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麗
摘? ? 要:枸杞作為一種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并重的優(yōu)良樹種,近年來深受廣大林農的青睞。枸杞子自身價值極高,蘊含蛋白質、維生素以及無機鹽等有益成分,能夠為人體提供大量營養(yǎng),還屬于一種藥用價值較高的中藥。枸杞對于栽培土壤與水質沒有過多要求,即使在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也能正常生長,只要溫度大約在10 ℃即可。針對枸杞育苗技術的不同類型進行了重點解析,提出枸杞子后期修剪、松土以及肥水等環(huán)節(jié)的管理要點,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枸杞;育苗技術;管理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8-003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67.19? ? ? ?文獻標志碼: B
枸杞屬于多年生茄科植物,喜光照,適應性極強,具備抗旱、抗寒以及耐鹽等特性,將其種在鹽堿土質上可改良土質。枸杞子在中醫(yī)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具有明目、補腎以及養(yǎng)肝等功效,還能治療咳嗽、陰虛以及肺熱。因此,近幾年枸杞種植面積開始不斷增加。雖然枸杞對于種植條件并沒有過多標準,但為了增加產量與品質,必須重視育苗環(huán)節(jié),通過育苗技術保證枸杞的最終產量與品質,并以此保證種植人員的經濟收益。
1? 枸杞的育苗技術分類
枸杞屬于一種可以通過異花進行授粉繁殖的植物,因此存在極其復雜的繁殖關系,而且通過種子進行育苗的遺傳概率極大,不僅容易出現(xiàn)變異,還無法保證后期生長的品質。但在無性育苗技術沒有普及前,大部分枸杞都是通過種子育苗進行種植,為了進一步確定兩種育苗技術的不同點,以下針對兩種枸杞育苗技術進行分析。
1.1? ?種子育苗技術
1.1.1? ?收集種子
在收集育苗種子時,必須優(yōu)選品種優(yōu)質、果實成熟、不帶有任何病蟲害的種子,最好挑選樹冠中部枝條或上部枝條的果實取種。在完成種子收集后,將所有種子放在30 ℃左右的溫水中進行浸泡,待浸泡時間達到24 h便可對種子進行揉搓操作,再撈出果肉與果皮,取出沉淀在水底的種子進行晾干,最后按1∶3的比例將種子與濕沙混合,放在20 ℃左右的環(huán)境中進行催芽,此環(huán)節(jié)必須保證環(huán)境處于濕潤狀態(tài),待種子約有50%裂口露白時催芽即成。當前,在所有枸杞種植品種之中,最好選擇寧杞1號或2號進行種子收集,收集時間最好在7—8月進行,這時枸杞屬于盛果階段。
1.1.2? ?播前整地
挑選育苗地,最好優(yōu)選水源附近的壤土或沙壤土作苗床,要求地勢平坦、排水良好、陽光充足。在確定好育苗地后,需要立即對土壤進行全面深耕,深度控制為30 cm之內,這樣在開始播種時,土壤就會處于松軟狀態(tài),有利于枸杞根部快速發(fā)育。在處理好土壤后,需要在土壤中施加基肥,可施加5 000 kg/hm2左右的腐熟廄肥,再將肥料與土壤相互攪拌,加快土壤吸收肥料營養(yǎng)的速度。在臨近冬季時,需要提前對土壤進行冬水灌溉,待次年春季冬水解凍后便可在育苗地作床,此環(huán)節(jié)最好保證床面處于平整狀態(tài),高度誤差最好控制在3 cm之內,這樣在后期開展灌溉操作時,才能保證所有土壤得到均衡灌溉[1]。
1.1.3? ?播種操作
在種子育苗技術中,常用到的播種方式為人工條播,在苗床基礎上挖掘壟溝,每條壟溝之間需要保持距離為40 cm之上,壟溝寬度需要控制為5 cm,深度控制為3 cm,再根據苗床尺寸將枸杞種子與細沙土相互攪拌,將經過攪拌后的種子均勻播撒到壟溝中,在種子上鋪設一層細土,覆土厚度約為1 cm,最后使用重物或腳輕壓土壤,增加種子和土壤之間的接觸面積,再覆蓋一層厚度為1 cm的細土。為了保證枸杞播種效果,可以在壟溝基礎上覆蓋地膜,待種子播種后10 d左右就會出苗,當大部分種子都已經出苗后便可揭去覆蓋物,以免出現(xiàn)高腳苗狀況,或幼苗在陽光照射下出現(xiàn)灼傷狀況。
1.2? ?無性育苗技術
1.2.1? ?分株技術
分株技術是在品質與生長情況較為優(yōu)良的母株根部,取下主干旁邊的副干,將副干另外栽植到土地中。這種育苗技術存活率較高,因為副干中已經蘊含一定的養(yǎng)分和水分,因此在將其移栽到土壤中后完全可以繼續(xù)生長,而且枸杞根部生長比樹冠部位的生長情況更加茂盛,在一株枸杞中存有諸多分枝,這樣僅憑借一株枸杞便可培育大量品質得到保證的幼苗。
1.2.2? ?根插技術
由于枸杞根部處于土壤40 cm之上淺層位置,且根須發(fā)達,在后期施肥、翻耕等操作環(huán)節(jié)中,容易導致枸杞根部受到一定損傷,這些斷須便可進行再次栽植。盡量優(yōu)選品質較高的根部斷須,將直徑為0.5 cm左右的斷須進行修剪,保證斷須長度控制在10 cm;斷須頂部剪口需要保持平整,底部剪口需要保持傾斜狀態(tài),這樣便可將底部朝下進行插穗。每年的4—7月可以通過根插技術進行育苗,這段時間斷須更容易長出嫩芽,既能靈活應用根部斷須,又能切實增加枸杞的產量。
1.2.3? ?扦插技術
扦插技術有兩種不同形式,分別為嫩枝形式和硬枝形式。①嫩枝形式是指在當年生枝干上剪下插穗,但需要提前準備扦插苗床。苗床最好設在沙壤土周圍,確定苗床尺寸后,在土壤表面施加有機肥,通過翻耕均勻攪拌,翻耕后開始起壟,壟寬約1 m、高約20 cm,長度可以根據苗床尺寸進行確定,每條壟之間需要保持40 cm以上的距離。為了避免嫩枝扦插被陽光干擾,需要在完成苗床整理后搭設蔭棚,并對苗床展開灌溉與消毒操作,灌溉環(huán)節(jié)需要浸透整個苗床,消毒環(huán)節(jié)可以使用多菌靈500倍液進行噴灑。在收集枝條時,最好保證枝條頂部帶有兩個以上的葉片,再通過萘乙酸溶劑進行浸泡后展開扦插育苗。②硬枝形式是指在1年生枝干上剪下插穗,這樣便可在育苗地點使用這些枝條開展扦插育苗。使用這種形式育苗,需要在3月末到4月初進行,在確定育苗品種后,在枸杞植株中部與上部剪下徒長枝條與中間枝條,枝條直徑最好為0.6 cm左右,長度為20 cm左右,頂端剪口持平,底部剪口傾斜,平均每100根枝條打成一捆。在開始扦插之前,對插穗進行藥劑浸泡,將插穗底部浸泡在萘乙酸水溶液之中,浸泡時間約為3 h,最好可以在插穗頂部將藥劑滲透出來,這樣便可提高插穗扦插的成活率[2]。
2? ?枸杞的管理技術要點
2.1? ?修剪管理要點
在后期對枸杞植株開展修剪管理時,必須注意對幼樹和成樹的修剪。在對幼樹進行修剪時,對于當年生幼樹,需要在樹干60 cm以上進行修剪,在修剪部位的20 cm之內需要遺留側枝,在完成定植后的次年,需要在樹干主枝周圍預留3個左右的徒長枝條,但需要控制徒長枝條的長度約為30 cm,這樣便可通過徒長枝條形成幼樹樹冠。在對成樹進行修剪時,必須將結果枝條作為核心,針對老枝、枯枝、過密、掃地等枝條進行著重修剪,秉持去舊留新原則對成樹進行修剪,保證結果枝條具備充足空間繼續(xù)生長。
2.2? ?松土管理要點
在枸杞生長過程中平均每年都需要進行兩次松土管理。首次需要在春季初期進行,待土壤開始解凍時針對土壤進行全面松土,深度控制在15 cm左右,這樣便可增加土壤溫度與疏松效果,促使枸杞根部可以在土壤中快速扎根。第二次需要在秋季末期進行,待枸杞果實全部成熟并完成采摘后,針對土壤進行全面翻耕,這樣便可將采收環(huán)節(jié)夯實的土壤變回原有的疏松效果,還能將隱藏在土壤中的蟲卵進行徹底清除,而且在翻耕過程中還能將雜草與落葉攪拌到土壤中,促使土壤肥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但必須注意第二次松土深度,最好為25 cm之內,在處理根頸部位時可以將松土深度控制為20 cm,以免對根部刮碰。
2.3? ?肥水管理要點
雖然枸杞在生長全過程中對營養(yǎng)和水分并不是特別需要,但在對其開展肥水管理時枸杞十分敏感,甚至通過肥水管理能夠決定枸杞的生長速度。在對施肥環(huán)節(jié)展開管理時,必須保證基肥選用農家肥或有機肥,絕不可在基肥中添加尿素等化肥。在施加基肥時,可以在枸杞周圍開設環(huán)形施肥溝,將基肥填入其中覆蓋表層土并澆水,增加枸杞對基肥的吸收速度,或在秋季展開第二次松土時,一同進行松土與施肥操作,這樣便可將基肥拌入土壤中,促使枸杞根部得到相應營養(yǎng)。在后期追肥時平均每年進行3次左右即可,首次為現(xiàn)蕾階段,促進枝葉部位快速開花;第二次為成熟階段,保證枝葉結果具備充足養(yǎng)分;第三次為結果階段,滿足枸杞結果對養(yǎng)分的需求[3]。
綜上所述,枸杞適應性很強,不僅可以在園地栽培,也可在山地荒坡上定植栽培,而且具有結果早、受益時間長的特點。據統(tǒng)計,結果年限可長達50年之久。一株6年生枸杞,每年可采收3~4 kg干枸杞子,定植125~135株/667 m2,每年可收獲450 kg左右的果實。在枸杞種植全過程,育苗屬于關鍵環(huán)節(jié),直接決定枸杞的生長情況。但在確定枸杞育苗技術時,必須根據培育地實際立地條件進行確定,保證育苗技術的實際作用達到最大效果。此外,在確定枸杞育苗技術后,對于修剪、松土以及肥水等管理要點也絕對不容忽視,這些環(huán)節(jié)都將會影響枸杞子的品質與產量。總之,只有選擇適宜育苗技術并輔之以科學有效的后期管理措施,才能保證理想的枸杞種植效果。
參考文獻:
[ 1 ] 高成平,龔清世,楊林.陜北毛烏素沙區(qū)黑果枸杞播種育苗試驗[J].陜西林業(yè)科技,2019(2):42-46.
[ 2 ] 曹虎,張鵬,董存元,等.黑果枸杞種子育苗及造林管理技術[J].林業(yè)科技通訊,2020(8):98-100.
[ 3 ] 楊新才.枸杞栽培歷史與栽培技術演進[J].古今農業(yè),201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