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聰
新形勢下,生態文明教育要貫穿教育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加強教育宣傳、德育滲透,僅僅實現了生態文明教育“知”的方面,只有將生態文明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才能實現生態文明教育的“知行合一”。
艱苦奮斗,在勞動值周中爭當生態文明“老黃?!?/p>
“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美麗校園”則是生態文明教育的起點。學生是學校的小主人,愛護學校是每個學生的責任和義務。
中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不能僅停留在課堂上,更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引導。多年來,我校始終堅持“校園清潔,班班有責,人人參與”的原則,由班級輪流值周打掃校園。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開展勞動教育和生態文明教育,培養并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和生態文明意識。
值周前,要對全班學生進行分工,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勞動崗位,缺一不可。值周期間,學生需要面對的首要挑戰是早起,要提前40分鐘到校,這個要求在多睡1分鐘都顯得特別珍貴的寒冬很難達到。辛苦勞動后,學生會更加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還能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提升生態文明素質。
值周結束后,各班會評出“勞動標兵”和“環保衛士”,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和調動學生在未來更好地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去。
為人民服務,在志愿勞動中爭當生態文明“孺子?!?/p>
“弘揚生態文明,共創美麗中國”是我校志愿勞動的宗旨。志愿勞動讓同學們認識到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關系到民生福祉和民族未來。志愿勞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從而讓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投身于社會公益環保事業中,為建設更美好、更舒適的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每學期初,學校都會組織志愿服務團隊到社區義務勞動。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使他們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了解生態環境的現狀,明白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每個人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
“俯首甘為孺子?!辈粏问屈h員干部的為民初心,也應成為新時代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踐行環境責任、國際責任、國家責任、社會責任的理想擔當。
創新發展,在和美農場里爭當生態文明“拓荒?!?/p>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口急劇減少,大多數孩子都不會干農活,體會不到糧食來之不易。所以,學校開墾和美農場,讓學生通過農耕實踐,了解農作物的種植過程,掌握勞動技能,體會糧食來之不易,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提升生態文明素養。
學校給每個班級劃分了一塊區域,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共同制訂種植計劃。學生通過觀察和查閱資料,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習性和規律,選出一些班級專屬農作物。
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開始除草、翻土、播種和澆水。揮舞的鐵鍬、落下的汗珠、弄臟的雙手……學生勇做“開荒?!?,在農耕實踐中實現“以勞強體、以勞塑德”的目的。
在種植過程中,學生親歷了農作物從破土、發芽、長葉、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既感知到自然之美,又深刻體會了綠水青山得之不易。同時,學生把所作所為、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認真地記錄下來,實現“以勞促智”的目的。
我相信,與勞動教育結合的生態文明之樹,定能在學校枝繁葉茂。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堤角中學)
將生態文明教育與勞動教育結合
□?何??玲
新時代,生態文明教育要融入育人全過程,培養學生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是教育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而生態文明教育離不開學校的積極參與,也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通過開展各項生態文明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從而形成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并身體力行。
認領一平方米,播種新希望。為了讓學生積極與大自然“對話”,今年3月,學校教師帶領學生到學校勞動實踐基地,認領并種植一平方米的蔬菜。
活動過程中,學生帶著勞動工具,積極投入到栽培和養護活動中。教師和校外輔導員認真地向學生講解茄子、西紅柿、土豆等蔬菜的培育要點和注意事項,現場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此次活動不僅讓學生收獲了農作物種植知識,增強了生態文明意識,而且讓學生在勞動體驗中培養了團結合作精神。
養護一抹綠,春天滿校園。學校為了在全校師生中全面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決定讓綠色走進教室。學校組織班主任精心布置班級植物角,讓學生能夠在教室里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隨著活動的開展,教室里變得生機盎然,滿目綠草紅花。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輪流對植物角進行養護,定期給植物澆水、施肥,和它們一起成長,爭當“護綠小使者”。
在生態文明主題班會活動中,我們融入了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將教育內容與學生身邊的環境相聯系,鼓勵學生多角度認識和理解綠色發展,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用自己的行動為學校獻出一份綠,讓綠色走進每一間教室,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心里。
出行一張照,“拼單”成時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育以培養真正的、全面完整的人為己任。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勇于承擔家庭與社會責任,是育人的具體體現。生態教育是一項長期教育,要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自覺履行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責任。
我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支付寶和微信開展綠色“拼單”活動: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若能做到環保減塑、使用綠色包裹、變廢為寶、乘坐公交、共享單車出行等獲得“綠色能量”的行為,可以將其拍照發到微信朋友圈,每月累積四張即可拼成一單,便可參加當月班級“生態文明之家”的評選活動。
該活動一經推出,便立刻在班級引起轟動。孩子們發現,原來愛護自然、保護環境還可以通過這樣新鮮有趣的方式進行。更沒想到的是,綠色“拼單”活動還帶動了家長一起行動,可謂一舉兩得。如今,綠色“拼單”已成為一種時尚,家長和孩子都以成為“生態文明之家”為榮。
走近生態,走進文明。生態文明教育已經勢在必行,學校應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的全過程,從校內到校外,一步步引領學生走近生態,養成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英林鎮英埔中心小學)