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劍
摘? ? 要:對小隴山林區麻沿林場森林撫育成效監測進行了跟蹤調查,對第1年、第3年、第5年的日本落葉松和油松的割灌與采伐數據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通過疏伐和透光伐的小班第3年、第5年監測到的生長量明顯高于不采伐和沒有割灌修枝小班的生長量,因此在林分狀況相同的小班進行疏伐或者透光伐,是森林撫育促進林木生長的一個最好途徑。
關鍵詞:森林撫育;成效監測;樣地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8-0013-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53? ? ? ?文獻標志碼: B
1? ?森林撫育的目的
森林撫育是森林生態系統具有的一項重要措施,是依據林分密度、林分發育、自然稀疏規律及森林培育目標,適時伐除部分林木、擴大保留單位面積林分生長空間、改善林分環境條件的有力手段[1],目的是對中幼齡林及近熟林采取科學合理的撫育措施。
麻沿林場森林撫育中主要采用的作業方式包括:天然林有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和疏伐;人工林有割灌修枝、衛生伐、疏伐、透光伐、生長伐及低質低效林分改造。根據不同的林分狀況確定作業方式,改善林木生長環境、促進林木生長發育、提高林分質量、增加蓄積、培育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更好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 ?森林撫育成效監測
以監測森林生長量,林分結構優化,森林健康,林下植被,森林碳匯和森林撫育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等,總結出森林撫育經營技術和管理模式。
森林撫育成效監測主要采用樣地調查的方法,通過定期監測樣地內各項因子的變化,對相同林分狀況下不同的作業方法分別進行調查。設置固定的監測樣地,監測樣地由兩個樣地組成,分別是對照樣地和作業樣地,樣地設置規格為20 m×20 m,面積0.04 hm2,在樣地的四角及邊界設置明顯的標志,確定樣地的GPS坐標,并繪制樣地示意圖,小班面積在100 hm2以上的設置兩塊樣地、100 hm2以內的設置1塊樣地,樣地必須設置在同一小班并且立地條件和林分狀況基本一致的地塊,按照森林撫育成效監測小班調查表,記錄樣地內各項調查因子。
3? ?調查時間及調查因子
分別在第1年、第3年、第5年進行監測,主要包括樹種組成、平均胸徑、平均樹高、郁閉度、森林群落結構、樹種結構、森林健康等級、樣木總株數、林木蓄積、天然更新情況等因子。
用圍尺對樣地內的林木進行每木檢尺,在樹高1.3 m處用紅漆標記,第3年、第5年復測時標明有無進階木,實測進階木胸徑和樹高,通過計算對監測的數據進行對比。
4? ?生物多樣性調查
在設置的樣地中間位置和四角分別設置一個2 m×2 m的小樣方,調查灌木蓋度、平均高度、樣方株數及草本蓋度、種類、平均高度,通過對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的現狀調查情況,結合生物多樣性指標進行評價。
本次研究主要是跟蹤調查了兩種不同的林分狀況下,采取不同的作業方式對林木生長的影響,分別是樹種組成為10日本落葉松兩個小班割灌修枝和10日本落葉松+櫟類兩個小班透光伐的對比與樹種組成10油松+軟闊+硬闊、10油松+硬闊兩個小班割灌修枝及樹種組成9油松1華山松、10油松兩個小班疏伐的對比,共設置8塊樣地,分別有4塊對照樣地和4塊作業樣地,對第1年、第3年、第5年的生長量及各項因子跟蹤調查進行對比。
具體跟蹤調查數據統計見表1~表4。
5? ?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相同林分狀況下進行割灌和不進行割灌的小班生長量不是特別明顯;相同林分狀況下進行透光伐和疏伐的小班生長量明顯高于對照小班和割灌修枝小班。
6? ?結論
森林撫育中,通過疏伐和透光伐的小班第3年、第5年監測到的生長量明顯高于不采伐和沒有割灌修枝的小班,因此在林分狀況相同的小班進行疏伐或透光伐是森林撫育促進林木生長的最好途徑。(編輯:李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