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藝紅 張漢振 祁利潘 王磊 馮琰 王寬 羅亞婷 王燕 尹江
摘? ? 要: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對馬鈴薯生育期、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方法:試驗采用不同的播期處理,在5月1日、5月10日、5月21日分別播種馬鈴薯早熟品種“荷蘭十五”,均以開花后30 d進行收獲,研究在不同播期的溫度下馬鈴薯塊莖及產量形成的規律。結果:隨著溫度的升高,不同播期間株高差異不顯著;隨著播期的不斷推后,5月10日播種的馬鈴薯“荷蘭十五”分枝數和5月21日與5月1日播種的存在顯著差異;5月21日播期塊莖干物質含量在0.05水平上顯著低于5月1日和5月10日播種的。3個播期花后30 d的平均溫度分別為18.91 ℃、19.12 ℃、20.19 ℃,塊莖生長發育超過20 ℃,增長速度減緩,5月21日播期馬鈴薯的單株結薯重、干物質含量、產量均顯著低于前兩個播期,5月1日和5月10日播種的塊莖性狀差異不顯著。河北省張北地區過早播種,影響了出苗率;隨著播期的推遲,早熟品種“荷蘭十五”的產量也呈現不斷降低的情況,5月21日播期的馬鈴薯商品薯率和單位面積產量顯著低于5月1日和5月10日播種的,5月1日和5月10日播種的產量差異不顯著。結論:張北縣最適合馬鈴薯播種的時間為5月10日左右。
關鍵詞:馬鈴薯;播期;生育期;產量;農藝性狀;影響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8-0005-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32? ? ? ?文獻標志碼: B
馬鈴薯是世界上僅次于小麥、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糧食作物,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1]。近年來,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和區域有增加的趨勢。馬鈴薯作為世界上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在國際農產品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而在馬鈴薯的生長發育時期,溫度對馬鈴薯產生重要影響[3]。前人研究發現,溫度會影響馬鈴薯幼苗葉片、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嚴重時可導致大幅減產,給種植戶造成一定經濟損失[4-7]。
本文通過3個不同的播期處理,研究不同溫度對馬鈴薯塊莖形成及發育的影響,以期為張家口市張北縣馬鈴薯生產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本試驗于2019年5月至8月中旬在河北省張北縣喜順溝基地進行。以早熟“荷蘭十五”為材料,設3個播期處理,分別為5月1日、5月10日、5月21日,所有播期均在開花后30 d收獲,每小區種植5行20株,行距為65 cm、株距為30 cm,小區面積為20 m2,試驗占地180 m2。記錄3個播期馬鈴薯的全生育期及每日氣象數據[8]。
測定分枝數、單株結薯重量等數據,計算商品薯率及單位面積產量等指標。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期處理對各生育時期天數、平均溫度及≥10 ℃積溫的影響
如表1所示,隨著播期的推后,播種期—出苗期、開花期—收獲期兩個時段的平均溫度和≥10 ℃積溫逐漸升高;出苗期—現蕾期的平均溫度呈逐步上升趨
勢,而≥10 ℃積溫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現蕾期—開花期的平均溫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而≥10 ℃積溫則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5月1日、5月10日、5月21日3個播期中出苗期—收獲期≥10 ℃積溫分別為469.6 ℃、442.4 ℃、499.2 ℃,生長天數分別為53 d、48 d、53 d。
2.2? ?不同播期對馬鈴薯株高與分枝數的影響
如表2所示,出苗期—現蕾期,5月10日和5月21日播種的“荷蘭十五”與5月1日播種的分枝數存在顯著差異,并且隨著播期的不斷推后,分枝數也在不斷增加。
出苗期—開花期,植株不斷地生長,高度也不斷增加,不同播期間株高差異不顯著。
2.3? ?不同播期對馬鈴薯單株經濟性狀的影響
如表3所示,出苗期—現蕾期,隨著播期的不斷推后,結薯個數不斷增加,5月21日播種的結薯個數顯著高于5月10日和5月1日播種的,5月10日播種的結薯個數又顯著高于5月1日播種的。
而在單株結薯重方面,開花期—收獲期,5月1日和5月10日播種的結薯重顯著高于5月21日的。播種日期的延后導致馬鈴薯塊莖開始變得多而小,商品薯的占比降低。
2.4? ?不同播期對馬鈴薯干物質含量的影響
如表4所示,在干物質含量方面,5月21日播期塊莖干物質含量少于5月1日和5月10日的積累量。5月21日播期塊莖干物質含量在0.05水平上明顯低于5月1日和5月10日的;而在0.01水平上3個播期在干物質含量方面則無明顯差異。
2.5? ?不同播期對馬鈴薯商品薯率和單位面積產量的影響
如表5所示,隨播期推后,商品薯率和產量逐漸降低。其中5月21日播期的馬鈴薯商品薯率和產量顯著低于5月1日和5月10日播期的。5月1日和5月10日播期間馬鈴薯商品薯率和產量差異不顯著。這與單株結薯重規律表現一致。
3? ?結論
從河北省張北縣的溫度變化情況來看,每年5月10日左右播種是適合馬鈴薯生長發育的。生產中不提倡過早或過遲播種,5月10日左右播種是最適合馬鈴薯塊莖形成及膨大的,此時段是馬鈴薯獲得高產的有利時期。
參考文獻:
[ 1 ] 魏延安.世界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基本特點[J].現代種業,2005(3):6-8.
[ 2 ] 馬子君,張子義.加快馬鈴薯種薯生產的幾點意見[J].現代農業,2003(8):43.
[ 3 ] Belanger G,Walsh J R. Tuber growth and biomass partitioning of two potato cultivars grown under different N fertilization rates with and without irrig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Potato Research,2001,78(2):109-117.
[ 4 ] 姚玉璧,楊金虎,肖國舉,等.氣候變暖對馬鈴薯生長發育及產量影響研究進展與展望[J].生態環境學報,2017,26(3):538-546.
[ 5 ] 王連喜,金鑫,李劍萍,等.短期高溫脅迫對不同生育期馬鈴薯光合作用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7):10207-10210,10352.
[ 6 ] 任彩虹,閆桂琴,郜剛,等.高溫脅迫對馬鈴薯幼苗葉片生理效應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07(1):5-10.
[ 7 ] 戴鳴凱,張志忠,劉爽,等.高溫脅迫對馬鈴薯幼苗生長和部分生理指標的影響[J].農學學報,2018,8(9):9-14.
[ 8 ] 王素華,楊丹,李樹舉,等.常德市冬種馬鈴薯新品種(系)篩選[J].中國馬鈴薯,2018,32(6):32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