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航
摘? ?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與提升,同時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社會呈現欣欣向榮的和諧局面。但是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問題日漸顯現,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且是關乎民生的重要問題。這種情況下,林業建設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優化越來越受關注,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成為人民群眾的心之所向。由此,針對目前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的防治管理辦法展開了簡單的研討,實現推進我國林業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的建設目標。
關鍵詞:林業;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管理方法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8-0106-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63;S725? ? ? ?文獻標志碼: B
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林業資源較豐富,林業建設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生態保護作用,不僅能為國家建設發展提供大量的木材,還能很大程度上防止水土流失,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同時我國森林建設中,生物的高效繁殖提供了優質的生態環境。
就當前的林業發展實際情況分析,無論是種苗成活率還是林木種植技術,其效果都不理想。與此同時,我國林業還經常遭受病蟲害的侵擾,大大降低了我國林業的發展速度。所以,有效改進林業栽培專業技術,以及強化林業病蟲害防治管理是大勢所趨、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1? ?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現狀
加強林業資源建設,是我國國民經濟得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由此,強化我國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努力完善林木行業的栽培技術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但在實際調查中發現,林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有效防治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存在必然的聯系。雖然我國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在林業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預防管理中,其發展狀態還是較落后。
在當前的林業栽培中,使用的相關技術大多沿用傳統的老技能,或者其從業人員在實踐中琢磨出來的經驗等。而對于病蟲害的實際防治措施,通常還是依賴化學藥物的使用,雖然表面看起來其控制效果不錯,但是因為沒有科學合理地使用,以及不規范地操作,導致農藥的使用對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程度的污染。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其中林業面積也相對較大,各地市的情況又大有不同,所涉及的林業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條件及水平也就各有高低。這種復雜情況的存在,無疑加大了我國林業資源的破壞程度,由此加強林業栽培技術和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成為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環節[1-2]。
2? ?林業栽培技術的重要內容
2.1? ?重視種苗的培育
發展林業建設,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不斷優化,需要逐漸加大造林范圍,在這一過程中,造林的有效開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而造林的最基本條件是需要優良的種苗達到充足的供應,由此,適宜的場地便成為提升種苗培育質量的重要條件。在實施培育種苗前,對培育場地進行必要的清理,首先對地面雜物進行處理,然后再采用人工和機械相互作用的方式進行場地整修,同時,在經過實際考察研究后添加有機肥或營養液,有效保障培育種苗場地土壤營養充足。此外,還應根據當地的日照時間和氣候條件等,調整場地的陽光照射時間段,達到穩定場地地表溫度的目的,促進種苗培育場地土壤的高質量[3]。
加強林業發展,林業栽培技術是關鍵性因素,而種苗的培育技術更是林業栽培技術中的關鍵技術支撐,由此體現出種苗優良培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完成以上場地處理工作后,相關從業人員應嚴格按照造林規劃進行種苗的選擇,努力做好種苗培育管理工作,促進種苗的培育實現效益最優化,這是非常關鍵的工作內容,也具有決定性作用。其耗費的時間較久,但會在較大程度上提升種苗的培育質量,增加其成活率,為林業造林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因此,在林業栽培技術中,重視種苗的培育技術,將直接影響林業栽培技術的整體提升。
2.2? ?強化造林的高效實施
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的不平衡發展,加強林業建設成為改善生態環境平衡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對于林業栽培技術來講,其良好的技術體現便是林業造林過程中的技術應用。
完善的林業栽培技術是林業造林的重要技術支撐,更是穩固生態環境平衡發展的主要因素。由此,在林業造林階段,高效的育苗工作后,相關專業人員便應盡快進行場地移栽,雖然優質的種苗離不開良好的培育技術和環境,但選擇適宜的移植時間、條件,將是影響種苗后期生長的重要環節。相關專業調查發現,普通林木的造林時節是春季,因此最好的種苗移植也應選擇在春季,春季是萬物復蘇、生根發芽的良好季節,各種植物都較活躍,很適合林木的移植、生長。并且,在春季進行種苗的移植栽培,對林木后期生長形成較好的促進作用,促進林業造林建設的高效發展[4-5]。
實施造林,不僅要注重林業栽培技術中種苗的優良培育,還應加強種苗移栽后生長環境和周圍條件的技術提升。種苗在移植成功后,其生長環境與之前種苗培育階段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加強造林場地的環境建設,則成為林業栽培技術環節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例如,在林木生長過程中,優化土壤環境,便是促進林木生長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林木的健康生長需要營養支撐,這種營養不僅要從基本的日照和適宜的濕度中汲取,還有一部分來源于土壤,因此應增強土壤的營養,保障土壤的肥沃度以及水分的充足。另外,還要加強專業技術管理,因地制宜地做好林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大力減少病蟲害對林木生長過程中造成的不利影響,為林業栽培技術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3?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管理
3.1? ?營林病蟲害防治的管理方法
營林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以實際操作程度分析,是一項復雜性較高的防治技術,其在病蟲害的防治管理過程中會涉及林木的種苗培育階段,是一項耗時較長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雖然營林防治技術在操作上存在明顯的劣勢,但營林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頗為理想,不僅能夠有效地控制林業生長中的病蟲害情況,還不會對周圍自然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非常適合在我國提升生態平衡、減少環境污染的現階段使用,這也是其得以推廣和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營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實施,應在種苗培育階段應用,做好種苗培育環境中土壤成分的有效補充,安排合理的陽光照射時間,避免出現過度潮濕的情況發生,降低蟲害細菌滋生的有利環境。另外,在種苗移栽后,專業管理人員要加強對土壤的定期管理,提升移栽后種苗根部的發育速度,并制定合理的光合作用時間,減少病蟲害的繁殖概率,且要定期澆水、高效施肥,保障良好的水土結構,給種苗的健康生長創造有利條件。不僅如此,長期堆積的落葉和已經腐爛的雜物是引起病蟲害細菌滋生的重大隱患,因此,為減少病蟲害滋生來源,應做到定期、徹底清理,降低病蟲害滋生的安全隱患,提升林木病蟲害防治水平。
3.2? ?生物病蟲害防治的管理方法
若從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平衡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生物防治管理技術是最合適的一項防治方法。根據實際調查結果顯示,就目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階段來講,生物防治管理是最環保的一項防治技術。其防治技術的實施是依據自然界生物的生長規律采取控制的一項防治方法,對周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小,并且效果明顯而持久,是進行長久病蟲害控制的有利措施。生物病蟲害的防治管理,雖然表面看起來較簡單,但其實有很強的專業技術,因此,這種方法是需要長期堅持、不斷研究的一項病蟲害防治管理辦法。
不破壞自然環境、效果突出是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優勢,不僅如此,防治方式多樣化也是其優勢。例如微生物防治管理辦法,其是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中一種方式,在自然界中部分微生物相互制約,且相生相克,依據這一理念,在面對病蟲害時,可研究其種類,并投放與之對抗的微生物進行病蟲害防治。還可利用病蟲害的自然天敵昆蟲來進行有效防治,這種方式有著效果較快的優點,通常情況下便是增加昆蟲數量,弱化病蟲害的生存密度,達到降低病蟲害發生的目標。第三種防治方法是利用自然界的益鳥,這種益鳥在自然界中也是病蟲害的天敵,它們多以食蟲為主,因此將益鳥引進林業場地,增加鳥類數量,幫助其繁衍后代,對病蟲害的有效遏制有著深遠的影響。
4? ?結語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快速發展,為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便需要不斷地壯大林業建設,而林業病蟲害素來有著“沒有硝煙的火災”之稱,可見病蟲害對林業建設的不利影響。
由此可知,加強林業建設的栽培技術遠遠不夠,應在強化栽培技術的基礎上努力開發提升病蟲害防治效率的有效管理方法,需要相關人員不斷實踐,推動我國林業建設的健康發展,為社會良好生活環境的改善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 1 ] 吳久杰草.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策略研究[J].種子科技,2020,38(20):92-93.
[ 2 ] 宋淑學.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8):219-220.
[ 3 ] 仰素海,姚海英.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策略[J].種子科技,2020,38(10):64,67.
[ 4 ] 楊飛.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措施[J].江西農業,2020(10):72,74.
[ 5 ] 周春林.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措施[J].種子科技,2020,38(2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