套政策幫扶。同時,立足貧困家庭實際,創新工作舉措,從2018年起,連續三年實施貧困家庭就業補助幫扶政策,進一步激發縣域貧困家庭內生動力,有效開創就業扶貧新局面。從2018年至2020年,寶興縣共計發放就業補助資金332.96萬元,惠及全縣1122戶貧困戶家庭,實現了在脫貧致富、共奔小康的道路上,“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童伴之家”讓孩子們有了笑容。

淡青搜集的孩子們的“微心愿”。
天全縣,紅軍長征時曾在這里戰斗、駐留百余日,留下了許多長征故事和寶貴的長征精神。
從“后方”關懷到“前方”保障
在新的歷史時期,勤勞的天全兒女為創造美好的生活,不少人選擇了外出務工,為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如何讓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安心工作、穩定就業,是天全縣人社局一直以來關心關注的事。
對于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來說,在家的孩子是內心最深的牽掛。而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父母的陪伴是日思夜想的期盼。這遙遠的距離“鴻溝”,該怎么來“全”?在天全縣建立的“童伴之家”里能找到答案。
“童伴之家”是天全縣人社局努力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生活難題和后顧之憂,針對留守兒童渴望父母陪伴而啟動的關愛留守兒童項目。來自湖北的淡青就是“童伴之家”里的一位“童伴媽媽”。在這里,像淡青這樣的“童伴媽媽”會陪伴留守孩子們玩耍和學習,而“淡青們”也用媽媽的愛,溫暖著每一個思念父母的孩子。
2019年,“童伴之家”項目推廣到天全縣。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來到這里。如今,天全縣已建有7所“童伴之家”。在這里的孩子,有了像淡青這樣的“童伴媽媽”的陪伴,笑容越來越多,這也讓他們在外務工的父母安心不少。同時,天全縣人社局還聯合相關部門建立了留守兒童監護網絡,保障留守兒童權益,并為孩子們搭建起與外出務工父母溝通、聯系的橋梁,助力孩子們健康成長。
除了解除外出務工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天全縣人社局還在他們的務工道路上一路護航。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不少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出行受阻。天全縣人社局急他們所急,將疫情防控與農民工服務保障相結合,深入推進農民工全覆蓋走訪慰問行動,送出1.8萬份禮包,幫助3.2萬余名農民工申領健康碼。同時,為農民工開展異地辦證、延時服務、開通咨詢專線等系列便民措施,讓2800余名農民工順利辦理各類證照。此外,針對農民工外出務工出行不便,天全縣還率先在全市開通“點對點”專車7趟,幫助22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一出家門,就進廠門”。2020年春節期間,天全縣人社局為解決“就地過年”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全縣各級農民工服務機構搭建起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與“就地過年”農民工的“云團圓”通道,鼓勵“就地過年”農民工運用線上方式與留守人員拉家常、分享見聞,縮短“地理距離”,拉近“感情距離”。
“要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實現讓他們在外安心工作,就要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碧烊h人社局從“后方”關懷到“前方”保障,做深做細了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讓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真切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關愛。
中江縣是英雄黃繼光的家鄉。幾十年前,年輕的黃繼光從這里出發,跟隨部隊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在上甘嶺戰役中,他以血肉之軀堵住敵人的槍眼,英勇犧牲,留下了“不怕困難、敢于勝利”的“繼光精神”。
培樹“領頭雁” 為鄉村振興賦能
歷經幾十余載的歲月洗禮,“繼光精神”已成為中江發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內在動力。特別是在打贏脫貧攻堅戰,走好鄉村振興路上,中江縣人社局發揚“不怕困難、敢于勝利”的“繼光精神”,培樹返鄉創業“領頭雁”,讓“領頭雁”帶頭奔向富足、幸福的好日子。
在中江縣輯慶鎮柳河村的中江縣福瑞康水果專業合作社,近千畝的土地上種植著柑橘、李子、桃子等果樹,樹下套種著芍藥等中草藥材。遠遠望去,滿山果樹綠意盎然,林間草藥生機勃勃。然而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怎樣才能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村民收入成為了當時中江縣面臨的難題。為此,中江縣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進行研究部署,舉辦中江籍在外成功人士座談會,引導優秀農民工回鄉創業?!耙龑麄儙е夹g、資金回家鄉開創新天地,有助于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能助力鄉村振興。”在中江縣人社局副局長周光旭看來,優秀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回鄉發展成為當地的“領頭雁”,不僅能帶動當地產業發展,促進村民收入增加,還能吸引更多“歸雁”還巢,建設家鄉。
中江縣福瑞康水果專業合作社的創始人唐武瓊就是中江縣帶領鄉親致富增收的“領頭雁”之一。2017年,在外打工多年的唐武瓊響應號召,回到家鄉創立了中江縣福瑞康水果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先后流轉土地1000余畝,套種果樹與中藥材。而合作社的建立也為當地村民增加了收入。目前,合作社已先后吸納了100余名農村富余勞動力、23名建檔立卡已脫貧勞動人口就近務工增收。
“我們在套種果樹和中藥材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所幸有專家的傾力幫助。”唐武瓊說,在四川省專家服務中心的組織下,專家們已多次來到合作社,在田間地頭為村民開展技術指導?!敖衲?月初,專家們還來到合作社,為我們指導了種植技術?!?/p>
“針對像唐武瓊這樣在種植果樹、中草藥中遇到技術問題的人,我們一方面積極與當地農業部門聯系,組織村民參加種植技術培訓。另一方面,收集整理重難點種植技術問題上報,再由省人社廳相關職能部門組織協調對口專家前來開展技術‘問診’?!敝芄庑裾f,中江縣是典型的丘陵農業大縣、人力資源大縣,返鄉創業者大多選擇與農業有關的創業項目。而他們中大多數都是首次創業,在扶持政策應用、破解技術難題等方面都需要幫助。為此,中江縣人社局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微信公眾號等多渠道加強返鄉創業相關政策宣傳解讀;與農業、稅務等多部門加強協作,組建專家服務團,開展專家“送服務”進基層活動,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提供全程創業指導服務。近年來,中江縣通過大力招引、全程配套扶持舉措、針對性培訓指導,讓越來越多像唐武瓊一樣的“歸雁”變成了動力十足的“領頭雁”。

黃繼光紀念館。

村民在為果樹剪枝。(供圖/四川省人社廳)
成都邛崍市高何鎮高興村的紅軍長征邛崍紀念館,是成都市區域內唯一的長征紀念地。1934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途經邛崍,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跡及許多珍貴的紅色印記。縱然時間已過去80余載,但長征精神在邛崍依然歷久彌新。
稅保業務“一窗通辦”
在長征精神的引領下,邛崍市人社局不忘初心使命,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出發點,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在全省首創成立社會保險聯合服務中心,實現稅保業務“一窗通辦”,解決了群眾辦理社會保險業務的“痛點”“堵點”,為建設群眾滿意的公共服務體系提質增效。
6月3日一大早,程女士來到邛崍市民中心一樓的社會保險聯合服務中心辦理社保繳費業務,從排號到辦理完成只花了5分鐘。而在今年3月前,辦理該項業務需要跑好幾個不同業務部門的窗口,至少需要花費30分鐘。
“社會保險聯合服務中心的成立,打破了部門壁壘,將原來分設的辦理窗口統一整合,讓業務辦理從‘多頭找部門’轉變成‘一窗辦結,一次辦成’”。邛崍市社會保險事務管理局業務受理科科長羅一平說,今年3月,邛崍市人社局與邛崍市稅務局、醫保局、行政審批局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成立了線上、線下社會保險聯合服務中心,實現了社保業務跨部門全流程的深度融合,讓辦事群眾享受到“一站式”便捷服務。
“線上,在‘邛崍服務’微信公眾號只需一鍵點擊進入‘稅保一窗’頁面便可辦理多項業務。線下,大廳的人員進行統一管理,業務統一受理,繳費人不用區分受理部門便可直接辦理業務,既避免選錯號、排錯隊的困擾,也解決了跨部門、多窗口流轉的難題?!绷_一平介紹,線上成立了社會保險聯合服務中心集約化平臺,將稅務、人社、醫保部門的高頻社會保險業務梳理整合,集中建設“稅保一窗”平臺,設置社保繳費、協議簽訂等9個功能模塊。同時在頁面設計上盡量簡化,充分考慮老年人繳費需求,字體設置適當放大,常見問題溫馨提醒,業務動態滾動顯示,電話遠程服務支持,人性化的設計更加符合繳費人需求。線下打造社會保險聯合服務中心多功能辦理大廳,稅務、人社、醫保三家部門以“一窗”為切口,堅持“能一個服務窗口辦理的盡量一個窗口辦理,能手機辦理的盡量輔導手機辦”的原則,整合業務事項,科學設置咨詢(自助)服務區、登記繳費區、綜合業務區三個區域,提升了社保業務現場辦理的快捷性。
“原跨部門、多窗口辦理的業務平均辦理等候時間由50分鐘縮短至20分鐘;單窗業務平均辦理等候時間由25分鐘縮短至15分鐘;其他簡單業務直接由咨詢服務區承接,立等可辦?!痹诹_一平看來,社會保險聯合服務中心通過弱化稅務、人社、醫保的部門屬性,為繳費人提供了更加明晰統一的服務環境,群眾可根據自身辦理需求到對應窗口“一窗辦理”,分化了辦理人流,減少排隊時間,及時解決了群眾辦理需求,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

工作人員為群眾解疑答惑。

群眾辦理人社業務。
大邑縣這座歷史悠久的縣城在近代革命史上從未缺席。紅軍長征曾走過大邑,留在大邑的紅色革命故事至今仍在當地廣為流傳。大邑縣安仁古鎮的建川博物館就專門設置了紅軍展館,以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長征精神。

村民李春霞在田間勞作。

工作中的劉西遙(右一)。(供圖/劉西遙)
“精育良才”激活鄉村振興“第一資源”
如今的大邑縣在傳承紅色基因中致力鄉村振興,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安居樂業的新時代鄉村畫卷正在大邑土地上徐徐展開。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大邑縣人社局以人才培育為突破口,激活“第一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28歲的劉西遙是安仁鎮南岸美村·溪地阿蘭若度假村落的店長,提及自己的就業經歷,劉西遙感慨萬分。2019年,一直在外打工的劉西遙回到家鄉想要找一份服務行業的工作,但她發現從事服務行業對服務技能有較高的要求,自己當時并不具備相應的技能。“我在找尋提升自身服務技能途徑時,得知人社部門正在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為勞動者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眲⑽鬟b通過電話聯系到大邑縣人社局,說明了自己的就業和培訓需求,大邑縣人社局工作人員指導她進行了培訓登記,選擇了培訓機構和培訓專業。經過半個多月的技能培訓,劉西遙順利通過了崗位考核實現了就業。這樣的經歷讓劉西遙深刻認識到提升技能的重要性。在工作之余,她積極參加人社部門組織的相關職業技能培訓,并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隨著能力的提升,劉西遙也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了店長。
“我們制定了農民工就業提升計劃,依托園區講堂、農民工實訓基地等,開展農民工餐飲娛樂、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切實讓農民工熟練掌握一技之長,提升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贝笠乜h人社局副局長劉孝偉說,為培育鄉村人才,大邑縣人社局大力實施鄉村人才技能提升計劃,對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和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的農村勞動力等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目前已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等培訓300余期,培訓1.5萬余人次,促進返鄉就業1萬余人。大邑縣人社局還圍繞農業創意、文化創意兩個方向,在加強鄉村創業團隊引進、人才培育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已培養相關創意產業農業職業經理人1183人。同時充分利用縣域成都技師學院大邑分院、蜀望五金機械等資源開展鄉村人才實訓培育,做好縣域人才見習基地申報指導、認定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大邑全縣已建立鄉村人才就業見習基地16家。
在大邑縣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祥和村村民李春霞正在田間為新一季的播種做準備。2020年,李春霞經過產業園區的樂農學院培訓后在園區實現了就業,每月能領到3000多元工資。而同樣在樂農學院培訓的萬宇則選擇了創業,目前在園區內開了一家名為“萬師燒烤”的店鋪,每月營業收入10萬元以上,利潤能達15%……
大邑縣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樂農學院正是大邑縣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典型?!巴ㄟ^培訓,村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在園區就業或創業?!彼拇ɡ驶猩瓶萍技瘓F有限公司稻鄉漁歌項目農業總經理王濤說,樂農學院結合園區內部用工需求,整合企業內部農業、建筑業、服務業三大產業板塊的培訓課程及優秀師資,對當地農民進行職業化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實現“企業+合作社+農民”的共商共建共享?!拔覀儼凑照鲗?、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原則,完善以第三方培訓機構為主體,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多種資源參與的‘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建設。”劉孝偉說,自2018年通過政府向民辦培訓院校購買服務的方式已培育現代青年農場主10人,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580人,逐步形成了新型職業農民教育體系。
如今的大邑縣,越來越多有想法、有才能的人愿意留在家鄉,在實實在在的政策和平臺的幫扶下,實現著自己的夢想和價值,為振興鄉村作貢獻,已成為了大邑縣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創客角。

瀘州憶家香食品有限公司的員工用傳統古法手工釀造醬油。
江陽區位于四川省南部,長江、沱江交匯處,瀘順起義最激烈的瀘州保衛戰就發生在這里。瀘順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力圖掌握武裝的一次勇敢嘗試,其積累的經驗和教訓,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必然歷程和寶貴財富。
“貸”出創業好前景
近年來,江陽區人社局始終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為民情懷,立足“六穩”“六?!惫ぷ骺傄?,將創業擔保貸款作為“穩就業”助力器,讓創業者享受到更多政策紅利,為他們的創業路“貸”來好前景。
今年42歲的萬昭玲是江陽區的一名返鄉創業農民工,2011年,她和丈夫一起從廣東制衣廠返鄉學習古法釀造醬油工藝。2015年,她創辦了瀘州憶家香食品有限公司,以傳統古法手工釀造醬油。但由于傳統釀造醬油工序復雜、時間長,公司成立的頭兩年幾乎沒有收益。“資金全部投入在前期釀造中,等有醬油產出時,我可能連買醬油瓶的錢都沒有了?!蹦菚r的萬昭玲因缺少資金陷入了經營困境。
2018年4月,江陽區人社局工作人員上門了解到萬昭玲存在資金困難的情況后,迅速按照相關創業扶持政策幫她申請到了2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以及連續2年享受貸款基準利率50%的貼息?!百N息每個季度都能按時到賬,減輕了我不少壓力?!毕硎苜N息政策后,萬昭玲對創業更有信心,她算了一筆賬:貸款每月利息有3000多元,貼息50%后,她每年能多投入幾萬元到企業生產中。
“為減輕創業者的資金負擔,江陽區采取直接貼息方式,承貸銀行根據貸款額度,按季度向財政局申請貸款利息,直接貼息到個人,貸款期限內無需創業者本人主動申請便可完成按季貼息和按季結息?!痹诮枀^就業局創業促進與職業培訓股股長肖吉玉看來,在“貸款+貼息”的“雙保證”下,能減輕創業者和小微企業的負擔。目前,江陽區已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超過2億元,發放貼息超過1600萬元,扶持創業2500余人,帶動就業8000余人。
除了政策紅利的“加持”,江陽區推行的創業擔保貸款“多點關聯、并聯辦理”新模式以及構建的“社銀合作”“一次辦好”新機制,讓更多創業者體驗到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耙郧吧暾垊摌I擔保貸款要先到社區錄入申請,再去銀行查詢征信、提交資料,程序繁瑣?,F在只需在申貸銀行受理專區,通過四川就業創業網一次性就能完成資料填報、征信查詢、‘網上辦事大廳錄入’等全部審貸手續,而且從銀行受理申請到放貸也很快,大概15個工作日就能完成,貸款期限內也不需要我們主動申請,便可完成按季貼息和按季結息?!睘o州羅氏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羅代林就嘗到了這種新模式和新機制的“甜頭”。
“我們積極對接社區、銀行和相關職能部門,在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方面實行‘社區+銀行’的‘雙通道’模式,不斷拓展申辦渠道。同時為進一步提升貸款發放效率,采取職能部門‘聯審+會審’和‘并聯式’模式,壓縮審貸流程。通過構建在‘社銀合作’中‘一次辦好’新機制,全面提升創業擔保貸款工作效能?!苯枀^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應芳介紹,在“雙通道”模式下,創業者只需攜帶相關資料到社區或就近銀行即可辦理個人20萬元、小微企業300萬元內的貸款申請?!巴瑫r我們還做足銀行、社區、鎮街、區就業局審核并聯文章,在銀行審核個人征信及經營情況、社區復核申請人貼息條件、擔保公司審核擔保人資質基礎上,探索成立由就業局主導、申貸銀行、財政局、擔保公司參與的四方聯審模式,由會審小組主動上門實地調查、聯合額度預審?!标悜急硎荆扇 奥搶?會審”及“并聯式”后,創業貸款從銀行受理申請到放貸由原來的1、2個月縮短至15個工作日內,減少了創業者在申請創業擔保貸款過程中的等待時間,緩解其燃眉之急。
古藺縣是紅軍四渡赤水每渡必及的一個縣,中央紅軍在此轉戰54天,足跡遍布古藺縣的鄉鎮,留下了許多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

太平渡渡口。

群眾送錦旗。(供圖/ 古藺縣人社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仲裁調解暖人心
作為革命老區的人社部門,古藺縣人社局以為民的情懷為群眾辦實事,聚焦群眾在勞動爭議仲裁調解中的所期所盼、熱點難點問題,通過開通“綠色通道”簡便仲裁流程,破解勞動仲裁周期長、程序繁瑣難題;開設“流動仲裁庭”,打通解決勞動爭議“最后一公里”的務實舉措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暖心事”辦進了群眾心坎里。
2021年1月初,蔣某等23名農民工因被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拖欠20余萬元的工資多年,多次討薪無果后向古藺縣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接到案件后,古藺縣人社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立即啟動“快立、快審、快結”的“綠色通道”,于1月13日公開庭審。經調解未果后,于1月21日向雙方送達裁決書,并與該公司積極溝通協調,幫助蔣某等23名農民工足額領到了被拖欠的工資。
“自2018年起,我們針對‘小、急、困’的簡單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及農民工等特殊群體職工勞動爭議案件,開辟了‘快立、快審、快結’的‘綠色通道’,力爭此類案件在20日內結案?!惫盘A縣人社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劉定強表示,在勞動者急需向用人單位追索受損利益的情況下,“快速裁定案件”能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解當事人燃眉之急。同時,為提升調解仲裁效能,古藺縣規范落實簡易程序制度,簡化辦事程序,減少立案審批環節,縮短當事人等待審案的時間,并主動加強與地方人民法院的溝通和協調,充分利用裁審銜接的工作平臺,統一裁審標準,積極探討勞動人事爭議案件中的疑難問題,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大仲裁過程中財產保全的力度,確保當事人得到及時足額的賠償。“我們還會同縣總工會、工商聯建立三方協調機制,在仲裁院設立了‘三方駐會辦公室’?!眲⒍◤娬f,通過“三方”定期對轄區內的重大案件進行商討,能有效提前預防、提前處置,提高勞動爭議的預防能力,從而促進勞動關系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古藺縣“快捷式仲裁”讓調解提速增效,而打造的“流動式仲裁”則便民暖心。
“在自家門口打官司,不用來回奔波,方便多了?!苯?,在某煤礦企業上班的王師傅在工作中腿部受傷,被認定為工傷。受傷后王師傅與企業多次協商工傷待遇問題未果,便向古藺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考慮到王師傅行動不便,仲裁員把仲裁庭“開”到了王師傅家門口。最終,經當庭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王師傅也及時獲得了相應賠償。
“針對當事人不便到庭參加庭審以及來回奔波維權等問題,我們靈活開設了流動仲裁庭,‘零距離’服務群眾。”劉定強說,流動仲裁庭是以“上門服務”代替“坐堂辦案”,把仲裁庭“搬進”鄉鎮、街道、企業甚至田間地頭,審案場所和時間更具有適應性,在節省群眾維權成本的同時也能普及宣傳勞動法律法規,擴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影響力。

工人在車間工作。
江安縣,長江在宜賓東流而下的第一座縣城,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縣”,而這里也是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主要游擊區。
“送策提技”護航企業發展
一直以來,江安縣人社局傳承紅色基因,牢記人社部門的初心使命,秉承“就業是民生之本,用工是企業發展基礎”的宗旨,送政策惠企業,送技能促穩崗,幫助企業解難題、促發展。
位于宜賓市江安縣工業園區的四川世大塑化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塑料薄膜、塑料膠袋及各種包裝袋等產品,80%的產品出口海外。2020年,受疫情沖擊,公司訂單不穩定,經營陷入困境。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江安縣人社局工作人員立即通過電話聯系公司參保經辦人,向他詳細講解了穩崗補貼相關政策以及企業申報程序等業務經辦內容。在江安縣人社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四川世大塑化有限公司很快申請到了200余萬元的穩崗補貼,順利渡過了難關。
“我們力求政策知曉面普及到全縣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做到‘應領盡領’?!苯部h人社局就業創業促進股股長曾占梅說,為確保企業了解相關政策,江安縣人社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宣傳政策,線下采取電話訪問和服務上門等方式宣傳、解讀政策,線上靈活運用各類網絡平臺,以拍攝抖音小故事、編制政策宣傳順口溜、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等形式宣講人社政策,及時解答企業在QQ群、微信群中提出的疑問,讓“企業找政策”變為“服務送到家”,提高政策知曉率?!拔覀冞€在全市首創‘橙商有約’服務平臺,以‘匯聚橙商智慧,共享發展機遇’為理念,每月舉辦一期專題活動?!痹济氛f,通過開展“服務企業零距離”“人社政策面對面”等主題活動向企業宣講政策紅利,極大提高了企業對政策的知曉度。自疫情發生以來,江安縣人社局以政策扶持助力轄區企業有序實現復工復產,累計為企業減免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費4046萬元。
四川世大塑化有限公司在逐步復工復產的同時引入了一批新設備用于升級生產線,但公司大多數員工卻不會操作。了解這一情況后,江安縣人社局立即組織開展了相關技術培訓,幫助企業員工提升技能?!懊總€季度都有技術培訓,現在我們是技術跟著設備一起升級。”作為公司的老員工,殷金容通過技術培訓已可以熟練操作新生產設備。
“隨著企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逐漸提高,員工也需要不斷提升技術能力,以適應崗位需求?!苯部h人社局就業創業促進中心主任邱春茂表示,為幫助企業員工提升技術,江安縣人社局聚焦企業技能培訓需求,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培訓機構,對企業員工開展技能培訓并進行相應考核,推動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工作,切實發揮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激勵引導企業員工學練職業技能的作用,以技能培訓促進企業健康長遠發展。

順慶區社保服務大廳。
從順慶區城內出發,驅車向北十分鐘,就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羅瑞卿的故居?!傲_瑞卿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光榮的一生,是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先輩的革命精神給人們以啟迪和力量,激勵人們繼承先輩遺愿,不斷開拓進取。
服務有溫度 幸福有質感
追憶先輩,奮斗當下。順慶區人社局以革命精神作為砥礪前行的精神火炬,不忘先輩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與態度,以群眾至上的為民情懷和細致入微的服務態度,實現了業務經辦零失誤、基金監管零事故、服務群眾零投訴的“三零”目標,讓人社服務更有“溫度”。
順慶區社保服務大廳內,年逾七十的周婆婆在引導員杜五玲和窗口人員王莉靈的幫助下辦理業務。不久前周婆婆的老伴去世,需要她來領取喪葬撫恤金,但上了年紀的周婆婆聽力衰退,對她說話需要大聲重復才能聽清?!八齻儜B度特別好,非常感謝她們幫我把這些事情辦好?!痹谏绫U沾髲d工作人員耐心、細致地講解下,周婆婆順利辦結了業務,辦好業務的周婆婆言語中滿是對人社服務的肯定。
“我們不斷推行社保經辦綜合柜員制,精減取消證明材料14項,整合64項經辦業務到服務大廳綜合窗口,實現‘一項業務、一窗受理、一次辦結’,辦理業務時間平均縮短60%以上。”順慶區社保局黨支部副書記廖敏表示,社保服務大廳還開通了川渝通辦、農民工綠色窗口,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還切實增強了農民工的社保意識。
2020年10月,順慶區提出“去機關化”改革舉措,將就業創業股、行政審批股、工資福利股、事業單位管理股、社保股、職稱股、工傷股這7個經辦股室全部遷進經辦大廳,所有經辦業務實現“一站式”受理辦結,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理時限,有效解決了群眾多頭跑路,多方蓋章的難題。對于這一舉措帶來的便利,順慶區人社局行政審批股股長席正仲深有感觸,自工傷認定權限下放到區級以來,他已辦理近200件工傷認定案件。“對于事實清楚,受傷經過、受傷時間、受傷原因很明確的,單位也認可的情況下,我們對資料審核把關沒有意見的,最快1天或者15天之內就能做出工傷認定?!?/p>
2021年5月14日,由順慶區人社局、區農民工服務中心、區紅十字會等部門設立的全省第一家專門用于關愛農民工的公益基金“潤德農民工關愛專項基金”在順慶區成立。“該基金針對農民工這個特殊群體,立足順慶區農民工,面向全市農民工,包括農民工本人及農民工家庭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應屆畢業考入本科院校的困難農民工子女?!被鸸芾砦瘑T會副主任萬應梁介紹道,該基金主要用于順慶區籍農村戶口在本地和外地務工的農民工群體以職業病為主的醫療救助、工傷和意外事故救助、農民工和“三留守人員”關心慰問、農民工專車服務、農民工子女助學服務、農民工維權服務和經管委會審批的其他救助?!盎鹱駨淖栽冈瓌t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目前已募捐資金70余萬元。在今年六一兒童節期間,我們慰問了華鳳小學、南充五中青龍山校區70多名農民工家庭留守兒童及隨遷子女,給他們送去了書包、書籍等慰問品?!痹谌f應梁看來,農民工關愛基金的設立,不僅能幫助有困難的農民工及家屬緩解燃眉之急,還能夠廣泛凝聚社會力量關注農民工群體,切實提高農民工幸福感。

采風組采訪工傷認定經辦人員。

華鎣市人社局局長白雪峰介紹返鄉創業示范園。(供圖/四川省人社廳)

高山蜜梨衍生產品。
華鎣市祿市鎮涼水井村,畢占云將軍紀念館坐落于此。畢占云將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他為黨和革命的事業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初心如始、使命從終,是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生動寫照……
“筑巢引雁”為鄉村振興“賦能”
在這片有著紅色基因的土地上,華鎣兒女初心如始,不忘來處,以奮斗開拓的精神,返鄉歸田創業。而當地興建的創業示范園,則“筑得暖巢引雁來”,激發了華鎣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高山蜜梨,甜甜蜜蜜。”在祿市鎮的高山上,梨樹上已掛滿了即將成熟的果子。為促進返鄉下鄉創業,擦亮川果金字招牌,2019年,華鎣市創辦了以返鄉農民工為主的創業示范園。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和鄉村振興創業代表,李娟深受其益。
2006年,17歲的李娟懷揣著對大城市的向往,踏上了外出務工的列車。在外打拼十多年,李娟對家鄉的思念也越來越深。2018年,經過多番思量,李娟辭去了高薪工作,帶著資金和技術回到老家華鎣創辦了金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業初期,李娟就面臨著辦公場地、客服、物流中心、打包車間等諸多方面的難題。了解到她的難處,華鎣市人社局邀請李娟加入創業示范園,并為其提供了參與“新三農”電商時代創業大賽的機會?!罢且驗橛辛诉@個比賽機會,我成功融資了五十萬元,這成為了我創業的第一桶金。”
“通過示范園的建園模式,我們讓每畝的建園成本由6000元降到了3000元,管護費用從2000元降到了800元,有效破解了返鄉創業初期缺資金、技術、銷售渠道等難題。”華鎣市人社局局長白雪峰介紹道,示范園采用“一分兩統三免費”的建園模式,創業者可通過自主建園或承包兩種方式入園創業。其中,“一分”指創業者分戶生產,創業者可根據自身能力在園區內進行不同程度、規模的生產創業;“兩統”是由農投公司統一采購農資、統一銷售產品,這就為創業者們提高了產品品質,解決了銷售難題;“三免費”則是由農投公司免費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免費提供“廣安蜜梨”品牌,幫助創業者降低了生產成本,解決了生產技術難題。
創業示范園的運營,讓像李娟一樣的創業者得到了實惠,享受了紅利,他們在這里成就著自我價值,推動著當地鄉村振興的發展?!跋M懈嗟哪贻p人能夠回到農村這片廣闊天地來,把農村的美展現給全世界看,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青年力量!”對于未來,李娟有著無限的憧憬與自信。
廣安區協興鎮牌坊社區,鄧小平故居所在地。1904年8月22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出生在這里。1997年,鄧小平故居成為首批百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乘時代“春風” 把家鄉建設好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春天的故事》這首歌家喻戶曉,它展現了一個時代的巨變,唱出了人們對改革開放的擁護和對鄧小平的崇敬。時代的“春風”吹綠了東方神州,中華兒女追尋著中國夢大步前行。樹高千尺,根深沃土。而今,越來越多的游子乘著鄉村振興的“新春風”如雁歸巢,返鄉創業,在當地人社部門的幫扶下,在家鄉希望的田野上創造著一番新事業,鋪就著鄉村振興的“致富路”。
在廣安區白馬鄉,返鄉創業的游中杰、游漢鐘兩姐弟開創了“檸檬種植—湖羊養殖”新循環的種養模式,帶領著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
2014年,游中杰決定回到老家白馬鄉創業。長期在外經營工廠和餐飲的她投資2000余萬元在白馬村、石河村流轉土地開始種植檸檬樹,還與中國柑橘研究所形成固定合作關系,引進技術提高檸檬的產量與質量?!拔覀兠坑靡粋€貧困戶,人社部門就補助800元錢,這為我們節約了很多成本,也能實現固定用工。”在創業路上,廣安區人社局為游中杰送來了不少幫扶好政策。2019年,廣安區人社局將游中杰的公司審核認定為扶貧車間,2019年—2020年間,公司獲得扶貧車間補貼資金11.62萬元,7名貧困勞動者在此穩定就業,實現人均年收入超20000元。
有堂姐游中杰的成功在前,游漢鐘也結束了20年在外打拼的生活回到家鄉創業。2018年,湖州市南潯區與廣安區結對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引湖羊入川。游漢鐘參加了廣安區人社局組織的第一批致富帶頭人培訓,開始了自己的湖羊養殖路。但由于自身養殖經驗與技術不足,剛開始引進的湖羊陸續死亡。廣安區人社局了解情況后,找到養殖專家為游漢鐘答疑解惑,還組織他前往南潯學習湖羊養殖的先進經驗做法。學成歸來的游漢鐘掌握了科學的湖羊養殖技術,提升了羊場管理能力,成為了養殖湖羊的行家里手。良好的運營模式也給附近的村民帶來了實惠。游漢鐘的湖羊養殖基地平均每天用工4人,帶動附近村民和貧困戶實現了就業,人均收入每月達1600元。

游漢鐘向采風組介紹養殖場的湖羊。(供圖/四川省人社廳)

采風組參觀游中杰檸檬加工廠房。(供圖/四川省人社廳)

渝椒農業合作社種植的青花椒。
同游中杰、游漢鐘兩姐弟一樣,返鄉農民工李建華也在廣安區人社局的幫扶下讓自己的創業路越走越順暢。
2018年5月,李建華創建了廣安區渝椒農業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銷售九葉青花椒。而在創業初期,李建華就在資金上遇到了難題。“2018年到2020年,廣安區與湖州市南潯區開展東西部協作期間,我們把李建華的花椒種植基地認定為就業扶貧基地,并利用協作資金對其進行補貼,幫助他改善就業基地環境,以吸納更多貧困戶就業?!睆V安區就業局局長張天雯表示,截至2020年,已為李建華的合作社兌現補貼11.1萬元,促進貧困戶每月增收800元左右。
近年來,廣安區人社局抓實返鄉創業,一方面依托自然優勢,興建特色種、養殖基地;建設一批特色明顯、基礎設施完備、政策措施配套、科技創新條件完善、服務能力較強的返鄉創業示范園。另一方面對有意創業或已創業者,開展以創業能力、市場評估、資產評估、利潤分析和人員組織等為主要內容的創業提升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業創新人才培訓,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創業創新導師。
通過強化創業扶持政策、優化創新產業模式、強化創業人才培訓,越來越多像游中杰、游漢鐘兩姐弟和李建華一樣的優秀農民企業家、農民工等返鄉創業,他們在實現自己返鄉創業夢的同時,也帶領著鄉親一起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